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人不再“因噎废食”
事件回放
2017年8月,南京脑科医院康复科收治了一位60多岁的脑卒中患者。由于患者存在吞咽障碍,鼻饲管喂食已长达400多天。医生使用一种专为吞咽障碍人群设计的医用食物增稠剂“顺凝宝”,把食物调制成“糖浆”和“布丁”状,为患者进行了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在摄入5毫升“糖浆”和10毫升“布丁”状食物时,吞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没有发生变化。于是,医生为患者拔去了鼻饲管,让患者用“糖浆”代替日常喝水,用“布丁”代替日常进食。两周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基本恢复。
这是南京脑科医院康复科护士长黄绍春分享的一个真实案例。案例中提到的增稠剂是一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一类配方食品。根据不同临床需求和适用人群,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分为三类: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上述提到的增稠剂就属于特殊医学用途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黄绍春介绍,鼻饲管往往会造成压迫性溃疡,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以往临床医生只能根据经验判断是否能为患者拔去鼻饲管,从2016年起,南京脑科医院康复科开始使用增稠剂为患者进行科学的吞咽功能评估和康复,目前已为80多位吞咽障碍患者解除了痛苦,恢复了患者的吞咽功能。
什么是吞咽障碍呢?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周筠教授介绍,口腔、咽腔、食道出现问题,导致不能进食的情况,医学上称之为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是一种临床症状,可以出现在任意年龄段中,而神经系统疾病可能有27%~80%的概率伴随吞咽障碍。“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吞咽障碍发生原因。此外,如脑瘫、青少年脑干肿瘤、中老年的其他脑血管病变,以及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认知障碍疾病,也可能导致吞咽障碍的发生。”周筠介绍说,“吞咽障碍会带来误吸和呛咳,不仅会使患者营养摄取减少,严重时还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危及患者的生命。”
近日,在中国卒中学会与雀巢健康科学联手开展的“红手环走进世界卒中日全国健康公益行动”现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言语治疗师长王如蜜接待了十几位老人,其中有3位80岁以上的老人出现喝水呛咳的情况,一位喝小米粥的老人呛咳尤为明显,另两位老人表示曾在发生卒中后出现反复不明原因的发热情况。王如蜜为这3位老人做了临床吞咽评估检查,他们均为典型的吞咽障碍。“反复不明原因发热,很可能是误吸导致的发热。”王如蜜介绍说,“老年吞咽障碍患者1年内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为50%。75岁以上老年人的肺炎发生率是60岁及以下人群的6倍。进食慢、喝水呛、流口水、清嗓子等问题都是吞咽障碍的征兆。”她表示,在发达国家,脑卒中患者发病24小时内第一口进食前必须要做吞咽障碍筛查,且普遍使用增稠剂。“饮品的增稠和食物质地的改变是特别重要的吞咽康复策略。老年人及家人应该充分认识和重视吞咽障碍以及调整食物性状的重要性,出现进食慢、喝水呛咳、不明原因低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近找康复科医生、言语治疗师做诊断评估。”王如蜜说。
黄绍春表示,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首先要由专业医师进行管理,找到病因并消除;其次,患者要改变观念,治疗是漫长的过程,患者要积极接受治疗,先进行进食插管,保证营养摄入。等到经过康复治疗可以进食的时候,再通过给予“顺凝宝”“奥特顺咽”等增稠剂来进行食物的调整,以减少误吸。“患者要多尝试配合一些训练工具,在医生和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吞咽训练,持之以恒。”黄绍春强调,标准的吞咽食物应该是质地均匀、不易松散、爽滑、经过口腔和咽腔可以改变形态的软食,而米饭、高汤等日常食物都不能满足该条件,需要通过增稠剂来进行食物的增稠和改进。
据介绍,特殊医学用途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可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养需求,不适用于作为单一营养来源。常见的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有:营养素组件(蛋白质组件、脂肪组件、碳水化合物组件等),电解质配方,增稠组件,流质配方和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等。
特殊医学用途非全营养配方食品须依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进行注册。这种协助改善吞咽障碍的增稠剂可作为增稠组件进行申报注册。(陆悦)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