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A3研究获得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新证据

  • 作者:张原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7-02-14 15:22

         一项名为AURA3的临床研究发现,奥希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790M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标准化疗,有可能成为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新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该结果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最近于维也纳主办的第17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 2016)上正式公布,并同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

        AURA3是奥希替尼首个随机的三期临床试验,AURA3试验纳入419名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再次进展后,伴有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者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试验将奥希替尼(80mg,每日一次)与含铂双药化疗进行对比,评估二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数据显示,相比于标准含铂双药化疗,奥希替尼作为二线治疗能显著提高上述类型肺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0.1个月vs 4.4个月,风险比[HR]为0.30;95%置信区间(CI):23%至41%;p<0.001)。在开始接受治疗前存在脑转移的34%的患者中,与含铂双药化疗组相比,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脑转移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亦获得显著提高(8.5个月vs 4.2个月,风险比[HR]为0.32;95% CI:21%至49%)。

        来自美国休斯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Vassiliki A Papadimitrakopoulou博士表示,“AURA3的研究结果不仅具有统计学意义,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第一次证实了奥希替尼靶向治疗在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这一成果突显了肺癌靶向治疗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莫树锦教授介绍:“奥希替尼相比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在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缓解率方面的优势,标志着接受EGFR-TKI治疗后耐药的患者,或许正在迎来新的治疗标准。随着AURA3试验数据的发布,临床医师应该对患者进行T790M突变的基因检测,以确保最有可能获益的患者可以接受奥希替尼的治疗。”

        在AURA3试验中,奥希替尼的安全性数据与既往临床试验保持一致。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中,6%的患者(16例)报告了3级及以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AEs),而接受含铂双药化疗的患者中,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患者高达34%(46例)。奥希替尼治疗组的患者中,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腹泻(全级别发生率为28%;3级及以上发生率小于1%)。而化疗组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全级别为47%;3级及以上为3%)、食欲减退(全级别为32%;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AURA 3的数据与此前两项II期临床试验——AURA2和AURA拓展研究亦保持一致。且组织检测和血液检测EGFR T790M耐药突变的结果同样与此前试验结果一致。在AURA3试验中,近半数肿瘤组织检测为T790M突变的患者,在血浆检测中也显示T790M突变。数据显示,无论由组织检测或血浆ctDNA检测为T790M突变阳性的患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临床获益均优于含铂双药化疗。因此研究者建议,对于血浆检测T790M突变阴性患者,若条件允许,应再次进行组织检测。

        2015年和2016年,奥希替尼已分别被美国、欧洲药品管理局和日本批准用于晚期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在中国,目前奥希替尼也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列入加速审批审评名单。(张原 )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