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2024年21起美妆原料企业融资事件

  • 2024-09-27 22:36
  • 作者:张静
  • 来源:中国医药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我国化妆品类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6.1%;今年1月—8月,我国化妆品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虽然当前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有所萎缩,但化妆品原料领域投融资活动却显现出较高活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6日,今年美妆原料企业融资事件共21起,虽不及上年同期的24起,但差距并不大。


尽管今年并未出现众所期盼的市场形势大幅回暖的状况,但资本对美妆原料端的关注和热情并没有减弱。当然,资本也是有所选择的,它们往往聚焦在那些有着庞大市场空间和乐观前景的赛道上。通过分析今年21起美妆原料企业融资事件,可以窥见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走势。


合成生物学仍被资本看好


合成生物学在2024年持续升温,成为投融资市场的“宠儿”。


在21起投融资事件中,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独占鳌头,多达11起,分别是维达康、途深智合、百葵锐、湘雅生物(两次融资)、福莱明生物、君合盟、南京益唯森、微远生物、诺合新生物、美尚洁生物。其中,融资金额较大的是维达康、湘雅生物、君合盟,均在亿元左右。


维达康以微生物细胞工厂为核心,率先实现了多种天然产物的规模化生物制造,如5-羟基色氨酸、褪黑素等,引领行业创新;湘雅生物聚焦于合成生物学与干细胞技术,深耕重组胶原蛋白等再生材料领域;君合盟则在蛋白质创新药物研发上屡获突破,拥有包括生长激素、肉毒毒素及多种重组胶原蛋白在内的丰富研发管线。


合成生物学的持续火爆,源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B Capital联合研究发布的《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预测,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自2018年以来以年均27%的增速扩张,2023年已突破170亿美元大关,并预计将于2028年接近500亿美元。


合成生物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还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今年以来,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湖北等地均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合成生物学发展。如,今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实施合成生物引领工程,加快突破多酶催化、菌种选育、发酵工艺放大等关键技术。


不止于此,合成生物学更是实现绿色制造和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支撑。如,传统的角鲨烷是从深海鲨鱼的肝脏中提取的角鲨烯氢化后获得,3000只鲨鱼可提取出1吨,如此提取方法会破坏生态平衡;而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这一原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是更可持续的方式。再如,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后,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实验室的发酵产率达到73g/L,成本降低3/4,效率更高,且更绿色环保。


总之,合成生物学是推动多个行业,尤其是产品落地更快的美妆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重组胶原蛋白成为受争议的热门


作为合成生物学赛道的典型应用,重组胶原蛋白持续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今年,该赛道发生湘雅生物、福莱明生物及君合盟的4起重要投融资事件。


其中,湘雅生物在今年共完成两起融资。4月,全国连锁的医美机构美莱医疗对湘雅生物进行战略投资;仅一个月后,湘雅生物又成功完成1亿元A轮融资,投资机构分别是海南安瑞壹号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海南安瑞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湖州锦坤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科创投集团下属子公司)。


融资频率如此密集,重组胶原蛋白赛道超强的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事实上,目前我国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仍处于发展初期,其渗透率及市场规模还在快速增长。


这股热潮不仅席卷了化妆品原料市场,更促使美妆巨头如欧莱雅、修丽可、资生堂竞相推出相关产品。同时,本土品牌如丸美股份、华熙生物、福瑞达等也纷纷加入战局,连跨界品牌鸿星尔克也涉足其中,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


但“热闹”之下,关于重组胶原蛋白的争议从未停止,主要表现在透皮吸收、功效真实性以及市场认知等方面。


透皮吸收难题首当其冲。有观点认为,胶原蛋白均为大分子,分子量高达几十万,透皮吸收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也有研究通过荧光标记和多光子显微成像等方法证实,特定类型的重组胶原蛋白(如55KDa)可以透皮吸收。


功效真实性亦饱受质疑。关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尤其是在抗衰方面的效用,公众和专家的看法呈现两极分化。一些行业专家和科研人员根据体外测试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试验数据,支持其具有促进胶原合成、增强皮肤屏障和保湿、抗皱等功效。然而,也有不少舆论质疑重组胶原蛋白的实际效用,甚至称之为“智商税”。


