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研人员首提“人类泛基因组”概念
据新华社讯 经过不懈研究和攻关,我国科研人员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获得新的重大进展——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科研人员还首次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的概念。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领衔、华南理工大学参与的研究论文《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近日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自然》的生物技术分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组装工具,对“炎黄一号”基因组——首个亚洲人个人基因组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度测序和拼接,发现人类基因组中除原先公认的单核甘酸多态性、插入删除多态性和结构性变异以外,还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例如主要在亚洲人群内特有的基因序列。
科研人员同时对近两年发表的非洲人基因组和韩国人基因组进行了重新组装,也得到类似结论。科研人员还首次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的概念,即人类群体基因序列的总和。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基于欧洲人DNA完成的参考基因组序列,是目前绝大多数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数据基础。多年来,大多数科学研究都认为每个个体的基因组均与这一参考基因组相似,仅有替换或重排性质的变化。
专家指出,这一研究建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进一步证明自主构建中国人群医学基因组学图谱、推进个人基因组研究和个体化医学研究的必要性,是中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贡献。
在论文同行匿名审稿过程中,一名科学家评价说:“这是一篇激动人心、发人深省、严谨清晰的文章。除了对新序列的检出和分类,这篇文章还通过使用相当有趣的独创的分析方法,增强了我们对这些新序列中所能展示的种群多样性和进化保守性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论文作者罗锐邦、金鑫同属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组科学创新班的本科学生。今年8月,来自创新班的另一位学生邵浩靖在《科学》杂志参与发表了题为《40个基因组的重测序揭示了蚕的驯化事件及驯化相关基因》的论文。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