中国食品药品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邮箱登录
迎接“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请听——食品界“大咖”们怎么说(上)

2017-02-22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作者:陆悦

|

字体:

|

收藏本文

        2月3日,“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规划提出强化全过程监管、强化抽查检验和风险预警、强化技术支撑,有效保障人民健康福祉。

        当此“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即将出台之际,作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智库,“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日前在京举办2017年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中国食品安全迈入新的五年”,多位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人员深入分析规划的具体内容,共同探讨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旨在推动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会上,食品各行业专家坐而论道,精彩纷呈。本版分上下两期,对食品界专家们的观点进行梳理刊出,以飨读者。

        建立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制度

        即将出台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体现了“十三五”期间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食品安全治理规律和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规划提出了坚持源头治理、全程监管、问题导向等主要目标任务,为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指明了新方向。其中,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与会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建议。

        禁标“零添加”以免妖魔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孙宝国

        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态势稳中向好,但其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认知。食品添加剂在中国被“妖魔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产业。但为数不少的食品企业,一边享受食品添加剂给食品生产、储存、销售、食用带来的好处;一边抹黑食品添加剂,误导消费者,刻意标榜“零添加”,向消费者暗示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这种做法不但违背客观事实,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更加深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应该明令禁止。

        建议对《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进行修订,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内容——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应有知情权,生产者有责任和义务告诉消费者食品里面有什么,所有的原料和配料必须标示清楚。只有这样,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才有希望步入正确的轨道。

        调动社会力量助推监管专业化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胡颖廉 

        未来五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四个重要方面:法制化,就是法规、法律、制度建设;标准化,主要是技术规范,标准认证等;信息化,就是智慧监管;专业化,就是有专业化的队伍和人员才能有专业化的监管。

        在当前大环境下,如何推动监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重中之重。美国FDA对食品安全检查分为9个级别;加拿大是每一种类食品都有一种检查员,比如水产品、肉制品等。而我国专业化监管队伍总体建设相对滞后,专业监管水平跟不上产业风险水平的发展。

        如何理解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关联?第一,需要在制度设计上有大的突破,像考律师执照一样,职业化监管人员也需要职业资质,需要考资质证书,可以叫做职业安全工程师,通过考试后再分级,一个安全事务所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法人来承担,这就调动了社会力量。

        第二,除了社会力量以外还需调动产业积极性。我国产业界尤其是大企业,它的监管专业化水平足够高,可以和整个产业结构建立一个监管联盟,让这个产业来助推监管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职业打假人”存争议 需找好平衡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胡锦光 

        所谓“职业打假人”,应该包括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民间的以获取高额惩罚金赔偿为目的的知假买假的人,而通常人们所说的“职业打假人”大多是指后一种。对这类“职业打假人”的态度,目前不同行业、不同立场的人都对其有争议:一方面他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假的效果,但同时这部分人打假过程当中有可能与企业“私了”,反而助长了造假企业的气焰;从执法机关的角度看,他们应首选“举报”而不是直接“打假”;同时,在“知假买假”应不应该受保护的问题上,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观点并不一致,这类人是否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定的“消费者”问题上也存在争议。

        对于“职业打假人”的问题,一方面要从产品生产经营者角度解决,从根源上杜绝假货,“职业打假人”自然没有了存在的空间;另一方面,负责打假的监管部门,应当认真积极履行职责,提升自己的能力,减少“职业打假人”的生意;第三是要从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定上要寻找到打击假劣产品和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的平衡点。

        开展“双安双创”实施精准治理

        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敏仁 

        2014年以来,国家总局、农业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在全国开展“双安双创”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宜昌政府落实“双安双创”,实施精准治理,严防食品安全隐患。

        为加强产地源头管控,宜昌市局制定了具体的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制度规范,明确了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通道。同时制订“三小”整规标准和方案,注重实效。通过“四整治”、“三禁止”、“两规范”等举措,推动早餐业提档升级。除此之外,宜昌市局还推行学校食堂“等级提升工程”和“明厨亮灶”工程,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

        构筑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还需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宜昌市局通过宣传教育、实施社会监督、引进社会资本,凝聚了多方力量,实现了社会共治。

        打造“放心食品”金字招牌

        河南省汤阴县委副书记、县长  宋庆林 

        近年来,河南省汤阴县创新实施严格监管、智慧溯源等五条路径,着力将“放心食品、诚信汤阴”原产地金字招牌,打造成为享誉全国的标杆。

        “五条路径”首先是严格监管,构建“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二是智慧溯源,搭建“3+1”综合追溯平台,将“视频监控、福码追溯、大数据处理”三大系统与“食安易源”一个平台相整合。三是诚信保险,汤阴县政府每年设立200万元保险基金,对173家参保食品企业进行保障,同时实施“红黑榜”制度。四是科普宣传,建设全国首家安全食品体验馆、全省首家食品药品安全宣教中心和微信公众号,打造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共享共建的互动体验平台。五是生态保障,全面推进环县域、环县城、环集聚区三大生态防护林工程、探索推广无公害种植、生物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等相关工程技术。