市场认知较为混乱。市场上关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宣传繁多,导致消费者和部分业内人士对该成分的认知产生偏差。不同类型的重组胶原蛋白(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和重组类胶原蛋白),其特性和应用场景是存在差异的,但在传播中,这些差别往往被忽视,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混乱程度。


当然,目前来看,这些争议并未减弱重组胶原蛋白的火热程度,也并未减弱资本对它的青睐。


绿色、纯净、可持续风潮正劲


在合成生物学与重组胶原蛋白热潮之外,绿色表面活性剂、纯净美妆、生物基材料等领域,也正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新宠。


这些领域的核心在于绿色原料的应用,它们不仅顺应了全球环保潮流,更引领了美妆行业的新风尚。


伯酷生物凭借其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创新突破,成功吸引了千万元A轮融资,为洗涤、个人护理、农业及医药领域带来了天然、绿色、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生物基表面活性剂还被多家跨国美妆日化巨头看好。联合利华宣布,在2030年前,用生物基表面活性剂替代终端产品中所有化学表面活性剂。欧莱雅也表示,2030年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是产品配方中95%的成分是生物基成分。生物基表面活性剂未来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与伯酷生物不同,长沙普济专注于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的研发与生产,相关产品以低毒、温和、可降解及抗菌等特性,成为石油化工表面活性剂的理想替代品,进一步丰富了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市场选择。


不论是生物基表面活性剂还是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它们都属于绿色表面活性剂赛道。


融资数千万元的森奇新材,主要拥有生物基纳米纤维素材料制备和复合改性多项核心技术。纳米纤维素作为非粮来源的生物基材料,具备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可控的突出优势,且同时满足生物基来源、可生物降解两大要求。


观辰生物则专注于纯净美妆领域,主打安全、无毒、成分透明及环境友好的产品理念,亦契合了绿色可持续的风潮。


绿色可持续原料的趋热,离不开应用端需求的推动。据柯莱恩市场研究(Kline Market Research)数据,2019年全球可持续化妆品市场容量约为390亿美元,2024年可能增长5.7%,达到480亿美元。


企业方面,国际巨头也在纷纷加码可持续美妆,抢占市场先机。2022年,汉高、联合利华、LVMH等 36家国际美妆及个人护理集团,共同组建化妆品环境影响评估与评分系统联盟(Eco-Beauty Score Consortium)。


消费者层面,对于产品的天然有机成分、环保包装等属性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用户说数据显示,84.3%的消费者因为品牌的可持续实践而购买产品,95%的用户愿意参与美妆产品包装回收。


AI、再生医学等发展潜力显现


除以上热门板块外,人工智能、再生医学、部分潜力原料等,也受到资本关注。


其中,人工智能的浪潮已席卷至美妆行业。在21起融资事件中,2起与其相关,分别是途深智合和晶泰科技。


据悉,途深智合是一家人工智能蛋白质设计和制造的生物科技初创企业,为合成生物领域开发新产品提供解决方案。而晶泰科技则凭借其量子物理、AI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在6月份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AI制药第一股”,还是首家以18C特专科技规则上市的公司。


再生医学近年来在美妆圈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今年该领域有2起融资事件。1月份,佰傲再生获得由长安汇通领投,陕投成长、西安财金、煜华资本跟投的数亿元C轮融资;7月份,瑞吉明生物被华熙生物投资的汇熙产投生科创业投资(湖州)合伙企业,以及水羊股份100%控股的上海水羊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


以上两家企业,都专注于再生医学领域,但具体业务有所不同。瑞吉明生物致力于海洋生物原料和生物核酸系列原料的研发,而佰傲再生则专注于植入性医疗器械、检测与类器官业务及功能护肤品。


潜力美妆原料中,引起资本注意的有植物源神经酰胺和微生态益生菌。5月份,贝泰妮集团对迪克曼生物进行战略投资,而迪克曼生物的主要研究方向便是神经酰胺,且推出了植物源神经酰胺——橄榄神经酰胺;专注于微生物益生菌全产业链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善恩康生物,被倍加洁以2.13亿元收购了52.0006%的股权。


随着资本的涌入,以上这些潜力板块,将会为美妆原料市场增添更多可能。


[作者单位:品观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周雨同)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