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化妆品只卖两元 假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
“名牌”化妆品只卖两元 假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
——国庆期间农村、城郊化妆品市场调查
□特约记者 苏北坡
国庆节前后,许多地区弥漫着喜庆味,街上到处可见涂脂抹粉的爱美的女性。连日来,记者陆续寻访江苏、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区,对节庆期间化妆品市场进行探访,发现节日期间的“山寨版”化妆品层出不穷,肆意冲击广大农村及城郊市场,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威胁。
由于消费能力的限制,不少中低收入人群青睐便宜货,给假劣化妆品带来生存空间。这部分人群主要包括农村女性、进城务工女性、城市中低收入女性、女大学生等。
农村集市:
成堆廉价唇膏遭抢购
国庆期间,随着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新一轮的消费热潮再次启动。在江苏连云港的农村集市,一大早,不少年轻人便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采购各种货物,人群中花花绿绿的女性成为主角,占据了一半以上市场,在衣服、食品、化妆品等铺位前流连。在几家化妆品散摊前,几十名年轻女孩聚集,听商贩手把手地推销、演示。
“最新流行款唇膏,一到五元不等,限时限量抢购喽!”商贩刚吆喝了几句,眼前一摊上百支唇膏,很快被抢购一空,价钱普遍在两三元左右,最高不过5元/支。其中一名农村女子试涂了一下,简易的包装套一打开,即看到颜色混杂的唇膏,仔细闻上去似有几分怪味,“比较刺鼻,跟化肥味道很像!”
来自苏北农村的刘女士直言,现在农村经济越来越好,外出打工或在家干活的人,节庆时都能攒到一笔钱,年轻女性也越发喜欢装扮,时常到附近集市或市区买化妆品。不过在化妆品价格与档次上,她们更倾向于廉价产品,最好是大幅打折或降价处理的。“一年也能花三四百块,买点口红、脂粉等东西,最好几块钱能买到”。
化妆品商贩王师傅透露说,他的这些货都是从南方采购,算是当地最便宜的货源,几角钱一支的。“不能进贵的,很难卖得动,不如卖便宜货,薄利多销吧。”对于人们关心的健康、安全问题,王师傅语焉不详,只称自己不懂化妆品,贩卖便宜化妆品,也是想利用过节的特殊时间多挣些钱。“一天能卖一两百支,比平时多两三倍以上。”
城郊摊档:
山寨化妆品成返乡礼物
在广州打工的廖小姐,以前不太会打扮,主要原因是没钱买化妆品。“我们陕西农村老家,消费水平不高,广告上漂亮的化妆品,对我们来说都是天价。”眼下南下打工已近两年,攒了余钱的廖小姐,也跟同事学会装扮自己,每次发工资都会去上下九步行街等地采购一番。
据说,在今年春节前夕,廖小姐就与老乡们买了一堆“年货”,其中就包括几瓶化妆品,除一部分自用外,其余都送给老家亲友。而这次在广州火车站,廖小姐又带了若干化妆品回家,十多瓶化妆品总价不过100元,其中几瓶外包装上无QS认证标志,个别连厂家地址、电话都没有。“都在城中村、工厂边买的,说是厂家倒闭、降价处理,同事们都抢着买,男的也买回去送给老婆”。
在廖小姐等不少外出务工者看来,能花十多元甚至几元零钱,就能买到各种“名牌”化妆品,这在平时及以前很难见到。在东莞厚街、广州杨箕等地,不少低价化妆品趁机兜售,商贩们甚至像卖瓜果一样在街边摆摊,尤其是在节庆前后的外来人口集中地区。在广州做“走鬼”(街边摊贩)的余海胜透露说,他们做化妆品这一行的,不少是代理商甚至二道三道贩子,而且进货都是中低端,瞄准进城务工女性以及收入不高的年轻女学生。以一款润肤粉底为例,南京、北京、广州等超市、专卖店内,平均零售价在40元左右,而换个牌子标签的“山寨”产品,坊间零售只要5元左右。
危害分析:
假劣化妆品可致毁容
山东日照市岚山区的市民王海萍说:“我女儿从福建打工回来,带回来几瓶化妆品,名字很特别,叫什么‘欧来雅’,跟欧莱雅等名牌极为形似。起初没怎么在意,使用半个月后就出了问题,皮肤感觉火辣辣的,之后出现了红肿。”
湖南省姜女士春节前买了几支廉价的仿名牌唇膏,在她看来,涂在皮肤上的东西危害不大,反正也不是吃进肚子里,当然越便宜越好。不料她回去刚用了三天,就感觉皮肤肿痛,嘴唇开裂并长水泡。起初姜女士不以为然,更不相信是劣质唇膏所致,随后去医院检查时,她才知道自己的嘴唇被细菌感染了。
