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信息化工作系列谈 | 推进药监信息化应坚持因地制宜

  • 2024-09-20 17:38
  • 作者:徐进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近年来,全国药监信息化建设驶入快车道。实践一再证明,药监信息化是新形势下突破监管能力短板瓶颈的金钥匙,是提升监管效能的加速器,是创新监管方式的导航图,是药品监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必须不等不靠,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因地制宜,担当作为,向信息化要人力、向信息化要效率、向信息化要质量,以信息化谋长远。


  因地制宜是党的思想路线在药监信息化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我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时指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承认客观差异,不能搞一刀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结合药监信息化工作实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异,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不一,监管能力水平不同,信息化工作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药监信息化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求大一统,不求齐步走,只要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有利于提升药品质量,就允许各地大胆先行先试,走出一条适合地方药监事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新路子。


  因地制宜是全面落实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蓝图的根本需要。药监信息化是一个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实施这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宏观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每个基层监管单元强有力的支持。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遍布全国各地基层监管单元的人力支持、物力支持、数据支持、网络安全支持,药监信息化就难以为继。药监信息化是一项逐步完善、有序推进的动态工程,实施这项宏大工程,既需要各地根据各自实际,拿出实施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将顶层设计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又需要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协作,互相配合,既不重复建设,又能信息共享,齐心协力画出维护药品质量安全同心圆。


  因地制宜是药监信息化建设先进典型的普遍做法和成功经验。纵观全国药监信息化工作起步早、推进快、成效显著的地区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因地制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敢为人先,善为人先。无论药械化追溯系统的建立,还是日常监管、稽查办案、检验检测、审核查验等工作的信息化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都是长期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经验积累的结果,都是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将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技术主动运用到监管实际当中,以信息化助推监管效能发生飞跃的结果。


  推进药监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但也要防止假借因地制宜之名,为信息化建设不作为、慢作为提供理由或借口。因地制宜,不是财力紧张就不做或缓做,不是人力不足就不干或应付着干,更不是自认为监管风险小就不搞或撇开顶层设计自搞一套。要深刻认识到药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药品追溯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强化“互联网+药品监管”三项任务的需要,是非干不可、非干好不可的核心工作。越是监管力量不足的地方,越要加快实施信息化,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弥补编制和人力不足的短板;越是专业化监管能力不足的地方,越要及早实现信息化,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有效化解基层专业化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越是依靠传统监管方式难以防控的药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越要积极主动实施药监信息化,要让监管对象深切感受到“监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威慑力;越是监管基础薄弱,药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越要充分实施信息化,要借着信息化的翅膀,主动担当作为,想方设法、大刀阔斧加快信息化建设进度,努力实现药品监管工作弯道超越、后来赶上。


  推进药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工作,绝非一蹴而就。各地要充分贯彻落实国家整体工作部署,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从最迫切的需求出发,从最亟待解决的矛盾下手,一茬接着一茬干,持续协同绘就药监信息化的宏伟蓝图。(徐进)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