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迫性尿失禁需及时治疗

  • 作者:陆旅星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7-22 15:41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症为特征的症候群,而尿急、尿频、夜尿、急迫性尿失禁为其核心四大症状。OAB的发生范围很广,大部分和膀胱老化有关,但实际上好多疾病也都可能引起OAB。

  认识不足导致就诊率低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副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许克新教授介绍,据2011年发表的数据,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OAB总体患病率为6%,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升高。许克新介绍说,从总体尿失禁患者的性别比例来看,女性患者人数更多,约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且高发年龄为45~55岁,其中,41岁及以上人群OAB的患病率为 11.3%。  

  然而,在全部OAB患者中,85%的患者未曾进行筛查,自主就诊率不足40%。这也说明在我国OAB仍然是一个被患者忽视的疾病。因此,提高公众对OAB关注及患者的筛查率,仍是当前我国OAB防治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OAB不仅发病率高,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OAB患者频繁如厕会干扰日常工作,害怕不能及时如厕等心理则造成他们有意回避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也会尽量穿深色或宽松的衣服,以便隐藏使用的尿垫或掩盖发生的尿失禁等,给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更为重要的是,还常常被他人误解。OAB还会严重影响自身和伴侣的睡眠质量,甚至导致失眠,同时增加高血压和卒中等其他常见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更会因匆忙上厕所导致摔倒、骨折等意外发生,其中因摔倒而引起的髋部骨折可导致多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OAB的诊断不复杂,尿急、憋不住尿等情况超过1个月,就一定要去医院确诊是否是尿失禁。”许克新提醒。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CUA尿控学组(CUCS)、中国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促进联盟(OAB Free Alliance)发起的我国首个OAB患者云端管理项目(OAB Cloud)可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OABSS评分,有效筛查OAB患者的症状,以帮助患者接受更准确的治疗。

  尽早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

  一般来说,OAB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急迫性尿失禁或混合性尿失禁。许克新介绍:“除了及早发现并确诊外,尿失禁患者越早接受治疗,越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目前急迫性尿失禁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案是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主要包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等行为训练方式。急迫性尿失禁区常用的药物是M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如高选膀胱的M3受体拮抗剂-索利那新等,这类药物可抑制膀胱收缩,为尿失禁患者带来显著的症状改善,并具有服用方便和依从性高等特点,可作为尿失禁患者治疗的首选,70%的患者通过此类药物得到治愈。”不过,许克新提醒,M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也会带来一定的药物反应,如口干(10%)、便秘(3%)和视物模糊(3%~5%)等,患者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可不中断药物治疗。

  针对治疗疗程,许克新强调:“尿失禁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目前已被纳入国家卫生计生委慢性病防治管理范畴,因此需要进行长期治疗。通常服用M受体拮抗剂1个月可达到最佳疗效,建议患者整个疗程坚持用药3~6个月,病情严重者应坚持服药1年以上。应避免因过早停止治疗而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发生。”许克新同时指出,对于急迫性尿失禁,目前手术的治疗效果最好,95%的患者可以在手术后恢复健康。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