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医学装备绿皮书显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量增长快速
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编写的《2013年中国医学装备配置状况与发展趋势》(以下简称“中国医学装备绿皮书”),日前在医博会上发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白知朋介绍说,2008年11月~2013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为74家医疗机构集中采购了20台甲类大型医用设备,为医疗机构共节省28%的经费预算。截至2013年,乙类大型设备中的CT机、MRI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医用直线加速器(LA)的全国拥有量分别达到16014、6400、3950和1905台,均较往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集中采购促使甲类大型设备价降
为保障大型医用设备的采购质量和价格合理,控制卫生费用过快增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原卫生部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等文件,将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使用技术复杂、对卫生费用增长影响大的大型医用设备定为甲类大型医用设备。2004年、2009年、2013年发布的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品目包括:X线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包括PET)、伽玛刀、医用电子回旋加速治疗系统(MM50)、质子治疗系统和其他未列入管理品目、区域内首次配置的单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X线立体定向放疗系统(CyberKnife)、断层放疗系统(Tomo Therapy)、306道脑磁图、内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da Vnici S);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设备(PET-MR,包括一体化和分体式两种),TrueBeam型、TrueBeam STX型、Axesse型医用直线加速器。
根据中国医学装备绿皮书,2008年11月~2013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累计为74家医疗机构集中采购了120台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金额为25416万美元。
“从采购效果来看,与以往的医疗机构分散采购相比,集中采购发挥量价比优势,使采购价格明显降低,共为医疗机构节省了28%的采购预算资金,并保证了机型先进、功能齐全、售后服务完备,基本达到‘质量优先、价格合理、性价比适宜’的目标。同时,集中采购对防止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产生了积极作用。”白知朋说。
乙类大型设备拥有量逐年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CT机、MRI仪、DSA、LA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量逐年增长。截至2013年,全国CT机拥有量为16014台;DSA保有量为3950台,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预计, 2015年DSA配置量会高于原卫生部规划的4478台(不包括部队医院)。2008~2013年,全国MRI仪保有量从2235台增加到6400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9%;每百万人口MRI拥有量由2008年的1.77台增加到2013年的4.8台。另外,随着大型综合医院放疗科和专科肿瘤医院的增加,LA的保有量从2010年的1200台增加到2013年的1905台,每百万人口拥有量达到1.4台。
妇幼保健院等配置量显著增长
中国医学装备绿皮书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全国妇幼保健院的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50万~99万元、百万元以上医疗设备配置量分别增加了35%、20%、23%和39%;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上各档设备的配置量增加率分别为29.1%、26.5%、36%和 28%;中医医院为21.1%、22%、17%和 26%;专科医院为20%、13%、16%和19%;全国综合医院为16.6%、14.2%、15.7%和20%;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5%、11%、16%和19%;卫生院为14%、7%、14%和16%。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