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龙后市走稳

  • 作者:中国食品药品网
  • 来源:中国金药网
  • 2014-09-06 09:04

    每年8月,正是黑龙江道地药材野生穿龙薯蓣产新采挖上市的旺季。2003年春夏雨季正值穿山龙生长关键季节,黑龙江产区连续大旱100余天,不但产量较正常年份减少30%左右,而且质量较差。但由于上年很多大型制药集团(厂)、饮片公司、大中型药材公司及医疗单位用量增加,均派人去产地收购,而且收购价不菲,基本上把产区新产穿山龙尽数购走,估算有2000吨左右,鲜品收购价由2001~2002年的2~3元(千克价,下同),上涨至4~5元。哈尔滨三棵树、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山东鄄城、河南禹州、广东清平等药市的众多药商从产地收购鲜品经初加工后,售价7~8元,最高卖到9~10元,有些医院、药店、药材公司竟高达15~20元左右。今年黑龙江穿山龙产区产量多少?销售状况如何?市场行情高低?后市走势怎样?调查结果显示:产量同比增加,产销基本平衡,价格趋于稳定,后市走势较稳。
    一、产量增加
    在黑龙江约40多个市县的1200多个乡镇、村屯有产野生穿山龙,产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左右,约为20.7万平方米。其蕴藏总量据有关专家保守估算约为50多万吨左右。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特别是近5年以来,在利益的驱动下,无序采挖导致产量急剧下降,产区的近山已基本挖绝,远山路遥尚有部分蕴藏量,据估算年产量不足3万吨。从2002年至今,该品上市的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产量(鲜品)在3000吨左右。2003年由于受灾减产,产量约2000吨左右,2004年产区基本是风调雨顺,产量较上年增加30%左右,可以达到2600~2700吨左右,较2003年增加约600~700吨。
    二、价格稳定
    我国许多药厂、药材公司、药材市场、医院等大户,深知黑龙江所产穿山龙的内在质量优于关内各省,所以每当产新前都派人去产区了解产量状况,探盘问价,大多数用户都采取设收购点,委托供销社和当地药材公司代收、预付部分定金等办法,大量收购。今年产量虽然较上年增加几百吨,而目前全国药市处于疲软状态,但价格不降反而走稳。几个产区的收购价格都显示,一级鲜品(条茎粗、水份少、无杂质、条茎整齐)收购价5元,二级品4元左右,三级品3~3.5元,三个等级鲜品的收购价基本与2003年同期持平。
    与此同时,该品在国内其它几个主产区如河南、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的产新已经结束,收购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其价格比较稳定,鲜品价位大致与上年持平,为3~4元左右。近期对哈尔滨三棵树、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成都荷花池、广东清平、广西玉林、河南禹州、湖南廉桥8家大型药材市场穿山龙价格走势调查显示,西统货最高售价为8元(广西),最低售价为4.5~5.5元,平均售价为6.04元,北统货最高售价为9元,平均售价为6.95元,其价位基本与2003年同期持平。
    三、后市走稳
    该品后市看好走稳。主要根据是:2004年下半年全国药企与流通企业的GMP、GSP认证已基本结束,70%以上的企业通关,将开足马力生产,增加产量,扩大效益,而需求穿山龙的企业将加大采购力度,除满足生产所需原料药之外,还备有一定数量的库存。据了解,来黑龙江采购穿山龙的10家大型制药集团所需穿山龙同比增长10%左右;今年穿山龙产区除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山区基本风调雨顺,产量有小幅增长外,其它地区的野生产量因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均在下降,降幅估算为30%~40%左右,而人工栽培的穿山龙由于起步较晚,只是一家一户的少量栽培,规模小、产量低,对药市所需的几万吨用量只能是杯水车薪,市场所需主要靠野生资源。值得注意的是,据有关外贸部门称,2004年下半年穿山龙出口量将有所增长,较上年增长10%左右。上述利好因素就是最大的商机,为穿山龙顺利的投交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就会提升市场人气,销量上升,价格自然走稳。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