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饮片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编者按:
中药材的炮制包含了一系列加工工序,干燥作为保证中药材品质的重要措施,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中药材干燥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中药材进行适当处理,使水分蒸发,达到所要求的含水率,抑制生物化学反应及霉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以保持药材品质。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有效的干燥方法被用于中药材炮制中,中药材饮片干燥技术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系统理论不深入、工艺设计简单、未针对药材自身特点进行研究等问题。本文针对中药材干燥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希望对中药材饮片干燥技术的研究有所借鉴。
中药材因药性和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其干燥要求也不同。常用的中药材干燥方法大致分为三类:常温干燥、加热干燥和低温干燥。
常温干燥就是在维持常温的条件下,对药材进行干燥处理的方法。常温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多的药材。加热干燥是以各种热能为能源,将中药材加热升温、蒸发水分,使中药材干燥的一类方法。该法适用于各类成分不易挥发的药材,主要有晒干法、烘焙法、恒温烘烤干燥法、太阳能装置干燥法、热空气干燥法、热泵干燥法、(远)红外线辐射干燥法及微波干燥法等。低温干燥是利用现代超低温技术,将含水分极高的药材置于超低温的环境中,直接使水分升华析出,使药物干燥。此种方法适用于贵重药材的干燥。
三类研究热点
目前对中药材干燥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干燥方法之间比较或传统干燥方法与现代干燥方法的比较上。
1. 传统干燥方法的比较 对比的干燥方法主要有阴干、晒干、炒干、风干等。
内蒙古工业大学丁昌江等将预处理后的化橘红切成3~6mm的片,分别放人高压电场干燥机、热风烘箱、自然环境阴干及真空干燥机进行干燥试验对比。结果发现,高压电场干燥后的化橘红有效成分柚皮苷含量最高,分别比真空干燥的高33.91%,比烘干的高47.53%,比自然干燥的高72.88%。说明高压电场干燥化橘红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分,而且干燥速度较快,干燥品外观较好。
四川大学赵璨等采用100℃烘干、50℃烘干、冷冻干燥、蒸后烘干、减压干燥、微波干燥6种方法处理栀子药材,通过比较干燥品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的量,认为50℃烘干对两类成分的保存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冷冻干燥、减压干燥、100℃烘干效果一般,蒸后烘干和微波干燥对栀子苷的保留效果较好。
贵州大学何瑁等对银杏叶进行室内阴干、阳光晒干、80℃恒温烘干、100℃杀青30分钟再80℃恒温烘干、置于密封袋中霉变(发霉部位占60%)后再用80℃恒温烘干5种方法处理,结果发现,晒干既能有效降低银杏酸含量,减少其毒副作用,又能很好地保持银杏叶中黄酮、萜内酯药用成分,因此认为晒干是上述5种常用干燥条件中最佳干燥条件。
2. 现代干燥方法研究 随着技术的进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热泵干燥、冷冻干燥、太阳能干燥等现代化干燥技术逐渐应用于中药材干燥中。
三七的干燥曾以传统热力法为主,但是该方法容易造成三七中生物活性物质损失,使药效下降。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江水泉等研究了真空冷冻干燥的工艺流程及特点,认为采用该法可避免三七在传统热力干燥过程中发生的有效成分氧化、挥发油和其他热敏性物质被破坏等品质劣变反应;而且由于低温下化学反应速度的降低及酶的钝化,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几乎没有酶和氨基酸所引起的褐变现象,从而保证三七干燥后的药效和品质。
高压电场干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干燥技术。丁昌江等运用自行研制的高压电场干燥设备对厚朴、知母、赤芍、陈皮、薄荷5种中药饮片进行干燥试验研究,对干燥后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干燥5种中药饮片比热风干燥速度快7.7%~42.86%,干燥后有效成分多保留2.7%~30%。
3. 干燥工艺及参数优化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吴皓等通过制备厚朴饮片在不同因素下干燥的干燥动态曲线,优选最佳因素,进一步比较所用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及间歇式干燥等3种干燥方式下饮片中厚朴酚与厚朴酚的总量,最终确定厚朴饮片的最佳干燥工艺为:厚朴药材经软化、切制后,先在80℃常压干燥1小时,再以60℃常压干燥至干,摊层厚度为9千克/平方米。
江西中医学院雷丹等考察了草珊瑚炮制过程中不同的干燥条件对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以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与干燥方式为因素,设计了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干燥品中异嗪皮啶的含量。经过比较,优选出草珊瑚的最佳干燥条件为数显鼓风电热干燥箱40℃,干燥4小时。
现存问题及对策
综观目前对中药材、饮片的干燥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干燥理论研究不深入。对中药材干燥过程中发生的很多复杂变化以及引起有效成分随干燥时间发生降解的成因及程度的解释、定量分析较少,缺乏相应的模拟软件。
——专用干燥设备少。近几年中药干燥设备的发展和质量虽然有了提高,但从整体上看,目前中药材干燥基本处于借用其他物料干燥设备状态,专用设备很少,更没有形成系列化和标准化。
——系统性研究少。目前干燥工艺研究大多仅限于对工作方法的比较或干燥时间、能耗的比较,很少有系统地将质热传递机理、有效成分变化机理、干燥工艺参数优化、干燥设备设计综合研究的报道,也就意味着很少有比较完善的中药材品种的干燥技术研究。
中药材、饮片的干燥过程实际上是水分、热量、有效成分三者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继而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研究中不仅应当考察在干燥过程中对此三者构成影响的因子,如干燥温度、时间、空间规模、环境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表面形态等,还应当考察在这些因子影响下三者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相互制约关系,并借助大量实验数据,设计开发计算机软件,模拟出不同因子的综合影响结果,从而建立各种中药材饮片干燥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和预测,调节各种影响因子,找出最优组合,使水分、热量、有效成分三者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和干燥效果。
目前对于干燥后的中药材、饮片含水量多要求在8%~12%,笔者认为,这个标准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中药材、饮片之间的差异。众所周知,不同饮片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可能含有微生物的种类、药用部位及其组织构造可能各有差异,因此其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受水分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显得有失偏颇。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必须进行水分、化学成分与疗效三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并预测干燥程度对饮片各方面的影响,制定出各种中药材饮片合理、规范的含水量标准,从而提高药材质量。
此外,还应当根据中药材、饮片自身的特点和分类,并联合机械设计、计算机控制等学科专业,制定干燥过程中必须的参数指标,研制符合中药材、饮片自身实际情况、能应用于大生产和易于普及的饮片专用干燥设备。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