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食亦药话野菜
凡是野菜,都有田园蔬菜所缺少的那样一种清香,也正因这种清香,才更诱发人的食欲。其实,来自野菜的诱惑,并不只是它的野味,还在于它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著名作家、美食家汪祺曾在他的《故乡的野菜》中,就曾写及养鸟以野菜为药:北京人用采来的野菜马齿苋喂鸟,据说画眉吃了马齿苋能清火。难道画眉还会上“火”吗?他细致观察生活,分析野菜对鸟的作用,写得入木三分,最后下了一个结论:野菜亦食亦可药。
关于野菜的药用价值,在我国中医典籍中多有记载,从成书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到集中药之大成的《本草纲目》,都把相当一部分野菜作为植物药收录。从古至今实践证明,野菜可用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而且没有副作用。比如,苦苣菜能治疗消化不良、痢疾、贫血症;绞骨蓝能治疗失眠、偏头痛、食欲不振;柳芽能治疗碘缺乏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荠菜能和脾益胃,利水消肿,养肝明目,还有止血的功效……
野菜既清香美味,又药补食疗,有人便不分青红皂白,盲目采摘,导致吃进肚里的野菜变成了毒药。据报道,2010年第二季度,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58起,以天然动植物中毒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在天然动植物中毒死亡的事件中,以毒蘑菇中毒造成的死亡人数为最。
漫山遍野的野生植物,有的是良药,有的是毒药。对野菜的辨识,是安全消费野菜的一大难题。千百年来,人们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尝试和努力。
早在原始农耕时期,我国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帝王世纪》、《史记·补三皇本纪》等古代文献都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发现药物,教人治病。人类在长期实践中,逐步认识了野菜的药性与毒性,充分利用其药性,尽量避免其毒性,不断积累野菜亦食亦药的知识。
野菜是灾荒战乱时期的“救命菜”,红军过草地时曾专设“野菜识别委员会”。四川省若尔盖县的中共党史研究室和有关部门,曾于2005年组织人员走过红军三过草地的几乎所有地点,收集红军在当地的史料,完成了《三军过后》一书。书中写及1936年红军过草地时粮食极端困难,“挖野菜,也当粮”。为了教战士们识别哪些野菜有毒,哪些野菜可食用,在红军的组织机构里,还专门设立了“野菜识别委员会”。可以说,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有野菜的功劳,当然,那个“野菜识别委员会”也功不可没。
2012年8月,经海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海南省南药野菜膳食研究会。这个研究会专门从事南药野菜膳食理论研究、技术交流、产品开发、知识普及等项工作,致力于正确识别野菜、科学利用野菜、大力推广野菜,为海南建设“健康岛”、“养生岛”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从我国古代神农尝百草到刚刚在海南创立的野菜膳食研究会,虽然时空跨度较大,但都客观反映了我国的“野菜安全识别史”。这也是中国药膳大师冯志伟很感兴趣的话题。日前,他向笔者赠阅由海南省南药野菜膳食研究会编制的《野菜自然养生》手册时,语重心长地说,我在餐饮行业工作快半个世纪了,我一直觉得,野菜消费有三个重点:一是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理性认识并消费野菜;二是掌握识别野菜的本领,不能“剜到筐里就是菜”;三是加强识别野菜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