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药业集团:科技创新为企业插上腾飞新“翅膀”

  • 作者:刘良鸣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9:10

  中国制药行业的排头兵——扬子江药业集团,从成立之初起,一直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创新不停步的思路。2004年,“扬子江”销售利税指标双双跃居全国制药企业首位;2005年,“扬子江”再写传奇,产销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国内第一家销售过百亿的制药企业。
  崛起于扬子江畔,扬名于四海之内,“扬子江”的奇迹成了中国制药界一个急欲破解而又难以破解的谜。抚今追昔,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徐镜人这样道出谜底——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谋划全局,坚持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
  夜幕降临,月色朦胧。2006年1月的一个傍晚,扬子江药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董事长兼总经理徐镜人照例于晚饭后来到600亩新厂区转上一圈。在徐徐的夜风中,眺望厂区的阑珊灯火,视察新厂房的工程进度,构思企业发展的新蓝图,这是徐镜人紧张工作一整天后特殊的休息和享受方式。
  这天,刚刚参加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归来的徐镜人向随他一起散步的中层干部传达了科技大会的会议精神,部署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大计。而此时,科技创新的种子正悄悄地在这片新厂区里萌发着。
  历经34年的创新发展,2005年“扬子江”树立了销售突破百亿元的新里程碑。在这辉煌数字的背后,记录着“扬子江”人向世界一流制药企业不懈奋进的坚实足迹,寄寓着“扬子江”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真谛。

  全力投入: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

  当今,医药行业竞争激烈、强手如林,“扬子江”能脱颖而出,连续两年排名全国制药企业第一名,成为中国药业的“领头雁”,靠的是把科技创新的优势转化为竞争的优势,在“向科技要效益”的目标下,“扬子江”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近几年来用于企业科技进步的投入累计达10多亿元。
  对此,徐镜人感慨地说:“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企业只有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多出一流的科技成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的生命力,立于不败之地”。
  上世纪90年代初,制药企业流传一句话:“不搞GMP等死,搞GMP找死。”然而“扬子江”并未受此影响,抢抓机遇,加大资金投入,用于GMP改造和科技创新,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脱胎换骨,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从1993年起,“扬子江”逐年加大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年年搞技改上项目,企业跃上一个个新台阶。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扬子江”仅用于GMP技术改造的资金就达6亿多元。昔日的镇办小厂已变成拥有南北两个主厂区、滨江工业园区、600亩医药工业园和5个子公司的现代化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拥有符合GMP要求的制药厂房面积近20万平方米。
  “扬子江”科技创新不搞盲目投入,不做马拉松工程。其技改思路是:选准路,量力而行,步步为营,滚动投入,稳步发展。1996年,企业的当家产品是胃苏颗粒,“扬子江”先投入3000万元资金,建成被列为国家“双加工程”项目的中药提取生产线,该生产线具有年提取生药材万吨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提取能力及技术含量居全国同行领先水平。胃苏颗粒生产形成规模后,再用滚动积累投入3.5亿元用于胶囊、片剂、大输液、冻干和膏剂生产线的建设,使企业技改步入快车道。
  为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现代化程度,1995年以来,集团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从德国、美国、意大利、芬兰、法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进全自动胶囊填充机和片剂、水针、大输液、冻干流水生产线等先进的制药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从而使企业在科技创新、质量控制方面领先一步,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平台打造: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创新是企业的活力之源,科技创新又是源泉的根本。在科技创新上,“扬子江”人始终坚持高标准、高水准,确保高位、高效运行。
  在集团总部,“扬子江”构建了由博士后工作站、3个药物研究所等6个部门组成的技术创新框架,组建了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高位研发平台,着力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进行化学药结构修饰创新、产品改进创新、药物给药途径创新、单药联合组成复方创新及me-too类创新。目前,已成功孵化出PT-141、T-614等20多个化学一类新品,还有中药单体、有效部位及中药注射液等全新药物。
  近年来,“扬子江”依托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科研、人才、资源和信息优势,分别在上海海尼药业、南京海陵药业、四川海蓉药业、北京海燕药业、广州海瑞药业等子公司建立子公司药物研究所和科研平台。南京海陵着重中药现代化的创新;四川海蓉主攻男性疾病用药、妇科疾病用药;上海海尼注重心脑血管用药等创新药物的开发;北京海燕主要致力于生物诊断试剂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2002年,“扬子江”投资1.3亿元,联合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5家科研单位,共同组建南京海陵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中药研发的原始创新。目前,中心已建立了中药管理筛选平台、超临界萃取平台、大孔树脂吸附平台及膜分离、色谱分离、超微粉碎等多个领先国内的技术平台,重点开发中药单体、中药有效部位、中药注射剂产品及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中心定位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成为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国家级实验基地。
  借助国际研发力量,联合构建更高层次的研发平台,是“扬子江”打造科技孵化器的一大亮点。2004年,“扬子江”聘请原在美国一家著名制药公司从事新药研发的海归博士,成立联合实验室,进行创新化合物的合成与筛选。
  借助一个个高位研发平台,“扬子江”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除每年孵化出15个以上的新药外,还成功获取了7项发明专利、3项外观专利的授权。目前,企业有8个产品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和星火计划项目,24个技改项目被列为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级工程中心专项及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百乐眠胶囊、罗红霉素细粒剂等6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产品和省高新技术产品;银杏叶片项目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人才工程:科技创新的坚强基石

