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医改工作进展成效举行发布会

  • 2022-07-22 14:04
  • 作者:
  • 来源:中国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7月22日(周五)上午10:00,在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医改工作进展成效,并回答媒体提问。文字实录如下。


  文字实录


  主持人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会的第11场,将由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围绕深化医改相关工作回答大家的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定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坚持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


  这十年,我们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补短板、强基层、建机制,用较短时间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将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这十年,我们全面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深入推广以三明医改为代表的典型经验,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老百姓身边有了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家门口有了更多专家坐诊,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1年的27.7%,看病就医更方便、更实惠、更高效、更顺畅。


  这十年,我们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挥高水平医院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持续提升以县医院为代表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逐步成为现实。


  这十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4.4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正在不断夯实。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请来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先生;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先生;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李淑春女士;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袁林先生;


  请他们共同回答记者的提问。首先请许树强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2-07-22 10:04:09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 许树强: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医改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坚持“一个转变、两个重点”的思路,就是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推动医改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针对群众异地就医流向和重点疾病,已经设置10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了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了医联体1.5万个,推动相关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2021年,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较2019年下降9.3%,就医秩序更趋合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二是群众看病贵问题得以减轻。推进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降低虚高药价,已开展的7批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了50%,两批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累计节约费用约3000亿元。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新药好药上市,推进药品一致性评价,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在全国基本实现基本医保地市级统筹,住院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的占比下降到27.7%。


  三是医疗卫生体系效率持续提升。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同步推进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人事薪酬等领域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医疗行业综合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引导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门诊预约率达56.6%,合理用药水平稳步逐步提升,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逐年提高。


  四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改革导向更加突出。推动医疗、医保、医药等各方面,以大健康理念为引领,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把预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引导部门、地方、医务人员转变思想、转变工作模式,推动“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这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慢性病健康管理,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医养结合,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式不断创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履行好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职责,加强部门协同,落实改革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各项医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推动医药卫生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2-07-22 10:05:15


  主持人 米锋:


  谢谢,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就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2-07-22 10:22:57


  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


  分级诊疗制度是我们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进展?下一步我们还要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我们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新的诊疗格局。谢谢。


  2022-07-22 10:23:12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 许树强:


  感谢你的提问。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从而形成合理的就医和诊疗格局。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供给侧,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分工协作,创新服务模式,在需求侧,努力让群众能就近、方便地获得安全有效、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应该说,这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53%,全国累计建成社区医院2600余家,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超过90%。


  二是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健全。各类医联体超过1.5万个,这是医联体为提供一体化、同质化医疗服务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在上下联动上不断增强。


  三是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日间手术量不断增长。建设急诊急救领域五大中心累计超过1.4万个,居家医疗服务不断发展,努力满足危急重症与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当前仍然面临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距离群众的期盼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供需双方的利益引导机制建设相对滞后。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4个方面打出组合拳,推动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一是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在国家层面,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和建设工作,减少跨区域就医。到今年年底,要基本完成全国范围的规划布局,力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今年年底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在省级层面,建设120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高省域诊疗能力。在市县级层面,进一步发挥地市级医院的医疗救治主力军作用,并通过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实施“千县工程”等等,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努力让患者在市县范围内就能得到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是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资源,加大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培训的力度,壮大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好基层的“健康守门人”作用。推进“县乡一体” ,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推进“乡村一体”,不断完善和落实村医的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


  三是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分级诊疗中的积极作用。建设远程医疗协作网,缩小区域间服务能力差距。推动医联体内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搭建分级诊疗信息化平台,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预约诊疗等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完善促进分级诊疗的体制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做好区域医疗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人事薪酬制度创新、财政投入等方面政策。构建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充分发挥医保对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对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以补偿机制和人事薪酬改革为重点,让基层能够留住人才。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增加分级诊疗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谢谢。


  2022-07-22 10:27:06


  凤凰卫视记者:


  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请问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面布局了哪些重大工程,另外总体的安排是怎样的?谢谢。


  2022-07-22 10:27:39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 孙志诚: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和引领作用,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将重点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推动国家和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差距,促进区域的均衡布局,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


