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不是一个模糊概念 保健食品非处方药较什么劲
几乎每一个消费者都会诉说,自己对于保健食品的认识,或多或少有过同药品混淆的过程;几乎每一个保健品业内人士都会承认,在保健食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着以药品作用来阐述保健品功效的夸大宣传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说,药品和保健食品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保健食品多以药用植物为原料),这种渊源成就了保健食品的发展,也使保健食品走进了误导宣传的尴尬境地。
在药品当中,最容易和保健食品沾边的当属OTC(非处方药品),因此,划清OTC和保健食品的界限,也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
市场现状:保健食品偏爱搭OTC的车
保健食品夸大功能说疗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时下这种夸大宣传呈现了新的趋势———不说产品有治疗作用,而把产品混同在药品当中进行宣传。
按照规定,保健食品可以在药店里销售,于是一些商家同消费者玩起了概念游戏。记者在北京某家药店看到,一些补血益智类的保健食品同OTC药品摆放在同一个柜台里,而销售人员却对记者说,这个柜台卖的全是非处方药,并且说这个“药”是补血的。当记者提及这是保健食品时,这位销售人员竟然还强调说,其实这就是药。
保健食品是不能够进入医院的,但是记者在北京某医院也看到了这样的情形:一种降血脂保健食品的企业销售人员在医院内科门诊讲解病例;一家医院肿瘤病房,某种灵芝保健食品的宣传广告已经散发到每个患者手里。
企业在做违规的事,消费者也缺乏正确的概念,记者在商店的保健食品柜台不只一次地听到这样询问———这药是治什么的?
本质区别:保健食品和OTC安全程度不同
事实上保健食品和OTC药品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产品。
———作为药品,一定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证,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保健食品,则没有治疗作用。
———药品允许出现一定的毒副作用,但保健食品必须是安全的。在说明书上,药品标注不良反应和禁忌证,保健食品只需说明不适宜人群。
———虽然多数保健食品是以中草药为原料,但是这些原料必须以配方的形式存在。而且在比例上与治疗用量有很大的差异(一般不足治疗用量的1/3)。
———药品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空气的清洁度,无菌的标准,原料的质量等必须符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对制药厂的质量控制要求,目前,我国规定所有制药企业必须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保健食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允许比药品生产标准宽泛。
多种原因:促使保健食品亲近OTC
应该说,对于药品中的处方药,保健食品是不会涉足的,而OTC和保健食品在改善健康状态和药店自选消费这两点上具有部分相同的属性,这就使得保健食品很容易并很愿意和OTC捆绑在一起。事实上,保健食品趟OTC的水有更多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是出身问题。目前国内知名保健食品大都出自大型制药企业,像太太、哈药六厂等制药企业都开发出保健食品和OTC产品,在品牌宣传上,并没有过多的界定。而一些保健食品中小型专业企业,为了抬高身价,也把药品当作衡量的尺度。一位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明确对记者说,他的产品确有疗效,只不过没有实力获得药品批文罢了。
其次是遗传问题。保健食品概念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直到1996年我国才出台《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消费者和业内已习惯用看待药品的眼光关注保健食品,至今保健药品还没有完全退出市场(国家规定我国已经存在了15年之久的保健药品到2004年1月1日停止销售),而一些早期的OTC产品也没有明确的不良反应标识。加上眼下保健食品管理法规不尽完善,这些都给保健食品与OTC混淆埋下了隐患。
另外OTC市场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监管缺陷。在我国目前数千种药品当中,OTC占了半数以上。非处方药越来越多,但非处方药说明书不规范、执业药师素质低下成为药品分类管理的巨大隐患。随便找一些非处方药的说明书就可以发现,“注意事项”往往只有一行字,且基本都是“儿童与孕妇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对本品成分过敏者慎用”
这样的描述。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约90%的消费者对此类说明表示不理解或迷惑。企业对此的解释是:如果将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描述过多,就会增加患者对此药物的恐惧心理,最终会造成药品滞销甚至退出市场。而很多药店里的执业药师们缺乏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知识,对于保健食品更是不尽了解。
解决方案:保健食品应该脱开OTC轨迹
用药品的宣传方式诉说保健食品或往保健食品当中添加药物,这些违法行为必将遭到市场的唾弃。保健食品如何走出这个阴影,也成为业内共同关注的话题。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秘书长贾亚光对记者说,我国药品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管理规范和超过六千亿元的销售额,保健食品不应该也不可能同OTC争夺市场。但是,保健食品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没有药品的毒副作用等,这些就是保健食品发展的空间。在空白点上做文章,远比和OTC争夺市场更加有价值。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金宗濂指出,保健食品针对的是亚健康消费者,这个群体远比病人要多,而且保健食品可以吸纳更多的剂型,可以在食品这个更大的范围开发,因此,保健食品应该比药品有更好的市场。金宗濂认为,如果完善保健食品相关法规,提高科技含量,那么保健食品应该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一位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很多消费者仍以看待药品的概念来看待保健食品,如果企业扬长避短,主动的从科学养生的角度向消费者宣传正确的保健食品消费知识,而不是谈病例、说疗效,这样就会培育出保健食品自己特有的市场。
记者了解到,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着手制定保健食品行业标准,据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秘书长朱康年介绍,目前,这个工作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这一项标准将以数据化的方式确定保健食品的内容有什么,保健品的功效是什么,保健食品宣传应该说什么,从而使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定位。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