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度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息有强烈知晓需求

  • 作者:李雪墨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4-15 10:35

  近日,暨南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传播大数据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度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依然存在诸多质疑,突出表现在对食用油、奶制品和生鲜类食品的安全缺乏信任;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最关注与食品安全质量相关的信息,但对质量认证的信任度不高。

  调查在“问卷宝”手机客户端平台展开,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28日~2月29日,共回收到有效问卷17842份。男女性别比为54.9%和45.1%;90%以上具有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层面,18~30岁为73.9%,31~40岁为15.7%,即调查对象约九成为18~40岁中青年;收入层面,以中低收入者为主,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95.1%,其中3001~5000元为53.8%;受访者城乡分布较均衡,农村占40.6%,城镇占59.4%。

  源头和环境备受关注

  在12个常用食品品类中,食用油及调味品问题尤为突出,高达60.3%的消费者认为食用油和调味品的安全问题最为严重。其次是奶制品、生鲜肉类和熟食,这3类差距较小,分别为30.5%、29.6%和28.6%。接下来分别是饮用水(17.6%)、海产品(17.2%)、蔬菜(16.0%)、水果(14.7%)等。

  “消费者心目中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显示,在整个食品消费过程中,47.7%和47.5%的消费者认为使用劣质原材料(如地沟油)和销售过期变质食品是问题最严重的。接下来是食品流通、储存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占42.5%)、食品中的有害化学成分,如非法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等问题(占41.8%)。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常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问题,消费者对食品源头和环境的安全性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超三成消费者认为食品中的农药、兽药、化肥残留以及重金属污染问题很严重,这说明食品源头和环境的安全信任问题已成为消费者的关注重点。

  调查列举了近10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知晓度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苏丹红鸭蛋(58.6%)、三鹿“三聚氰胺奶粉”(49.3%)、双汇瘦肉精(46.5%)。这3起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食品危害都属于化学物类危害,即在食品生产、制造过程中违法违规添加有害物质或有害化学成分。消费者对化学物类食品安全事件的知晓度最高,这会增大消费者对具有潜在化学物类危害的食品的风险认知(如食品添加剂),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信任度。

  调查发现,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本身的了解度并不高,更倾向于相信国家标准。受访者中,61.4%的消费者认为“列入国家标准的添加剂,且按照标准添加,才是安全的”。

  很多不法商贩为了牟利,销售变质食物。受访者中,39.1%的人表示听过“过期冷冻肉”事件;36.4%的人表示听过“麦当劳使用过期肉”事件。这类食品安全事件不仅重创了相关食品企业,更引起了公众对食物变质问题的广泛关注,这势必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任造成负面影响。

  自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国产奶粉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调查发现,受访者中19.3%的消费者愿意购买国产奶粉,16.7%的消费者不愿意购买,64.1%的消费者选择一般,对国产奶粉的质疑声已经低于认可的声音。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28.3%的消费者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11.8%的消费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安全;60.0%的人持中立态度。

   专家呼吁严管高风险食品

  消费者选购食品时最关心什么?79.6%的受访者最关心的是食品保质期,59.3%的受访者最关心相关检验证明。相比之下,价格、品牌、生产加工地和外观等关注度并不高。对于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受访者中71.7%的人表示尽量在家里、内部食堂等地方吃饭;45.7%的人会在购买食品时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等信息;23.9%的人选择不吃路边摊的食品;11.8%的人选择去高档餐馆吃饭;只有4.5%的人表示无所谓。

  调查发现,虽然在外就餐的食品卫生安全是消费者的心头之患,但食品安全公示牌并没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他们对此关注度不足。这说明食品安全公示牌并未成为消费者判断食品安全性的可信赖标识。受访者中,仅有2.5%的消费者非常关注就餐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牌;31.1%的消费者比较关注;36.1%的人选择一般;而25.6%的消费者很少关注;4.7%的人则从未关注。

  消费者是否接受和购买质量认证食品,消费者对认证食品的食品标签信任程度如何?对于这个问题,20.6%的消费者表示信任食品质量认证,22.1%的人表示不信任,57.4%的人选择一般,这说明消费者对质量认证的信任度不高。

  根据调查,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质量信息具有强烈知晓需求。受访者中,52.1%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公开的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是可靠的;27.2%的人表示可靠性一般;20.7%的人认为不可靠。

  此外,本次调查发现,消费者对目前食品安全状况缺乏信任,且对未来食品安全状况改善前景也缺乏信心。调查显示,只有15.0%的消费者信任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21.9%的消费者表示不信任;63.0%的消费者对此表示一般。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缺乏信心还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能得到解决的信心。受访者中,59.9%的人对“未来十年,我国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表示信心不足,仅有17.4%的消费者表示“赞同”。

  针对调查报告结果,专家提出4点建议:加大对高风险品类食品的监管力度;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实现监管的透明公正;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大对中华美食文化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