        食品安全关注点应转向公众满意度

        清华大学食品药品安全可视化传播基地负责人 苏婧

        从前讲食品安全主要是关注食品抽检合格率,而现在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并且研究如何提高公众的满意度,这将是未来十年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工作。在完成若干指标的同时,食品安全工作做到最后应落实到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的主观感受,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主观感受的评价方法可能会存在一些争议,各地可能找不同的第三方评测机构,而评测结果也可能与最终的公众满意度相左。对此,需要在食品安全评价时更多关注公众的维度,首先需要有一套统一的体系收集老百姓的评价。

        构建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论坛等互联网自媒体、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信息失真、网络谣言等问题日益突出,大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成为谣言重灾区。食品网络谣言的泛滥,给公众带来“安全焦虑”,同时也伤害到整个食品行业的形象。网络谣言来势汹汹怎么办?专家们各抒己见,观点精彩不断。

         勿让网络沦为谣言“重灾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罗云波

        国内外大量的监管实践表明,食品安全信息的规范发布,对保障食品安全、降低社会成本、提高政府公信力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统一信息公开平台、信息公开的范围、信息公开流程和信息公开的责任等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让消费者愿意接受。

        社交媒体是各种虚假食品安全消息发布的主要渠道,需要追究不实信息发布者的法律责任,不能坐视社交媒体沦为谣言的重灾区。对于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体系,就是要建章立制、统一管理,形式要统一,内容要严谨,管理要严肃,避免泛娱乐化,也要避免被各种民粹情绪所左右,不实信息发布者要追究法律责任,不实信息发布平台要承担连带责任。

        应对网络谣言要“快而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 钟凯

        网络谣言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早期谣言的产生主要是信息不足,存在信息真空;现在谣言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信息供给过剩,真假没法判断。但这对政府造成的影响很大,食品监管部门核实各种谣言耗费大量时间。

        因此,打击谣言需要又快又准:快,是说谣言传播出去以后,官方机构的回应不可能太快,就需要企业要多参与传播,让企业里的真正懂行的人说话;准,就是要靠专家的力量,专家需要更多的为媒体提供服务,为大众传播真正正确的信息。

        此外,媒体要有担当,尤其是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如果传播了谣言,后果要比网络媒体惨烈得多。

        解决谣言可分“三步走”

        北京仁杜律师事务所律师  杜愚 

        网络谣言的应对和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网络一分钟,对于食品企业来讲,损害是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从实战的角度来看,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网络谣言主要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在网络谣言出现的时候,企业应该第一时间对于从证明谣言是否属实的相关证据进行搜集、整理和举证。第二步对网络谣言的第一源头、相关IP地址通过联系相关专业机构,运用截屏等保存证据的方式予以固化。第三步是在取得这些材料之后,迅速地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媒体进行沟通、汇报、报案,取得他们的支持,第一时间截断网络谣言传播的通道。

        按照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规定,食品企业如能建立比较完备的食品生产经营溯源系统以及信息采集机制,能和专业机构建立有效合作,进而使政府和媒体有证据敢于发声,谣言将会得到有效处理。

        用大数据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素养

        中国统计信息咨询中心执行主任  江青

        中国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在研究中发现,社会公众对目前食品安全的主观关注程度非常低,大概是10%;50%左右的老百姓是遇到食品安全事件时才会关心,7%左右公众对食品安全从来不关注,这意味着我们当前的社会公众食品安全的素养和水平是不高的,同时我国公众在购买食品和消费餐饮时更多的是关注价格和便捷性,食品安全并没有作为第一要素而受到关注。另外,老百姓迷信进口食品的比例仍非常高。

        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和水平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数据库,并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还有大数据来做在线智慧监管。用好大数据会发挥两个作用,一个是显微镜的作用,我们可以从数据里面透视一些规律,透视一些问题,透视一些肉眼看不到的问题,第二是望远镜的作用,做好食品安全的预测、预警和前瞻性的管理措施。另外还要破除对进口食品的盲目迷信,建立通畅的投诉平台,各行各业发挥社会共治的作用。(本报记者  陆悦)


上一篇: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2017年年会在京举办
下一篇:总局发布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申报资料编写指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专题
新闻排行
小调查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