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救命药应纳入国家医药储备
据报道,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普通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廉价救命药缘何“一药难求”?业内人士指出,在药品价格管制的情况下,药厂生产这类药物长期亏本或者至少不赚钱。有医师认为,放开对药物的价格和分配管制,让企业自主定价,有自由市场竞争,药品最终将处于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而且不至于长期短缺。
今年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已取消药品的生产定价和零售价,但很多廉价救命药却依然难觅踪影,反倒是其他常用药,趁机涨价的不少。这本身就说明,放开对药物的价格管制,让企业自主定价,并不能完全解决廉价救命药的供应问题。虽然廉价救命药为某些患者所急需,但整体的需求量并不大,加上很多原本生产这些药的药厂大多已经将生产线转产或停产,要重开的话还需要一定的投入,药价即使翻个几倍,厂家也未必能赚钱。所以,即使药品取消限价后,药厂生产廉价救命药的积极性还是不高。而药品需求量低、利润薄,也让医院和药店不愿进货。即使还有厂家在生产,患者要买到廉价救命药也颇费周折。
在我国计划经济年代,之所以没发生廉价救命药短缺的问题,主要是当时药厂根据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很少考虑利润问题,就算药品赔钱也会维持生产线。可现在是市场经济,即使是国有药厂也有业绩考核,不赚钱甚至很可能会赔钱的廉价救命药就成了率先停产的目标。因为成本问题,导致救命药紧缺甚至基本从市场上消失的例子也不只发生在中国。像抗蛇毒血清,不只国内存在短缺,连国际范围内都出现了因生产商停产导致货源告罄的现象。可见,光靠市场调节根本无法解决廉价救命药的供应问题,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进行直接干预,防止更多患者因救命药短缺而危及生命。
虽然目前中央和地方都有医药储备,但根据《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储备的都是灾情、疫情、突发事故、地方常见病防治和战略储备所需的药品及医疗器械。而廉价救命药主要是常用药和治疗特殊病的药品,并不在国家医药储备范围内,所以经常出现全国性断货的现象,导致患者只能高价购买昂贵的进口替代药物。所以,有必要修改完善《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将那些小众化的廉价救命药和经常供应紧张的常用药也纳入国家医药储备范围,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维持相关药品的正常生产和日常储备。
此外,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中型医药企业,也应负起社会责任,为国家分忧、为百姓解难,主动承担起廉价救命药的生产任务,保障市场供应。而各级国资委对国有或国有控股药企的考核,也不能光看业绩,应该加入社会责任项目考核。毕竟,要求私企主动放弃利润,赔钱生产救命药,实在有点强人所难。这样的社会责任和公益行为,国企责无旁贷。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