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规范和智慧装进沈阳人的“菜篮子”
沈阳市盛发菜果批发市场门口即是1000平方米的待检区,市场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
沈阳市各级监管部门积极开展“你点我检”活动,受到消费者欢迎。
沈阳市107家市场已全部开展快检工作。图为检测人员正在对农产品进行检测。
“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系统工程中,源头安全至关重要。自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沈阳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部署、多措并举,进一步厘清监管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形成监管合力,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和市场准入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实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打造了一批标准化管理、智慧化监管的农贸市场。
如今,沈城百姓的“菜篮子”实现了“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食品安全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严格实行无缝监管
清晨,一辆蔬菜运送车缓缓停在位于沈阳市郊区的盛发菜果批发市场(以下简称盛发市场)大门口。司机跳下车来,跑到大门旁边的食品快检室,对工作人员说:“出门着急,忘记带质量证明了。”快检室的工作人员一边熟练地登记进货信息,一边条理清晰地回答:“所有蔬菜进入市场都要持有质量证明,没有的话,我们快检室会先进行检验检测再出具报告,麻烦您稍等一会儿……”
2017年7月25日,沈阳市政府食安办、市农经委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印发了《沈阳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三部门关于印发沈阳市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并明确了衔接方式。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流通监管处副处长孙禄介绍,推行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机制后,该市农产品销售发生了以下改变:一是地产蔬菜、水果、肉、蛋等鲜活初级食用农产品全部纳入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重点农产品实现全覆盖;二是各级监管部门强化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市场管理方、经营者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三是食用农产品可凭有效证明(农产品产地证明及动物产品检疫证明等),由市场管理方、加工企业检验合格后自动准许进入流通环节、企业加工车间,实现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四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具和持有准出文件销售农产品,食药监部门监督农贸市场主办方和销售者查验食用农产品证件,作为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的必要条件,对无产地准出凭证的农产品实施快检,不合格农产品不得进入销售环节交易。
截至目前,沈阳市已有6家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落实了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制度。占地10万平方米的盛发市场就是其中之一。盛发市场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中转站,年交易量达120万吨,其销售的蔬菜占据沈阳全市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据了解,该市场从摸清业户底数入手,建立入场销售者档案、快检信息、进货渠道等信息,并以二维码形式公示于店外、摊位,方便消费者了解查询。同时,市场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对能够提供证明材料的农产品无障碍放行入场,对无证明的农产品进行快检,快检合格后方允许进入市场销售。记者在盛发市场看到,大门入口处即是1000平方米的待检区,农产品进场先进入待检区,无证明的农产品经快检室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该市场内快检室面积有50平方米,可同时检验108个样品,日处理样品200余批次。
制定推出“两个标准”
记者进入盛发市场看到,市场运行井然有序:运货车穿梭不息却并不混乱;市场划分了不同区域,土豆、大葱、生姜、菌类都有各自的“一条街”,区域独立绝不交叉;入场的经营业户全部挂有统一牌匾,看上去整齐清爽;清洁车24小时进行环境清理……据市场负责人介绍,盛发市场的改造历时两个月,不仅硬件升级、环境卫生变好,而且还成为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市场的示范样本。
盛发市场的改变得益于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规范。2017年,沈阳市食药监局从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管理、软硬件水平提升两方面入手,制定了《沈阳市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标准》《沈阳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标准》(以下简称“两个标准”)。“两个标准”的出台,实现了沈阳市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零”的突破,对推动全市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起到了规范引领作用。
孙禄介绍,“两个标准”立足于沈阳市市场现状、创建标准和监管实际,力争做到标准上高度、硬件上档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两个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外观、摊位布局、市场卫生、主办方责任、销售者责任、检测室建设、智慧化建设7个部分。为了便于考核,还设定了基础项、关键项、鼓励项和否决项4个项目,并制定了与“两个标准”相配套的《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考评表》,进一步细化、量化各项管理标准,根据不同分值确定一般市场、达标市场和示范市场3个档次,对未达标的市场进行两个月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或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市场坚决予以关停。
