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手“围剿”骨质疏松症
近日,刚刚从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归来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博士耿硕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针对骨质疏松症诊疗的“盲点”和尴尬现状,应借鉴欧美先进经验,组织多学科相关人员联手防治。
在各学科常以“副业”对待
骨质疏松症临床上早期通常没有症状,发病率极高而又容易被忽视,往往发生骨折时才得以明确诊断,故有“无声的疾病”之称。医学专家已将其列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在我国,骨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风湿免疫科、妇科、放射科等都会遇到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尤以骨科遇到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为最多。
耿硕表示:“学科交叉的好处在于各专业医师可以结合本学科的优势,对相关并发症进行积极的干预,且学科间能够相互交流诊治经验。但另一方面,骨质疏松症在各个专业领域均不是其主流病种,往往被视为‘副业’来对待。面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多数骨科医师只是接续断骨,对于引起老年人骨折的原发病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则关注、重视不够。而其他科室虽也能诊断骨质疏松症,但由于患者无明显症状,同样容易忽略从源头上对原发病的控制。”
危害其实很严重
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两年多的时间里,耿硕了解到,对老年骨质疏松症,西方国家很早就认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在美国,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数约为4800万人,而高胆固醇血症为5200万人,原发性高血压为3500万~5400万人,糖尿病为1400万人。这4种疾病几乎已经等量齐观。
耿硕介绍,经统计,在欧美65岁以上白人女性中,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大于心脑卒中、乳腺癌及糖尿病的发生率。女性一生中,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危险性约为40%,更是大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中,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危险性约为13%,也大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虽然90%的髋部骨折者都有骨质疏松症,但在2000~2005年期间,只有7%的人去检测,其中仅有15.8%的人接受了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治疗。
有效诊治可降低骨折发生率
欧洲骨质疏松症和骨病基金会(IOF)于2007年对其1997年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断与管理欧洲指导意见》(简称《IOF指南》)进行了更新,刊登于《国际骨质疏松》杂志上。耿硕介绍说,在诊治推荐意见中,更新的《IOF指南》明确建议临床医生应对65岁及以上的女性、70岁及以上的男性,以及虽未达到上述年龄但具备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骨密度(BMD)测定。而据最新研究表明,对有骨质疏松症相关髋部骨折风险的患者,给予积极确诊和科学干预,可降低其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65万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数据,回顾了他们服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采用X线扫描及脆性骨折发生率的医学记录。研究者发现,从2002~2007年,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的扫描应用增长了263%,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使用增加了153%,从每年33208人增加到每年84155人。结果表明,总体髋部骨折的下降比例为38.1%。这些专家总结称:“在外科医师中仍存在误解,认为无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然而我们相信,如果能积极地落实诊治程序,美国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可以降低25%或更多。”
组成“铁三角”防线
“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骨科医师往往是骨折患者见到的第一位、也许是唯一的一位医师。”耿硕指出,在诊治骨折的同时,骨科同行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意识到且有必要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同时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再度骨折。而医院对于已发生脆性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有义务促使其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降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从而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医疗负担。
结合国内外现状及我国国情,耿硕根据其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临床经验及体会,对我国骨折疾病入院患者的诊疗设想了一个临床路径:由来自骨科、内分泌科的医师及基础学科的人员组成“铁三角”,配合电子病历提示系统共同完成计划——当受轻微暴力的骨折患者住院后,电子病历自动提示骨科医师应对其骨质疏松症做出相应评估;如评估风险较大,则对引起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影响因素,如维生素D的血清水平及时化验;待结果回报后,请负责骨质疏松症诊疗的内分泌科医师会诊,对患者骨质疏松症进行确诊,给予术前、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合理建议和规划;术后根据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和生物标本,通过基础研究人员的数据深挖及科研结果,更合理地提出适合临床的改良诊疗方案及更合理的用药方案。
耿硕认为,以上方式可以有效地把高发却又被边缘化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放在首要位置,促使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相互转化、相互提高,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更有助于预防患者二次骨折和跌倒的发生,同时也能加强医护人员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治疗。
相关链接
常规抗骨质疏松用药:①钙和维生素D,为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②降钙素制剂等,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有效镇痛,提高骨密度;③双膦酸盐制剂等,能提高骨密度,并增加骨和植入物之间接触面积;④雌激素,能抑制骨转移,阻止骨丢失,能改善植入物和周围骨质间的整合;⑤甲状旁腺素PTH1-34(特立帕肽),能促进骨小梁与植入物的骨整合。
上述药物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