  在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方面,我们将按照揭榜挂帅、择优选拔的工作思路,依托医学水平突出、影响力强、积极性高的医院,围绕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建设若干综合类、专科类、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形成一批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数据汇集平台。加快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中央投资对每个项目原则上支持不超过10亿元。目前已经筹备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等先导性项目的建设,在今年内要实质落地,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国家医学中心项目的布局。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我们将围绕“大病不出省”这个目标,扎实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试点和有序扩围,坚持地方政府主建、输出医院主营,中央投资对每个项目支持原则上不超过5亿元。截至目前,已经有2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入到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范围,分三批共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基本覆盖了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今年下半年,还将把剩余的11个省份全部纳入建设范围,在年底前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


  在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方面,全国范围内将以省为单位来统筹规划,聚焦重点病种和专科,按照省市共建、网格布局、均衡配置的工作思路,遴选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这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将主要布局在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地市,以地市级医院作为依托,引入省级及以上的高水平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进行合作共建,形成省域内具有较强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优质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高地,努力实现省域内一般地市的重点疾病诊疗水平与省会城市差距明显缩小。今年底前将基本完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规划布局,启动相关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稳步推开。


  谢谢。


  2022-07-22 10:30:52


  经济观察报记者:


  破解群众看病贵问题一直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请问近年来医保部门在降低百姓医药费用负担方面又有哪些举措,效果如何?谢谢。


  2022-07-22 10:31:27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 李淑春: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要在两个方面降低百姓的医药费用负担。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以带量采购为核心,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一是密集推进了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覆盖了294个药品,大部分是常见病、慢性病的用药,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和生物药年采购金额的35%。


  二是聚焦心内科和骨科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心脏支架的集采已平稳运行了一年半,中选支架首年的使用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1.6倍。人工关节的集采中选结果已在各地顺利实施,中选的产品供应总体稳定。


  三是积极推进省级和省际联盟采购,涉及有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三大领域。目前,冠脉球囊、人工晶体的集采已覆盖所有省份,药物球囊和骨科创伤耗材等等已被大部分省份纳入集采,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常态化招采格局。


  从改革的成效看,集采有力地促进了药品和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国家组织药品的集采平均降价超过50%,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的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累计节约费用在3000亿元左右。在降价的同时,集采兑现了带量的承诺,群众使用原研药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的比例超过了90%,高质量药品的可及性大幅提升。集采通过量价挂钩,以量换价,从机制上破解了医药价格虚高问题,净化了医药流通渠道,改善了行业生态,为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022-07-22 10:37:03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 李淑春:


  第二方面,我们建立了医保药品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2018年以来,每年动态调整医保的药品目录共进行了4次,四年累计调入507种,调出391种,目录内的西药和中成药数量增到了2860种。其中,整合全国需求谈判议价将250种新药纳入目录,平均降价超过50%。为加强谈判药品的落地工作,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两次联合发文,建立双通道的管理机制,指导各地遴选符合条件的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首次从国家层面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体系,与定点医院实行相同的支付政策,让医院暂时没有配备的谈判药品先进药店。截至今年6月底,275个协议期内的谈判药品在全国18.41万家定点医药机构配备,实现了群众“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的愿望。


  谢谢。


  2022-07-22 10:37:47


  中国网记者:


  药品直接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请问近年来药监部门在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方面有哪些措施?获得了哪些新的成效?谢谢。


  2022-07-22 11:20:55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 袁林: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正像您刚才所提到的,药品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是我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是鼓励药品创新、全面提升药品质量、增加有效供给、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一个重要举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近几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持续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维护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我们主要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完善药品审评审批体系。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按照新修订实施的《药品管理法》要求,实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备案管理,发布相关规定和工作程序,上线临床试验机构备案信息平台,使这项工作能够更便捷顺利地实施。目前,已备案1218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资源得到进一步释放。全面深化实施药物临床试验的60日到期默示许可制,较改革前的90日审批时限已经缩短了三分之一,提高了临床试验申请的审批效率,临床试验进程得到进一步加速。


  其次,制定发布相关制度规定和技术指南,特别是建立4条加速药物上市注册通道,将《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等明确列出的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重大传染病用药、疾病防控急需疫苗以及创新疫苗等纳入加快上市注册范围,鼓励研发机构注册。累计发布了400多项技术指导原则和规范性文件,指导新药研发申报。据统计,2019年至今,已经批准药品上市注册申请2000余个。2019年、2020年、2021年通过优先审评审批上市的注册申请分别为143件、217件和219件,一批具有明显临床价值、满足临床急需的新药好药获批上市,进一步满足了公众的用药需求。


  第三,推动和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组织制定多个技术审评要求和指导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应急批准了“三方”(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紧急上市,全力推进“三方”成果转化,顺利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有序开展备案工作,加快标准制定。


