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必慌

  • 作者:徐亚静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9:38

    最近,我国局部地区再次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甚至出现了一些死亡病例,社会上对此问题普遍关切。日前,记者专门就当前我国手足口病的发病状况、对该病如何进行有效防治等问题采访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手足口病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王玉光。
    春季多发是规律
    卫生部3月27日就全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情况发布的通报显示,2009年1月1日至3月26日12时,全国30个省份(除西藏)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1846例,其中重症病例94例;报告病例仍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3.96%);在实验室确诊的病例中,EV71型占75.00%。截至3月26日24时,报告死亡病例18例。
    王玉光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个别患儿可发生死亡。这种病的发生与生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卫生习惯不良、个人免疫抵抗力低、接触已感染病毒的人员等因素有关。
    王玉光认为,从以往的流行病学资料来看,手足口病在每年的春季多发,一般4~5月病例增多明显,5~7月发病形成高峰。因此,春季病例增多是本病的一个规律。
    今年发病有特点
    王玉光介绍,作为专家组成员,他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遣专门赴河南民权等今年手足口病高发地区进行了调研。综合调研的情况和各方的流行病学资料,今年的发病情况还是有与去年不同的一些特点。
    首先是发病时间大约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月。这可能与今年春季气温变化急骤,人体抵御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其次,柯萨奇病毒检出较少,EV71病毒检出多。再次,发病急、重症多、相对集中。第四,从症状上来看,热程长,皮疹从以往多见的水疱疹变为以丘疹多见,由于EV71具有嗜皮肤、嗜神经的特性,故多引发脊髓前角炎和迟缓性麻痹。从中医证型来看,热证比较多见,热程较长。
    王玉光指出,虽然手足口病今年在个别地方发病比较多,并出现了一些死亡病例,但总的来说本病的发病有规律可循,也并未爆发大面积的流行,大家完全不必为此恐慌。
    不要乱吃预防药
    2008年我国首次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后,全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达48万多例,其中轻型病例占99.76%,重症病例占0.24%,死亡病例占0.026%,死亡率为0.0095/10万。
    王玉光表示,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次组织专家深入病区进行调研,各地也都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就是说,对于本病的预防与治疗,各地卫生部门还是有把握的。总的来说手足口病的特点是传播快、易流行,以轻型病例为主,患儿一般1周内即可自行康复。只有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王玉光提示,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同时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接触婴幼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另外王玉光特别强调,现在社会上有些担忧的父母为了给孩子预防手足口病往往会给孩子服用一些抗病毒的中药,像板蓝根、金银花等,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一方面,单味中药的抗病毒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是药三分毒,中药虽然较为安全,但婴幼儿生长发育不完全,乱服中药很容易造成肝肾损伤。因此,只要不是处于高发地区,只要注意卫生,就可以有效预防该病。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