广州莲艺化妆品店经理陈巧莲透露,去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化妆品出口遇阻,转而攻入内地市场,部分中小厂家节前倒闭,大量化妆品低价处理。“货是便宜了,但售后服务没了保障,出了问题无处投诉!”陈经理还表示,化妆品行业有严格规定,禁止添加对人体有害物质。但业内人都知道,化妆品也是一种化学物品,里边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一般消费者难以分辨优劣,只能从气味、色泽、外包装上粗略判断。而使用假劣化妆品,轻则引起皮肤瘙痒、皮疹等,重则造成毁容等后果。
今年春节期间,就有不少标注“不含酒精”、“低过敏”等噱头的廉价化妆品,忽悠了许多爱美女性。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专家郭庆提醒,人们在购买化妆品时,首先应搞清楚自己所涂的化妆品为何成分;对于不清楚的产品,最好先少量试用,观察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然后再考虑购买。
对策分析:
满足消费需求 收复低端市场
调查发现,这种非法制造、经营廉价化妆品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经营化妆品生意的艾晓枫透露,熟悉网络的年轻人都知道,通过淘宝、易趣等网站搜罗,可发现大量一两折甚至一两元的廉价化妆品,许多都声称是“日韩品牌”、“香港水货”等,还有人称自己在海外有货源,免关税超低价倾销。“这种做法主要是忽悠年轻女孩,当然了,越来越多农村女性也入其中,她们一心想找名牌便宜货,就很容易中圈套”!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各地监管部门在对化妆品市场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的一批批不合格产品中,有不少就是某些小品牌化妆品。比如,广东一公司生产的“牛奶保湿美白洗面奶”菌落总数超标,上海生产的“眼影VOE”的铅含量不合格。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余乾波透露,在今年春节期间的化妆品市场摸底调查中,发现了个别偏远地区存在低劣化妆品现象,而中心城区较少见到。监管人员也发现,城市郊区、农村地区假劣化妆品依然频现,逐渐成为假劣化妆品重灾区,这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监管部门角度看,不管是市区还是郊区或农村,只要有假劣化妆品出现,都会不遗余力地打击。但余乾波也表示,化妆品行业比较特殊,主要满足于“面子”需求。不管消费能力如何,许多爱美人士仍不舍弃用化妆品。由于消费能力的差异,都市市民与郊区、农村人群,在化妆品选择与消费理念上都有所不同。而假劣化妆品因其价格低廉而流入郊区、农村,满足了低端市场的需求,相关部门在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假劣化妆品危害身心健康,但在许多地区市场上,假劣化妆品仍难肃清,继续危害着群众健康,甚至有人明知假劣而坚持使用。从长远发展与行业监管来看,该如何围剿这些产品?
有从业人员表示:“从化妆品价格角度分析,假劣化妆品之所以屡禁不绝,这是有深层次原因的,首当其冲的是价格差异。知名化妆品价格相对高,一只唇膏就要上百元,护肤产品动辄上千元,抑制了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所以我建议,正规化妆品也要降低价格,从质量、价格、渠道三方面排挤假劣化妆品生存空间。”
编后:
改革开放30年来,无论城市和农村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对美的追寻从未停止,但无疑,城乡之间的差别仍广泛存在,消费水平也存在距离。一部分假劣产品利用这种差距空挡,在填补市场空白的同时,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村、城镇消费者的健康。在此,除了让监管人员加强管理,把好市场的关卡外,也希望正规化妆品厂家,能生产一些中低档化妆品,并加大对农村、郊区市场的覆盖面。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