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少见蛋白酶抑制剂耐药

  • 作者:白毅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8:34

    据中国医药报北京讯  记者白毅报道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由《中华医学杂志》推荐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存在一定的耐药性;耐药基因突变主要是针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而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在临床上尚比较少见。为此,专家建议,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更换治疗组合时,应多考虑选用含有增强作用的蛋白酶抑制剂,以达到更好的病毒抑制效果。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即“鸡尾酒疗法”是目前控制艾滋病感染病程,降低患者病死率,延长生存期的有效办法。目前,国内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主要有3类: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临床上通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包括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者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但如果产生耐药,疗效就会明显下降,导致临床上抗病毒治疗失败。
    在国家“十一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等的支持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王辉等研究人员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该院接受HAART失败的41例艾滋病患者的血浆,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最终有38例获得了基因测序。结果发现,除3例未发现基因变异位点,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基因突变35例;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33例;仅检测到2例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基因突变。研究亦发现,100%的治疗失败患者出现了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伦的高中度耐药;对临床上常用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司他夫丁和去羟肌苷耐药超过50%,耐药程度为中高度;仅发现极少数治疗失败患者对蛋白酶抑制剂高中度耐药。司他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治疗方案是最常见的出现耐药的治疗组合;病毒耐药变异往往发生在抗病毒治疗后的2~3年;对从未接触的抗病毒药物也产生交叉耐药现象。
    研究人员表示,艾滋病耐药变异株的出现是艾滋病患者临床上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耐药监测,研究和了解耐药的发展规律;及时调整用药,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特别是要多考虑将蛋白酶抑制剂加入治疗方案中,以将耐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水平。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