  第四,深入推进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快推进相关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实施标准提升计划,组织强制性标准优化评估。据统计,近年来,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166个,一批创新和临床急需的医疗器械顺利上市。同时,通过深入推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的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实施,以及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等工作,有力助推产业创新高速发展。


  第五,优化化妆品审评审批相关工作。全面深入实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先后出台相关注册、生产、经营等一系列配套规章文件,组织制定完善技术审评要点和审评标准,不断创新审评审批模式,完善注册备案信息服务平台,审批审评效率显著提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配合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化,持续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采取有力有效的举措,更好地满足公众用药需求,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谢谢。


  2022-07-22 11:21:31


  新华社记者:


  医改涉及千家万户,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这个问题提给许司长。去年5月,我国出台了《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之后,具体的落地效果如何?针对改革中的难点和痛点,我们下一步还将拿出哪些更务实的举措?谢谢。


  2022-07-22 11:22:06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 许树强:


  谢谢提问。2021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该《意见》。


  国家层面,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形成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累计批复3批50个项目。财政部每年安排约110亿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出台薪酬和职称两项改革重要举措,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国家医保局实施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推动DRG和DIP试点城市全部进入实际付费阶段,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在2021年共有24个省份实施调价。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推进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成本核算等一系列举措,强化行业监管。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点面结合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以省为单位,在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省域内各级各类、分门别类的公立医院,明确具体目标、重点任务清单和配套措施清单,探索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地市为单位,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今年,通过竞争性评审,已经遴选了一批改革积极性高、基础好的地市,率先形成市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今年已确定15个城市。以医院为单位,在9个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平的公立医院开展试点。通过委省共建的方式,中央和地方共同发力,突破政策壁垒,整合优质资源,推动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升级换代、弯道超车,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样板、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模板。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与14家医院所在的9个省份签署了委省共建合作协议,14家试点医院也都制定了实施方案,正在按照“1年能起步、3年见成效、5年上台阶”的目标,对标对表、挂图作战,力争尽快把蓝图变成现实。


  2022-07-22 11:22:49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 许树强:


  在地方层面,各省份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强化系统集成,狠抓落地见效。目前,已有29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方案。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都成立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省委或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高位推动,协调重大政策、解决重大问题。12个省份积极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确定一批省、市、县三个层级的试点医院,先行先试、突破创新,探索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谢谢。


  2022-07-22 11:23:16


  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


  当前,一些地方特别是中西部省份面临着医疗资源比较薄弱、患者流出比较多的情况。前面各位领导也介绍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一些成就,能够使群众就近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减少跨区域跨省就医的不便。我想了解一下这项工作取得哪些具体的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样的规划?谢谢。


  2022-07-22 11:23:33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 孙志诚:


  这项工作确实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因此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提问,我借此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决策部署,是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的深入总结和提炼创新,是减少患者跨省就医、解决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举措,确实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019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扎实推进这项工作的试点和有序的扩围,在各个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深化人事、薪酬、价格等等运行机制的改革,目前看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是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取得了突破。截至目前,已经有2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入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范围,3批共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这些项目都是由国内排名非常靠前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或者中医医院来牵头主导。截至今年6月,50个项目共规划设置床位超过6万张,有效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填补了有关地方在肿瘤、心血管、呼吸、儿科等专科能力方面的短板弱项。输出医院向项目医院派出院长、科室主任、常驻专家,现在大约超过了3000人,积极推广“双主任制”,努力促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同质化。接管和培训当地的医疗人才队伍超过了5万人,全面提升了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员培训水平。按照2022年国务院医改工作的相关部署,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启动第4批和第5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把剩余的11个省份全部纳入到建设范围当中来。


  二是先进医疗技术实现了快速平移。在2021年底前启动的前两批2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项目医院,今年1到5月住院服务超过了30万人次,开展手术超过了10万例,同比增幅超过45%。其中,高难度的4级手术比例平均都超过了35%。多项全国领先的医疗新技术填补了省域空白。报告几个例子,北京儿童医院的郑州医院,在河南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53项。2021年,收治儿童罕见病1200多例,同比增长25%。救治极低体重儿,创下了全省500克最低体重儿的记录。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引入126项临床新技术,填补了厦门市乃至福建省57项医疗技术的空白。阜外医院云南医院不断提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水平,开展填补省域空白的诊疗项目97项。