  “扬子江”具有过硬的生产技术和高科技含量的新品,而比技术和新品更过得硬的是富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徐镜人敏锐地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构筑企业的人才高地,企业才能获取长久发展的动力。
  在企业发展战略上,“扬子江”始终紧扣“以人为本”这个中心,大力实施“聚才工程”,广罗八方英才。集团人力资源部下设“博士硕士研究生招聘组”、“本科生招聘组”及“有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招聘组”,广泛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高校建立联系,采集人才信息。1999年以来,集团每年都引进本科生百名以上,现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各类人才总数已达700多名,科技人才占全厂内线职工的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的5%上升到目前的70%左右。在人才招聘模式上,“扬子江”不断摸索、创新,如与泰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携手合作,将人才招聘专场搬到集团总部举办,企业拿出数百个岗位,网罗全国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高级管理人才引进方面,“扬子江”不搞“近亲繁殖”,而是跳出本土,大胆引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技术素质的合资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近两年来,“扬子江”从外企请来多名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如今这些“精英”已走上南京海陵公司、上海海尼公司及集团质管部等的领导岗位。他们的加盟,带来了外资公司全新的管理经验,并与本土企业文化互相交融,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扬子江”在上海、南京、成都、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纷纷设立科研试验基地,这些科研高地成为企业在大城市吸引人才创业的“磁石”。
  对于人才,“扬子江”除了用事业留人外,还实施激励政策,做到待遇留人。集团主动帮助科研人员解决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搞科研,潜心出成果。企业制定了《技术进步及科研成果奖励规定》,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

