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串腰龙”这种病,它是民间对“带状疱疹”这种常见皮肤病的俗称。带状疱疹有多常见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林志淼告诉记者:“带状疱疹常见于老年人,一般来说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到了70岁以上,每年每100个人里面就会有1个人得带状疱疹。因此,公众对这个病并不陌生。”
1 抵抗力低易发病
“秋冬季节交替,是带状疱疹好发的时间;而到了春夏季,发病人数则会有所减少。”林志淼介绍说,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从感染到发病往往经过很长的时间——多数人是在儿童时期就已经感染上病毒,但一直是隐性感染,临床没有任何症状,直到年纪大了才出现带状疱疹。
隐性感染带状疱疹病毒的情况非常多,一般在正常人群中有90%以上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病毒。感染后,病毒会潜伏在人体的神经节内,常见的如三叉神经节、脊髓背根神经节等。对于大多数感染了病毒的人来说,一辈子也不会发病,只有少数一部分人才会变成显性感染而发病。并且,绝大多数患者一辈子只发病一次,带状疱疹很少会反复发作。
林志淼强调,带状疱疹发病的主要诱因是免疫力低下。当气候变冷、老年人抵抗力减低时,或年轻人精神紧张、熬夜或醉酒时,以及疾病或药物导致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大量复制并沿着神经走形分布。因此,临床表现出沿着单侧躯体或头面部的神经走形,呈带状分布的皮肤簇状水疱、脓疱,严重时还有血疱,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
发病中的带状疱疹患者具有传染性,传染途径是与患者密切接触。对大多数体内已经感染病毒的成人来说,没什么好担心的。但是,那些还未曾接触过病毒的人,尤其是还没打过水痘疫苗的低龄儿童,就有可能被传染。
首次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大部分人是隐性感染。但如果是显性感染,患者得的不是带状疱疹,而是水痘。这是因为带状疱疹与水痘是由同一个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不同阶段的感染——水痘是初次接触病毒时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带状疱疹则是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再复发时表现出来的疾病。
“所以在门诊,我们就遇到过家中老人得了带状疱疹,而家中婴幼儿又得了水痘的病例。这是因为老人得病后没有注意隔离,仍然与孩子密切接触,导致孩子被传染上水痘。”林志淼介绍说。
2 疼痛危害大于皮疹
林志淼指出,带状疱疹的疼痛很剧烈,且持续存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睡眠影响极大,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抑郁。而且,疼痛可以在皮肤起水疱之前出现,致使很多患者在皮肤科接受治疗前,先跑到神经科、心内科等其他科室就诊,延误了诊治。
疼痛出现后,大多数人1周内皮肤开始出现水疱。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出现水疱和疼痛。有少部分人只表现出神经病理性疼痛,而没有水疱、红斑,称之为顿挫型带状疱疹,这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患者的抵抗力不是太低、年纪不是很大,水疱也没有那么厉害,也可以疼痛不明显,甚至没有。
“带状疱疹的危害不在于皮肤损害,因为水疱可以自愈或治愈,对患者的最大影响是疼痛。”林志淼强调说,疼痛的严重程度往往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比如70岁以上的老人,出现剧烈疼痛的几率就会达到50%以上,甚至在水疱消失后,疼痛仍然持续存在。严重的病理疼痛可以持续超过3个月,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70岁以上的老人中可达30%~40%,治疗起来很棘手。
3 抗病毒治疗可缩短疗程
林志淼指出,从理论上讲,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带状疱疹经过2~3周是可以自愈的,实际上也有很多症状较轻的患者没经过治疗就好转了。但是,患者该不该接受抗病毒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患者的皮肤损害严重,还是应该及早干预,以减少水疱消退后出现后遗神经痛的可能。另外,及时处理水疱,也有助于防止皮损处继发感染的发生。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缩短该病的病程。
阿昔洛韦是抗病毒的经典药物,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其他抗病毒的药还包括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通常情况下,这些抗病毒药物口服即可。除非患者无法正常进食或按时服药(阿昔洛韦1天需口服5次),或者带状疱疹的病情非常严重时,才会给予患者抗病毒输液治疗。带状疱疹抗病毒治疗口服药疗程为7~14天,大部分人用药10天左右即可;输液疗程为1周。
口服的阿昔洛韦副作用较少,因为其经肾脏排泄,所以肾功能不好的患者要慎用。输液时要求输液速度要慢,以防药物在肾脏形成结晶,影响肾脏功能。
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林志淼强调,首先应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其次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同时还要给予镇痛治疗。
对于较轻的疼痛,可以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患者有没有消化道疾病,如果有的话就应该谨慎用药。更常用的止痛药还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这类药物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止痛效果好于非甾体类消炎药,甚至吗啡类止痛药。但因为该类药也有一定副作用如头晕、头痛等,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使用剂量,以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