2018年,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心加大对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力度,对全市107家农贸市场进行亮化提升改造,重点在市场基建和管理两方面进行关键性突破,消除市场多年无法祛除的顽疾,既高标准完成好创建任务,又要为沈阳百姓提供舒适、干净、安全、便捷的消费环境。
升级改造初期,监管部门对全市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摸底和问题梳理,发现8大类25项3100个问题,并瞄准问题为每个市场制订一套精准的改造图纸和施工方案,出台相应奖补政策。在升级改造过程中,着力加强督导和整改工作,对活禽宰杀售卖、划行归市、摊铺外经营、商品摆放、清扫保洁等几方面重点问题,形成清单,下发督办通知,要求各区级市场监管部门限时抓好整改,实行问题销号,落实责任清单。同时,明确考核考评标准、方法和内容,细化考评项目,对工作拖拉、进度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和约谈,激励各单位整体推进。
通过整体规范,全市107家农贸市场彻底摆脱了“脏、乱、差、臭”的面貌,在环境设施、市场管理、安全卫生“三防”、信息公示、进货查验等方面有了跨越式进步。市场建立并严格执行准入退市制度,对入市的食用农产品实行快检把关,对不合格产品坚决落实退市制度,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为不断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2018年沈阳市食药监局印发了《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销售环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落实沈阳市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创城指标有关责任的通知》,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安全自查、进货查验、不合格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制度。
目前,全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开办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均建立并公示了入场销售者准入和退市、检验、自查、主动报告、信息公示等制度。记者在沈阳市看到,各农贸市场均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设立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进货查验记录簿,对进货情况进行及时详细记录,市场管理整洁规范有序,销售者依法依规经营意识显著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力推进抽检全覆盖
近年来,沈阳市食药监管部门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作用,加大食品安全源头管控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协调市场主办单位、第三方企业参与,全面推进市场、超市、街道、基层所“3+1”快检全覆盖工作,建立起常态化的农产品定性检测和定量检验相结合的检验检测制度。
孙禄介绍,食用农产品快检室建设提升工作是“两个标准”的重要内容。“两个标准”中根据不同的市场规模和管理基础,从检测设备、快检室面积、检测技术人员配备、检测记录存档、检测信息公示及检测结果利用等方面制定了各项具体标准。目前,沈阳市107家市场已全部开展入场快检工作,并在公示板或电子显示屏实时公开检测结果及其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全市食用农产品快检结果全部纳入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在第一时间推送到执法终端,以便对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及时进行控制与处理。
2017年4月,辽宁省第一个集透明化、科技化、智能化于一身的食用农产品快检室在沈阳市大东区津桥市场建立并使用。大东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毕延东介绍,津桥市场快检室配备了专业检测人员,可对农药残留、瘦肉精、吊白块、甲醇等30项指标进行快检,每天检测量为20批次左右,可实现每周市场内农产品快检全覆盖。此外,沈阳市各区、县(市)监管部门还积极开展“你点我检”活动,只要消费者持购物凭证即可到购物市场的检测室对食用农产品进行免费检测。
为了建立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找准季节性风险点,使快检工作更具科学性、靶向性、规范性,沈阳市食药监局对食用农产品的常见风险项目进行研判分析,并制定了季节性重点项目清单。这份清单涵盖了水果、蔬菜、水产品、畜禽肉及副产品类等若干品类,分别涉及有机磷、氯霉素、孔雀石绿等多个风险点,其中还对克百威、氧乐果等农药进行重点分析。据介绍,沈阳市确立了实施农产品快速精准检测的原则,即科学研判、精准抽样并精准检测,对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定期汇总快检风险信息,确保清单实时准确。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沈阳市食药监局逐年加大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经费投入,市县两级食用农产品抽检覆盖全市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生鲜超市、果蔬专营店等场所。2018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食品抽检12473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完成8172批次,农兽药残留抽检7082批次,发现问题181批次,监管部门对问题批次产品及时进行了核查处置。
食用农产品市场安全质量提升工作是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沈阳市将竭尽全力、不断努力,全力保障沈阳百姓的“菜篮子”安全,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中向全市人民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记者 陆悦)
(栏目: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沈阳在行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