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照护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日。老年痴呆是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其照料过程给家人带来沉重负担。专家认为,考虑到老年痴呆患者的病程发展,对家庭照顾者而言,重度老年痴呆患者接受照护机构专业护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老年痴呆照护困扰家庭
老年痴呆是一种进行性退化疾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末期阶段。与单纯的老年健忘不同,它是“顺行性遗忘”,即近期记忆不行,而多年以前的事情却记得清楚。随着病情的进展,老年痴呆患者除了记忆力减退,还伴有其他认知功能障碍,如语言、逻辑思维能力下降,同时出现妄想、焦虑、情绪暴躁、睡眠障碍、游走等反常的精神行为,最后基本生活能力丧失。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调查显示,我国超过1000万人口患有老年痴呆,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此比率上升到15%~20%。
家住北京丰台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患上老年痴呆5年多,已基本丧失近期记忆。有时刚吃过早饭,过一会儿再问老人就不记得自己是否吃过,或是吃了什么。张女士无奈地坦言,老人还相当爱面子,会用别的言语敷衍过去,不愿承认自己记忆出现问题。老人病情加重后行为古怪,喜欢出去游走,但常常一个人搭电梯上上下下找不到家,前年还差点走失。
据了解,承担老年痴呆患者照料任务的主要是家人,患者所需的照料时间和强度远远高于正常老人,因此照料过程给照料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了双重负担。为了防止父亲走丢,张女士特意设置了高级门锁,还请了一位保姆长时间照顾他。然而,由于老人出外意愿不能得到满足,情绪变得异常暴躁,还产生暴力倾向,给张女士的家庭带来不少烦恼。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超过3/4的老年痴呆患者因认知退化和精神行为失常,常常将照顾者折腾到崩溃的边缘。
专业照护改善生活质量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邢岩教授表示,老年痴呆患者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常使得家人在照顾上疲于奔命又备受挫折,也造成不少精神和经济负担。其实,家人可以寻求照护机构的专业帮助,给老人更好的生活质量。
今年70多岁的李爷爷,确诊老年痴呆10年有余,退休前一直是“工作狂”,负责监管工地工程。患病后,老人已完全不认得家人,只记得自己仍未退休,要求出门去监管工地,家人纠正他多次,往往引起老人暴怒。老人白天在家睡觉,夜晚精力旺盛,出门游走时还曾走失。随着病情的发展,老人日夜颠倒,情绪暴躁,子女照顾起来特别费心费力。家人后来把老人送进泰康燕园养老社区,让专业医疗护理缓解老人病情,减轻家庭照护压力。
泰康燕园养老社区护理总监刘晓红认为,对待老年痴呆患者关键是采用“认可疗法”,“承认他存在的世界”。如果直斥患者“老糊涂”,反而更易混淆患者大脑的时间线索,进一步加深错误认知。“不应由老年痴呆患者来适应正常人的世界,而是应由照顾者进入他的世界。像李爷爷这类的老年痴呆患者都对早期记忆印象深刻,护理者应给予理解,甚至可配合历史知识演绎,在日常生活中与患病老人产生人际互动,认同他的观点,帮助他维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为此,社区为这位李爷爷配了一位由护理员扮演的‘秘书’,每天陪同他‘监管工地’。”刘晓红说,经过持续照护一段时间后,李爷爷失眠、情绪急躁等症状减轻了许多,变成了人见人爱的老爷爷。
据介绍,专业照护机构可根据老年痴呆患者的个人情况,联合健康管理师、医生、护士和营养师等多领域专家,组成1+N多学科综合照护团队,结合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行为疗法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措施。中国微循环神经变性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李延峰教授认为,过去我国对老年痴呆患者重视不足,老人生存期较为短暂。随着社会发展和国民意识的进步,老年痴呆患者越来越得到关注,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护机构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专业护理,还能让老人活得更有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照顾负担。(本报记者 白毅)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