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脑卒中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相关项目分析显示:<br>卒中复发高危患者的药物干预需要改善
据中国医药报讯 记者靖九江报道 在脑卒中复发风险因素中,高血压、年龄因素和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TIA病史对风险分级贡献最大;在筛查人群中,仍有11.8%的极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和17.9%的极高危糖尿病患者未接受药物干预……这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脑防委办公室)主办,赛诺菲支持的“2013年脑卒中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临床实践项目”(以下简称二级预防项目)得出的结论。2013年12月27日,脑防委办公室在京对该项目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首批20家成绩突出的项目承担医院进行了表彰。
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脑卒中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中,高复发更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我国临床资料表明,门诊脑卒中患者约40%为二次以上复发。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崔丽英教授介绍,“缺血性卒中患者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高9倍;以往报告,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率达到16%,5年内复发率高达20%~47%。”
为降低卒中复发率,加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筛查和二级预防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体系,2013年3月,脑防委办公室设立并开展了二级预防项目——从2013年5月到11月,全国51家医院采用ESSEN卒中复发风险评估表,共筛查卒中患者64438例,结果发现,近六成患者面临卒中复发风险。其中,复发危险比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高血压(70.1%)、既往缺血性脑卒中/TIA病史(51.6%)和年龄因素(49.9%)。其次为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除心梗和房颤以外的其他心血管及周围血管病以及吸烟等。
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研究最充分、证据最多的一大类药物。《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提出: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应以单药为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研究表明,对于高危患者,氯吡格雷获益均优于阿司匹林。而在二级预防项目筛查出的有复发风险的患者中,有74.6%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有36.5%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其中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者占63.1%,单独使用氯吡格雷者占25%,双药联合使用者占11.5%,在极高危患者中使用氯吡格雷(38.7%)和双药联合(20.4%)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组;在抗凝药物的使用中,华法林的使用比例最高(52%);在降脂药物干预中,有98.3%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在降糖药物干预中,有40.3%的患者使用双胍类药物,31.3%的患者使用胰岛素,27.5%的患者使用a糖苷酶抑制剂;仅有88.2%的极高危的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药物干预,有82.1%的极高危的糖尿病患者接受降糖治疗,均低于高危组和低危组。崔丽英教授在总结时强调,针对不同危险分层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降压、调脂、抗栓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是降低卒中复发率的有效措施。
二级预防项目加强了医务工作者对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视,促进了卒中筛查和预防工作的开展,使卒中二级预防临床实践行为率比较现状提高了10%~20%,带动了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秘书联络处处长、脑防委办公室执行负责人巢宝华指出,“希望此项目能为降低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当前脑卒中治疗干预现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