  三是跨省就医的流向得到了初步改善。2020年,首批8个试点省份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之后,带动全省2021年相关专科跨省就医数量较2019年平均减少了9%,让更多的群众不出本省甚至不出本市,就能看到国家的顶级专家。比如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山西医院,本院的患者转外就医大幅下降,2020年较2019年降幅超过79%,2021年较2020年降幅又超过了33%,再创新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赣州医院今年开业后,前5个月,包括心血管内科在内的6大专科外转病人比去年同期下降40%,覆盖吉安、抚州、河源等周边地市的疑难危重患者同比增长45%,效果非常明显。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投运后,河南省2021年前往北京儿童医院本部的门诊、住院患儿分别比2016年减少了6.77万人次和2361人次,降幅分别达到了51.7%和47.48%。


  2022-07-22 11:24:07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 孙志诚:


  同时,我们也联合相关部门指导地方积极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和专科联盟,带动提升基层的防病治病能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坚持聚焦患者就医流出多的重大疾病,坚持适度规模,以诊治疑难重症为主,不盲目扩大建设规模和床位,不盲目追求患者门诊量,不虹吸基层人才和常见病多发病病源,与市县级医疗机构进行合理的分工,促进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有序地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确保“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谢谢。


  2022-07-22 11:24:3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是提升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和调动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一项重要举措。请问我们在这项改革之上有怎样的考虑?谢谢。


  2022-07-22 11:24:46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 许树强:


  谢谢你的提问。医务人员是维护人民健康的主力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离不开医务人员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要求,“要尊重医务人员劳动成果和辛苦付出,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为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自2017年起,国家层面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去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我们认为重点要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要解决水平问题。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按照“两个允许”要求,根据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以后,合理追加薪酬总量,不计入总量核定基数,让薪酬的核定机制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实际。通过改革,逐步提高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


  二是要解决结构问题。更加注重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逐步提高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的比例,稳定医务人员收入预期,避免绩效部分的比例过大带来的逐利倾向,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


  三是要解决来源问题。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完善公立医院外部经济政策,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腾出的空间用于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支持医院优化收入结构,为薪酬制度改革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四要解决分配方式问题。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自主设立薪酬项目、自主分配。医院要用好自主权,要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要逐步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要适当地提高低年资医生的薪酬水平,合理确定不同岗位人员的收入差别,充分调动医院医务人员积极性。谢谢。


  2022-07-22 11:25:29


  每日经济新闻宏观频道记者:


  有一种说法叫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把钱花在刀刃上,请问近年来医保部门在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2022-07-22 11:25:53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 李淑春: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是医保制度自身发展完善,用实用好医保参保人“救命钱”的需要。另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是促进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医保局在2019年在全国30个城市开展了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也就是CHS-DRG付费试点。2020年的时候在71个城市启动了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即DIP付费试点。2021年底,101个城市已经全部进入实际付费阶段。在国家组织付费试点的同时,相关省份也推进了省级试点。2022年我们启动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抓扩面、建机制、打基础、推协同”四个方面,扎实推进这项支付方式改革在“十四五”期末实现全覆盖。


  一是狠抓统筹地区、医疗机构、病种分组和医保基金四个方面的全覆盖。二是建立完善四个工作机制,包括完善核心要素管理与调整机制,健全绩效管理与运行监测机制,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与争议处理机制,建立相关改革的协同推进机制。三是牢牢抓住专业能力、信息系统、标准规范和示范点的建设,夯实基础,确保支付方式改革能够行稳致远。四是引导和协调医疗机构重点推进编码管理、信息传输、病案质控和内部运营机制建设四个方面的协同。目前,全国共有200多个地区正在推进住院费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从改革进展情况看,一些试点地区确实产生了参保群众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水平下降、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加强、医保管理服务能力提升的效果,初步达到了患者得实惠、医保基金可持续、医疗机构得发展的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监测支付方式改革的成效,真正发挥医保支付“牛鼻子”作用,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谢谢。


  2022-07-22 11:29:19


  中国日报记者:


  在深化医改工作中,集采中选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质量安全是老百姓很关心的话题。请问药品监管部门如何持续强化集材中选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保证中选产品的质量?谢谢。


  2022-07-22 11:29:46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 袁林: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事确实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也确实非常重要,也是药品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从国家组织集采中选药品、医疗器械开始,国家药监局把质量监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持续加强监管,落实国务院关于常态化制度开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首先,国家药监局专门部署强化集采中选药品质量监管工作。组织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对集采中选药品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产品抽检、持续强化不良反应监测,特别是针对低价中选或者大幅降价的药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抽检频次。