  新品研发:科技创新的落脚点

  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研发大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品的数量和档次是检验科技创新的标杆。“扬子江”充分利用新的研发平台,将新品研发定位在“三高一特”,即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质量和疗效独特,全力创新新品研发体系。
  挖掘传统验方,开发名优中药是“扬子江”新品研发的一大特色。中华医药宝库中有着许多由老中医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验方”,但是能够得到老中医亲自赐方的病人却为数甚少。从1988年起,扬子江药业集团就踏上了依靠老中医开发名优中药产品的征程。经过6年的论证、试验,投入数百万元的科研经费,1993年6月,集团根据中医泰斗董建华教授的献方,采用现代工艺成功地研发出新一代胃药“胃苏颗粒”。该药自1993年上市以来,凭借其科学的配伍、确切的疗效,迅速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累计销售近20亿元,成为目前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胃药之一,并先后获得“全国医生推荐用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和“中国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等殊荣。
  胃苏的研发成功,更加坚定了“扬子江”开发中药新品的决心。一些怀有祖传验方的名老中医纷纷向“扬子江”抛出“绣球”,随着荜铃胃痛颗粒、蓝芩口服液、明珠口服液、经前平颗粒、黄芪精口服液、百乐眠胶囊、银杏叶片、脉络通颗粒等一大批疗效独特的中药新品相继开发成功,“扬子江”优质的中药产品群为企业叩开了广阔的市场。
  在化学药品的研发上,“扬子江”通过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积极抢仿,快速推出,迅速做大,形成市场新亮点。据中国药学会在16个城市300多家医院样本数据统计显示,“扬子江”的左克、仁苏、依苏等十个产品,在国内同类市场占有率第一。
  为了确保新品研发的成功,近几年来,“扬子江”每年用于新品研发的费用达上亿元。每年有15个以上的新药问世,除了已成功开发的2个一类新药外,还开发出依帕司他、唑来膦酸、咪喹莫特等12个二类新药。集团每年新品立项研发品种达15个以上,新立项目中一类新药有T-614、PT-141等10多个品种,二类以上中药品种有注射用参附、银杏叶冻干等10多个品种。
  如今,“扬子江”的新品研发已覆盖抗生素系列、呼吸系统系列、消化系统系列、妇科用药系列、抗肿瘤系列、心脑血管系列等10大类、10多种剂型、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源源不断问世的新品,为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后劲。
  瞄准国际医药科技最前沿,开发领先市场的新产品。在科技创新的“引擎”下,“扬子江”正积蓄力量,朝着生物药、抗老年痴呆新药及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靶向、缓释、控释剂型领域进军。

扬子江素描

  *产销双超百亿

  自1996年起,扬子江药业集团连续10年综合经济效益排名江苏医药企业首位。1997年起,连续9年跻身全国医药企业前五强。继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销售、利税指标双双跃居全国医药企业第一名之后,2005年在药品大降价、市场大震荡的考验下,扬子江药业集团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不动摇,攻坚克难,自主创新,各项经济指标再攀新高峰,全年实现产值100.5亿元,同比增长25.6%;完成销售100.98亿元,同比增长25.35%。“扬子江”在全国数千家制药企业中率先跻身百亿元企业行列,这一成绩标志着“扬子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企业进军世界医药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品种齐全

  经过30多年的积累和创新,扬子江药业集团目前已形成中西药并举,覆盖抗生素、消化系统药、循环系统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等领域的10多个系列、10多种剂型、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其中5个产品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单独定价产品,7个产品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有90多个品种纳入医保目录,20多个产品销往中东、欧洲以及新加坡、斯洛伐克、印尼和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社会荣誉

  扬子江药业集团先后获得“全国医药系统先进集团”、“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优秀质量管理企业”、“中国企业最佳信誉单位”等称号,“护佑”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扬子江”还获得中国医药企业综合竞争力第一、江苏省诚信企业第一、中国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等多项“桂冠”,先后有13项QC成果获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一等奖。

  *回报社会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扬子江药业集团始终秉承“求索进取,护佑众生”的企业理念,鼎力支持行业建设,真情回报社会。集团独家支持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科学技术最高奖——“中华医学科技奖”。自2001年起,集团连续三年在国家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老龄委、全国妇联、国家广电总局五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共投入4000多万元,启动“关爱西部健康行动”。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扬子江药业集团向全国各地医疗卫生机构捐赠了价值500万元的药品,并设立了“扬子江抗非救助基金”,恪守了一个优秀制药企业的社会责任。

  *面向未来

  扬子江药业集团正在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目前,作为江苏省沿江开发重大项目“一谷六园”龙头园,扬子江医药工业园占地面积600亩,投产后将形成上百亿元的年生产能力。到2008年以前,集团将建成6个生产基地、6个研发中心,把生产和科研的触角延伸到“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使扬子江药业城成为国内沿江经济带最大的医药产业集聚群。随着集团在泰、宁、沪、川、京等地战略布点的成功实施,扬子江药业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步伐将迈得更加坚实。奋进中的扬子江药业集团,像生生不息的滔滔扬子江那样,以产业报国的情怀,竭诚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