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从种子到临床!这份文件为中医药全产业链升级划重点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蒋红瑜)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中医药行业迎来了一则重磅消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科技创新等8个方面提出21项重点内容,在中医药行业引发热烈反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认为,《意见》是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部署的体现。“《意见》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价值。”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研究员刘安表示。
在专家们看来,《意见》是指导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关怀和重视。他们期待《意见》能尽快落地,为产业发展增添更多动力。
筑牢根基 用心把好“源头关”
中药材资源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意见》围绕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让专家直呼“亮点颇多”。
刘清泉介绍,《意见》提出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推广应用优质种子种苗等举措,这是中药材种子种苗的有关内容首次写入国家级政策文件,意义重大。
“中药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武器’。种子种苗质量事关中药的活性成分含量、药效及安全性,影响着中药临床疗效。《意见》对这件‘关键小事’有所部署,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牢根基。”他期待相关政策尽快出台,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明确各方监管责任。
通用技术中国医药所属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振则认为,《意见》经过了深入调研,从宏观战略的角度进行全盘设计,关注中药现代化、中药材标准化、科学监管等问题,特别是编制中药资源保护和发展规划、推动常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等举措切中痛点。
“当前,一些道地药材资源面临枯竭风险,部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程度仍不高,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需尽快出台具体配套措施,明确《意见》落地的‘抓手’。”樊振表示。
在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黄文秀看来,《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中药材种植、流通等环节的监管,有助于保障中药质量“源头可靠”,也为高校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引了方向。“建议中医药高校发挥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学等学科优势,围绕‘种什么’‘怎么种’等中药材种植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深入开展道地药材的种子资源保护、优种繁育技术、种植技术标准制定等研究。”黄文秀介绍。
部分中药材价格异常波动近年来备受关注。《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中药材价格监管机制,提升中药材储备和供应保障能力等举措,助解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烦恼”。
“这些举措有利于保障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和价格平稳,将让行业普遍受益。”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郝明欣喜地说,待政策有效落地后,将帮助企业降低因原料价格暴涨暴跌导致的经营风险。
科技引领 激活研发新动能
《意见》强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中药创新研发。业界为此欢呼雀跃。
“又一个引擎政策!春天,中医药!”苏州大学教授、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玄振玉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了《意见》链接。在他看来,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创新热潮将持续涌动。企业应紧扣《意见》精神,聚焦重大慢病、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后续的中药研发选题立项上有所作为,提高研发效率;同时加强临床价值评估,让老百姓能用上有真正临床价值的中药新药。
对于《意见》,企业关注点不尽相同,但普遍表示将在研发工作中投入更大热情,积极拥抱政策机遇。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丁明和注意到《意见》作出“推进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推进绿色智能制造和关键装备研发应用”等部署。“这指引企业加大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研发难题的力度,加快推动中药生产数字化、智能化。”丁明和介绍,《意见》的出台让公司更坚定了“智能制造+经典名方转化”的发展模式。
“《意见》提出了中药智能制造、中药大品种培育和二次开发的发展路径,激励企业加快中药大品种创新改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中药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荔强表示,在政策的鼓励下,公司将加强研发投入,积极培育中药名优大产品,加强中药口服液体绿色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平台建设,筛选更多院内制剂转化为新药,为患者提供更多用药选择。
《意见》部署加强中药创新研发,强调要“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中药的支持力度”“聚焦重大慢病、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特殊环境疾病等,推出一批临床疗效突出、竞争优势显著的中药创新药”,不少企业加快了研发新药的步伐。
“中医药产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我们正在以科研技术平台为依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新药研发。”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介绍,近年来,好医生正在推进13项新药研发项目,并完善了人工智能研发工作组与新组建了“合成生物学平台”,力争推出更多更好服务临床用药需求的新药。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王丽菊则介绍,《意见》提出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和加快新药研发的举措,将引领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公司将围绕片仔癀在肝病、肿瘤、慢性炎症等领域中的应用,在完成18项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7项临床研究;同时积极推进12个在研中药新药项目和古代经典名方转化项目,推动更多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中药创新药走向临床,以创新为引擎驱动产业能级跃升。
价值为先 打通“最后一公里”
随着越来越多中药新药获批上市,使用问题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意见》对药品的临床价值评估和扩大临床使用面也作了部署,专家们对细化措施甚是期待。
启迪药业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焦祺森指出,《意见》创造性地提出“开发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大模型”,有望通过整合多维证据链,建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评价体系,架起中医药传统智慧与现代医疗体系价值转换的桥梁。“我们将继续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深化合作,开展已上市产品的循证医学研究,重点突破中医证候量化评价技术,以实干响应《意见》号召。”他冲劲十足。
刘安长期关注中药标准体系的完善。他认为,在众多的产品中如何评价质量的优劣,明确中药质量提升的方向,让优质产品脱颖而出,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而标准是评价的技术工具。《意见》提出完善中药标准体系,将为中药评价提供更好的“标尺”。
今年2月,新疆银朵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中药1.1类创新药复方比那甫西颗粒获批上市。“当前,制药产业发展正处于政策红利期,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在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和学术推广三端同步发力。”该公司总工程师陈菊表示,《意见》提出促进中药创新药等配备使用的举措,让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了更强的动力。
成都华西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王曙对此表示认同。2024年11月,成都华西研发的中药创新药秦威颗粒进入2024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但他发现,中药创新药入院使用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如合理用药、收支结构、费用控制等,给中药创新药的使用扩面造成一定的障碍。
王曙期待,《意见》的相关配套政策尽快出台,打通医院准入的堵点,进一步推动中药创新药的临床普及。他建议,优化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体系和评价指标,将创新药物使用情况纳入评价指标,从而激励医院更主动地采用创新药物,让更多患者受益。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