  其次,持续加强集采中选医疗器械质量监管。一方面,指导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企业,严格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对集采中选企业和产品开展全覆盖检查;另一方面,深入推进风险隐患排查,积极夯实属地监管责任。2022年,国家药监局组织对国家集采中选的血管支架品种、人工关节等品种开展全覆盖质量抽检。截至目前,抽检结果均为合格。


  第三,进一步督促落实上市许可持有人或生产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严格落实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具体来讲,持有人或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核准的标准和工艺组织生产,严格进行原辅料供应商的审核把关,严格进行药品上市后变更研究和管理,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研判,并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建立并完善信息化追溯系统,收集全过程追溯信息。


  第四,深入开展集采中选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检查。针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个别企业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况,依法采取暂停相关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召回上市产品等措施,并协调配合做好产品供应保障。针对抽样检验中发现个别进口药品不合格的情况,依法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与医保部门联动,实施联合惩戒。在医疗器械中选产品监管方面,2022年1月至6月,各省级药监部门集中检查企业221家次、配送企业1371家次、使用单位1万余家次,检查结果显示,整体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第五,加大对案件和投诉举报的督办指导力度,妥善处理处置涉及集采中选药品器械在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投诉、举报、信访、舆情等相关案件线索。组织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典型案例评选,以典型案例汇编的形式,进一步指导地方药品监管部门加强案件查办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违法违规行为查处。


  下一步,国家药监局将持续强化中选产品质量监管,切实做好集采中选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工作,继续督促中选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集采工作,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用械安全。谢谢。


  2022-07-22 11:47:05


  健康报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下一步,咱们深化医改,在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上有何考虑?


  2022-07-22 11:47:31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 许树强:


  谢谢你的提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我们在总结前期各地疫情防控处置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病毒变异新的特点,不断在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坚决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改革,我们说,这是提升我国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的重要举措。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已经挂牌并正式组建运行,各地也正在按照改革任务要求抓紧推进。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也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下一步要继续推进机制改革创新,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


  一是推动健全疾控网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施基层疾控能力提升、基层疾控骨干人才培训等方面项目,支持基层疾控机构提升现场流调能力,夯实基层的防控基础。


  二是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室,推动各级疾控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创新医防协同的工作机制。


  三是要推动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细化完善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打造高水平的应急救治、流调溯源、卫生监督的队伍。


  除了传染病,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癌症等重大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也很重要。近年来,通过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加强诊断救治保障服务等措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健全慢性病早期筛查机制,完善健康管理的适宜技术和服务模式,持续提升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谢谢。


  2022-07-22 11:48:06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看到今年国家支持了30个左右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请问这些创新中心设定什么样的目标和任务?这几年我国在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还做了哪些事?谢谢。


  2022-07-22 11:48:25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 孙志诚: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中医药事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着力推动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已经过去“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了中央投资超过300亿元,支持中医医疗服务资源的整体扩容和布局优化,应该说中医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特色优势持续彰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全面提升了县域中医的诊疗能力。我们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重点,累计支持了接近700个县级中医院,改善他们的业务用房条件,升级设施设备。持续支持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当中的中医科的建设,全国85%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都设置了中医科,绝大部分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够提供中医药的服务。


  二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遴选了99所高水平的中医医院和11所高水平的中医药科研机构,建设中医的经典病房,提升中医的临床研究水平。全国的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从1014个增加到了1482个,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从200个增加到了902个。


  进入“十四五”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医改工作的相关部署,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举措,来持续优化中央投资结构,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全国规划布局建设一批中医类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中医药的高峰和高地。遴选支持30个左右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国家级的平台载体。支持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打造中医药参与处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防治的国家队。全面推动138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的建设,扩大省域内的中医医疗服务优质资源。


  今年下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还将联合推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工程和名医堂工程,深入开展中西医协同工作的探索,形成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协同模式,促进高水平的中医诊所向群众身边延伸。这些试点当中,条件成熟的项目我们也将优先把它纳入到明年的中央投资计划当中去支持。


  谢谢。


  2022-07-22 11:48:52


  主持人 米锋:


  谢谢,时间关系,最后再提两个问题。


  2022-07-22 11:49:18


  中国新闻社记者:


  医保基金大盘直接关系到参保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想请问政府近几年来就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举措,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谢谢。


  2022-07-22 11:49:37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 李淑春:


  谢谢你的提问。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2018年以来,国家医疗保障局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要在两方面采取了一些举措。


  第一,在打击欺诈骗保方面。4年来,国家医保局组织各级医保部门建立了5项机制,包括全覆盖式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双随机、一公开”的飞行检查机制、多部门综合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面向全民的举报奖励机制,以及公开曝光机制,这五大机制协同作战,形成了监督合力,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监管成效。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加强协议管理和日常的审核结算专项治理,确保了医保基金支出更加合理规范。从2018年到2021年,通过医保基金的监管专项检查和经办机构的日常核查,全国累计检查了定点医药机构240万家次,处理115万家次,共追回医保基金583亿元。截至2021年底,我们共开展飞行检查160组次,检查了定点医药机构336家,查出涉嫌违规的资金有30余亿元。国家和各级医保部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开辟电话、微信、信件等举报渠道,各地已经查实并且追回资金约1.13亿元,兑现举报奖励约200万元,充分彰显“大监督”威力。另外,加大曝光力度,从2019年起到现在,国家层面曝光的欺诈骗保案件有111起,涉及的违规资金1.4亿元。督办查处多起重大案件,有力地捍卫了医保基金的安全。


  第二,在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的监管长效机制方面。一是探索完善医保基金的监管体系。国家、省、市、县四级医保的行政部门内设基金机关部门,建立专职监管机构150多家,组建8600多人的医保基金的监管队伍。二是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法治建设。制定出台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这也是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第一部行政法规。条例的施行也是为医保基金的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三是完善基金监管的制度体系。也推动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监督检查、智能监控、举报奖励、信用管理、综合监管和社会监督六项监管制度,进一步织密扎牢医保基金监管制度笼子。


  谢谢。


  2022-07-22 11:50:07


  红星新闻记者:


  我们了解到,是否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重要指标之一。请问,国家药监局在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工作上取得了什么进展?如何提升大家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的认可和信心?谢谢。


  2022-07-22 12:00:30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 袁林: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确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改、促进民生福祉的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将提升仿制药质量列为重要改革目标之一,进一步明确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相关工作要求。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建立完善审评技术标准体系,不断优化参比制剂遴选工作,一致性评价工作稳步推进。


  首先,国家药监局建立完善一致性评价工作机制,专门成立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组建由医药产业界、协会、学会、高等院校等70多名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针对参比制剂遴选、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疑难品种评价方案等重要技术问题召开专家咨询会,加强一致性评价的技术支撑,保障评价结果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宣贯培训,讲解说明一致性评价政策法规、技术要求和申报程序,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与指导,明确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保障一致性评价受理、检查、检验和审评审批等环节的顺畅衔接。


  第二,强化服务指导,持续推进一致性评价工作。坚持引导、督导与服务并重,根据评价品种的具体情况,分类施策、分别处理,进一步加大服务指导力度。建立绿色通道,对一致性评价申请随到随审,加快审评审批进度。企业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重大技术问题的,可以按照规定要求,与药品审评技术机构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第三,加强配套政策支持,调动企业评价积极性。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可以在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上予以标注,同时纳入《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对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方面,原则上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第四,统筹兼顾一致性评价与仿制药审评。坚持仿制药与原研药一致的审评审批理念,不断完善审评机制,扩大专职化审评队伍,建立以临床为导向的适应症审评团队、实施审评项目管理人制度、沟通交流制度等,发布了仿制药药学研究、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等数十项技术指南和个药指导原则,建立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现代化仿制药审评体系,制定相关程序,严格按照程序遴选发布参比制剂,树立仿制药研发标杆。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参比制剂目录55批,共5378个品规,涉及2125个品种。


  第五,持续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科普宣传。国家药监局通过开设“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网站专栏,“全国安全用药月”的年度科普活动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解读宣传、工作成效宣传、知识科普宣传等工作,采取制作宣传片、图解、科普动画、电视访谈等多种形式,为公众答疑解惑,引导公众科学认知通过仿制性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共审评通过513个品种,涉及2555个品规的一致性评价申请,已上市仿制药的质量得到持续提升,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一部分重视研发投入、具备研发能力企业的品种,相继通过一致性评价,促进了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相信,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关配套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会有更多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更好地满足公众用药需求。谢谢。


  2022-07-22 12:06:44


  主持人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相关部门的嘉宾为我们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医改工作的进展成效,再次谢谢各位嘉宾。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的系列新闻发布会,包括也将围绕着医改工作继续召开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2-07-22 12:09:39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