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不可任性 慢阻肺患者家庭氧疗应注意什么
中国食品药品网 记者 于娟 报道 近日由南方周末在京举办的2018秋冬季呼吸健康主题沙龙上,多位呼吸系统专家就秋冬季节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及家庭氧疗辅助治疗作了详细解读。
家庭氧疗逐渐被接受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老慢支和肺气肿。据了解,吸烟,长期在家中用柴草、煤炭等生物燃料煮饭,生炉子或者儿童时代经常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属于慢阻肺高危人群。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数量达9990万,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
“已经得病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物和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的药物,进一步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有缺氧表现的患者,应该给予氧疗。”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劲平教授向大家介绍道。氧疗是指吸入氧气提高血氧水平的治疗方法,适用缺氧患者。其中,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特别是在慢阻肺的治疗中,氧疗已作为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家庭等场所。作为家庭护理的一部分,家庭氧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和患者接受和重视。
“家庭氧疗是医院外治疗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仅是用来改善症状,最终目的是减慢病程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郑劲平教授说道。家庭氧疗主要是通过自主呼吸来给予吸氧的。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常见疾病患者,都是家庭氧疗的主要对象。氧疗目的就是提高我们吸入气体的氧浓度,从而纠正和缓解身体缺氧的状况。
合理选购家庭制氧机
制氧机适用于长时间或者固定场所的吸氧,是需要长期家庭氧疗患者方便经济的选择之一。那么消费者在选购制氧机时应关注哪些方面呢?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高级工程师王伟表示,随着制氧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国家对制氧机的监管也越来越重视,制氧机在国内是作为二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多份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其质量进行规范,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曾多次发文指导制氧机的消费、使用和监管。“消费者在选购制氧机时,首先一定要到正规的经销商处购买正规生产企业生产的合规的制氧机。并非所有正规企业生产的制氧机都是适合的,不同的氧疗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氧浓度。”王伟说。对于不同的制氧机,额定流量并不相同,最重要的是选购额定流量大于医生建议的吸氧流量的制氧机。
海拔因素可能是大多患者从未考虑过的问题,王伟解释道:“在制氧机的说明书中,一般都有工作环境条件的说明,包括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对于居住在高海拔的用户,应特别关注制造商宣称的制氧机可正常工作的大气压力,海平面的大气压力是1013hPa,如果某台制氧机声称在860hPa~1060hPa大气压力范围内可以正常工作, 860hPa对应大约1500米海拔高度,超过对应高度的用户最好选购适应更低大气压力的制氧机,以确保在相应的高海拔地区其输出氧浓度仍符合要求。”
会上,在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下,由南方周末采访专家编制的《2018制氧机家庭使用指导手册》正式发布。其中指出,对家庭氧疗而言,分子筛制氧机是以空气为氧源,不需要加入药剂,接上电源便开始制氧,操作简单、产氧快、移动方便,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正确开展家庭氧疗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多发,而且危害重大,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在这种情况下,氧疗是纠正呼吸衰竭、纠正缺氧非常重要的措施。家庭氧疗的作用场所在家庭,它可以有助于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延缓疾病的进展,因此要掌握好家庭氧疗的适应证,也要熟练操作家庭制氧机,把握好相关的注意事项。
然而,大多数患者在初次接触家庭氧疗时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疑惑。“一些患者吸氧比较随意,高兴的时候多吸一点,不高兴的时候不吸,想吸的时候吸多一点,呼吸困难的时候就把氧流量调大一些,这非但不能改善病情,还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郑劲平教授特别强调,患者应该按照医生所开的处方,按照医嘱来进行,必要时到医院进行咨询和了解。
对于制氧机的使用,也有患者担心会再也“离不开”。对此,《手册》中有着明确说明:无论是家庭氧疗还是保健吸氧,使用制氧机起辅助作用,不会产生任何依赖。此外,手册不仅强调了“医嘱”的重要性,还讲解了制氧机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帮助患者从容应对。
郑劲平教授提醒,氧疗也并非没有坏处。氧疗也可能会产生并发症,如氧中毒、呼吸抑制等。郑劲平教授强调,家庭氧疗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另外,制氧机如果带有湿化和雾化的装置,装置应得到及时清洁保养,否则有可能产生生物污染。此外,因为氧气是一种助燃剂,使用时也要注意通风和防火。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