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能力延伸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 作者:王存波 崔景泉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4-18 09:55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上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从基层抓起,县域是重中之重。为此,从2014年开始,农业部启动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认定了107个县市作为创建试点单位。近年来,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成立专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及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制定例行检测制度,加大农业执法检查力度等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中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建立,一改过去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稀缺的局面,将检测能力延伸到基层,缩短了生产基地到实验室的距离,有效扩大了农产品的抽检比例,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数据支撑。

   有效拓展检测能力

  近年来,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陆续建立,初步具备了常用农产品常规农药残留的检测能力。以江苏省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为例,该检测站建于2012年,2014年通过江苏省质监局计量认证,2015年正式投入运行,具备3大类共30项农产品质量参数的检测能力,其中28项为吡虫啉等常规农药残留参数。检测站运行以来,承担了江苏省农委下达的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和监督抽检任务,以及辖区内部分生产企业合作社的委托检验任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省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能力有限的问题,将检测能力延伸至县级行政区域,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数量,降低了检测成本。

   有力提供数据支撑

  一方面,检测数据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反映结果;另一方面,通过检测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可以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指明方向和着力点。

  在以往工作中,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等检测任务多由省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承担,由于检测机构数量少,人员、设备资源有限,导致抽样检测数量有限,从统计学意义而言,检测数据的代表性受到制约。而县级检测机构的投入运行,显著扩大了农产品质量抽检比例。还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江苏省下辖21个县及21个县级市,每个县市至少开展200个例行抽检以及50个监督抽检,全年抽检农产品数量超过10000个样品,大幅度提高了抽样检测数量,有效地提升了检测数据的代表性,能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发挥技术推广作用

  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往往隶属于当地农委或农技中心,人员多为农业专业出身,具有丰富的农业工作经验。检测机构成立后能充分整合资源,结合自身优势担负起新形势下农业检测技术培训、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等任务。

  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在成立之初即担负着全县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室的建设任务,从实验室设计、设备采购到人员培训等均进行了指导和具体参与。2015年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举办检测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各类培训多次,培训人数达800余人次,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转型升级、良性发展,在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准出准入制度“落地”

  产地准出及市场准入制度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举措,也是规范农产品市场实现产品可追溯的重要途径。但要真正实现产地准出及市场准入制度则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否则产地准出及市场准入制度只能是一句口号。

  县、镇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建立除了承担上级检测任务外,还可以针对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制定本地区的例行检测方案,接受委托检验,提供快捷的检测服务,在保障本地区农产品市场供应质量安全的同时,为本地农业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创牌立信提供便利条件。

   人才问题亟待解决

  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立足基层,刚刚成立,人员多由当地农业部门内部调剂,多为农业专业出身,知识结构及工作经验单一,缺少食品工程、分析化学、行政管理等与农产品质量检测及实验室内部管理相关的专业人才。因此,县级检测机构在建设及运行期间,人员短缺、技术力量落后等问题都成为制约县级检测机构发展的瓶颈。

  针对上述问题,很多县市将检测领域人才招录纳入当地人才战略计划,同时加强县内人才调剂。另外,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制定短期和中长期培训计划。预期3~5年县级检测机构将逐渐步入正轨,扭转人才及技术落后的不利局面。

  据农业部公布数据,2014年、2015年蔬菜例行检测合格率均在96%以上。通过政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强化检测力度、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同时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将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食品安全委员会)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