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有学问 东西南北补有重点

  • 作者: 
  • 来源:生命时报
  • 2015-12-08 09:14

  冬令进补是养生的一大热门,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的人们都热衷于此。“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进补最重要的也是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环境、气候特点来有效进补。

  多吃姜发汗 用百合润肺

  北方:东北热补,西北润补

  
  虽然还未到“三九天”,但东北地区已是一片严寒。由于气温过低,风寒感冒、呼吸道疾病及骨关节性疾病易反复和加重,心脑血管病患者遇骤冷易突发急性心梗或卒中。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其伟介绍,中医上讲,干冷需要“热补”。针对北方人阳虚的体质特点,冬令进补最好选择羊肉、狗肉、鹿肉等温热之品,在烹饪时加入萝卜、白菜等,可以中和温补之效,令其补而不燥。天冷人们出汗较少,不妨在做菜时加点生姜,有助于发汗散寒。独具东北特色的人参酒、参茸酒等,对强壮补身、御寒助阳很有效,阳虚体质者可以适当服用。

  这里介绍一个治疗风寒感冒的药膳方———神仙粥。头身疼痛、怕冷无汗或发热无汗的风寒感冒患者,食用此粥后汗出,则感冒自除。做法:取生姜5克、糯米50克、连须的葱白7条,将糯米与生姜同煮1~2开,再放入葱白,待粥熟后调入米醋15克。空腹趁热服下,盖上被子静卧,以微出汗为度。

  西北地区的冬季除了不亚于东北的严寒,更添一分“燥气”。寒邪和燥邪最易侵犯肺脏,加之西北人喜食牛羊肉,烹调以烧、炸、烤为主,口味多盐多油,这种高热量饮食虽然有助抵御严寒,但也很容易引发口舌生疮、咳嗽、便秘等燥热偏盛之症。因此,冬季除了需要“热补”,还应加强“润补”,即多吃滋阴润肺之品,蜂蜜、莲藕、百合、杏仁、白果、银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日常多喝水,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火上浇油、损伤肺津。

  推荐两款药膳粥羹:润肺银耳羹(西洋参3克,北沙参、天冬、川贝、白芨各6克,装入纱布袋内,加水100毫升,煎煮1小时。干银耳25克泡发后加入其中,文火煎煮至黏稠,调味勾芡即成)养阴清热、益气生津,可治疗久咳少痰、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症。百合粥(百合30~50克,粳米50~100克,加水煮粥)可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用于肺燥干咳、热病后期余热未清、心烦失眠多梦等症。

  东南:大雪开补,羊肉当先

  东南地区的冬季阴冷潮湿,多雨雪的天气会使精神抑郁的人增多。另外,皮肤冻伤之类的问题,以及消化系统疾病较之北方更为高发。以南京为例,夏季炎热暑湿,人体消耗大,因此有必要在冬季适当进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提醒,真正的进补还需等到大雪节气以后,补得太早或吃太多高热量食物,反而容易出现上火症状。此时可以吃点萝卜,有助通便,减少便秘和胃肠胀气。就南京地区来看,冬至前后,天气真正冷下来,吃羊肉进补就开始了。老南京人有大雪进补吃羊肉的习惯,有助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搭配山药、枸杞等,营养更丰富,温补又防燥。

  冬天进补有几种常见误区:一是过分进补,二是不分体质进补。中医的原则是“虚者补之”,因此不主张盲目吃膏方进补。膏方不是食品,如果想吃膏方,一定要由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诊断后在指导下使用。

  喝莲枣米粥 淡盐水泡脚

  中部:保暖防湿,养肾为主

  中南地区冬季雨雪天气较少,温度多在冰点以上,人的肌肤腠理较为疏松,容易出汗和感受寒湿外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分泌内科主任何泽云指出,由于中南地区人们喜食油腻、辛辣、厚味之品,多数人体型偏胖,脾胃功能和运化体内水湿的能力通常不太好,大便偏干、失眠的病人较多,尿路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结合冬季养“藏”之道,此时节要保暖防寒湿,养护肾脏。饮食当以清补为主,莲子红枣大米粥就是一款比较适合全家人的食补方法。莲子性寒,红枣性温,两者结合,寒温平衡。

  中医认为,咸味入肾,盐外用对人体有很多益处。临睡前用4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泡脚,可以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秋冬季节皮肤干燥的人可以用淡盐水洗脸(1升水加1克盐),有助保持皮肤水分。雾霾天气外出回家后依次用淡盐水(1升水加5克盐)和温开水漱口,对口腔局部具有消炎作用,而且对扁桃体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岭南:多食大葱,注意泻火
  
  岭南的气候特点是四季不分明,全年以湿热为主,即使冬季也依然湿润温热。岭南地区的人们在饮食方面追求原汁原味、饮食清淡,这是相当健康的饮食习惯,易于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因此,只要注意夏季防止湿热邪气伤身,冬季大可不必额外进补。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陈润东强调,中医治法有补虚与泻实之分,通过这两种不同手段,实现同一个目的———阴阳平衡、祛除疾病。中医认为,正气不足就是虚,邪气盛就是实。所以说,用疏泄的手段去除实邪就相当于达到了“补”的效果。不能单纯把补看作对机体“有益”,而把泻看作“损”,不辨虚实、喜补恶泻,反而有损健康。

  冬季早晨喝一碗热粥最养人。粥能调理脾胃、安神助眠,用不同食材煮粥,还能起到不同的养生效果。羊肉粥有温补功效,可以有效改善阳虚体质者怕冷的症状;八宝粥可健脾养胃,冬季煮八宝粥可用红豆代替绿豆,以减少凉性;小米牛奶冰糖粥也很滋补,但胃病患者不宜多食甜粥,可在粥中添加少许姜丝或陈皮。另外,冬季宜多吃大葱。大葱补气温阳通便,与羊肉、萝卜一同煲汤食用最好。
推荐食疗:羊肉火锅、草乌炖肉

  西南:初冬补阳,冬末滋阴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云贵高原冬季气候阴冷湿寒,四川盆地则潮湿多雨。总体虽不及北方严寒干燥,但早晚温差大,湿寒对人体的侵袭较重,特别是阳虚体质人群,抗寒能力较弱,冬季易生病。所以,初冬进补以补阳为主,待到来年开春,气候转为干燥时,需在补充阳气的同时注意滋阴润燥。

  该地区人们喜食酸、辣、麻,饮食偏咸,味多浓厚,以驱赶寒湿。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王志红介绍,羊肉火锅是一道非常好的冬季食疗方。羊肉性温能补阳,火锅中的主要调料辣椒、花椒,性味辛温,具有驱寒除湿、活血祛风、行气止痛等功效,对患有畏寒肢冷、腰膝关节酸软冷痛、腹胀、食欲不振的人群有较好地改善作用。另外,冬季还易出现“寒于外,热于内”的体质特点,此时不可急于寒凉清热,而是要通过滋阴生津以除燥热,可多吃滋润类的食物,如百合、藕、银耳、萝卜、蜂蜜等甘润生津之品。

  在云南民间,人们有冬季上山采挖草乌炖肉吃的饮食习俗。草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补阳御寒的功效,对中老年人关节冷痛有不错的治疗效果。要特别注意的是:草乌需要至少炖煮6小时以上,以免所含的乌头碱导致人体中毒,服用后忌食酸冷。此外,黄焖鳝鱼、黄焖狗肉等也是值得推荐的饮食良方,在汤中加入一些辣椒、生姜、胡椒等,可以散寒祛湿。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崔玉艳、胡翠娥,记者高阳、赵瑞)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