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食品检测工作纪实
- 作者:刘云涛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1-25 09:46

图为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蔬菜样品进行检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食品安全工作,控制流通源头是一个关键点。武汉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为保证百姓吃的更放心,专门在市内三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站,让食品检测关卡前移,控制流通源头,让百姓的菜篮子更安全。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简称武汉所)更是选派技术骨干到市场一线,以严格、勤勉、科学的态度,把好食品安全关口。
接地气 为百姓做实事
武汉市黄经堂蔬菜大市场、四季美农贸城、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是武汉市三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总成交量约为400万吨,全市70%以上的食用农产品要经三大批发市场,是食用农产品进入武汉流通市场的源头。其中,白沙洲市场更是区域性食用农产品交易中心之一,有些品种甚至能辐射到河南、北京等市场。所以,不夸张地说,这些食品安全与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2015年年初,武汉市公布了“市政府的十件实事”,其中,在白沙洲、四季美、皇经堂三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站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武汉市食药监管局高度重视这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承担安全监督检测站建设任务的武汉所更是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建站之初,武汉所有关人员专门赶赴成都、北京、杭州等地,考察学习食用农产品检测的管理运行模式和先进经验,为制定实施方案奠定良好基础。后又经多方面沟通协调,明确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制定项目建设时间进度表,编制了项目建设概算,形成监督检测站建设的强大合力,推动了方案落实,保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随后,实验室租赁改造,仪器设备的公开招标,检测人员的招聘及培训上岗等各项工作逐一完成。2015年10月,三家检测站正式挂牌运行。
严把关 净化流通源头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四季美农贸城,探访刚刚运行数月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站。值班的检测员金梁和他的三位同事正在将采集来的蔬菜样品放到试验台上进行处理。
每天清晨,是批发市场的交易高峰,检测员们的采样工作也在此时开始。金梁告诉记者,他们是两组人员轮班,采样、处理、检测、出报告、数据上传这些工作都是丝毫马虎不得,每天要完成上百批次的检测。“我们的采样也是根据季节变化,重点关注时令蔬菜,以及消耗量大的蔬菜。”他说。
“通过快速筛查,一旦发现有问题的产品,我们会马上报检测数据到信息平台。同时我们三家市场的监督检测站是联网的,数据共享,工作场景也是可以同步看到。”武汉所宫立孟主任一直具体负责监督检测站工作。他表示,监督检测工作人员会根据批发市场交易特点,科学选择抽样点位和时间,提高快检速度,同时也加强对快检数据的汇总分析,用“大数据”思维指导快检工作,进一步提高快检靶向性。
宫立孟告诉记者,这个站启动短短几个月,已经显现了其威力:前几天,他们刚刚检测出来一批使用非法荧光剂来改善外观色泽的口蘑,并通知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处理,避免这些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这起案件的曝光,有效发挥监督检测的威慑作用,对产地形成倒逼机制,倒逼农业企业遵守种养殖规范。采访中,一家圆白菜批发档口的老板表示,监督检测站启动后,他们感到有了压力,“逼”得他们采购中更注意蔬菜的安全。如果没有被抽到,一些商户也会主动将自己的产品送到检测站,获得一份检测报告。“虽然是一张纸,却让生意更好做。”他说。
提能力 发报告有底气
据了解,监督检测站的检测数据出来后,武汉市局会根据检测数据分析报告和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督抽样计划,定向监管,对快检不合格及可疑样品进行查封,并及时送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检测确证,一旦查实,将依法处理。
为了区别武汉市食品化妆品检验所,突出自己在食品检测方面的特点,武汉所将原有的检测科室食品化妆品室更名为食品农产品检测中心,重点开展农产品的检测工作。在该中心主任涂林看来,最近几年,武汉所的食品检测工作变化最大:“检测数量和检测范围都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他提供了一组数据:2011年,所里食品检测量为900多批次;而到了2014年,为3600批次;到2015年则达到了8921批次。与此同时,检验范围也逐步在扩大,最初刚刚涉足食品检测时,仅限于防腐剂,色素等的指标。后来,随着所里设备的增加,人才的引进成长,食品检验能力在飞速提高,食品检测范围也在逐步扩大。现在该所食品检测范围已经扩展到兽药残留、农药残留等指标。食品检测能力,尤其是食用农产品检测能力的提升,成为一线监督检测站背后的强大技术支持。
“发报告,心里更有底气了!”涂林感叹。(文/图 本报记者 刘云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