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已成黑色产业链,食品企业悬赏千万“缉凶”
企业“网络自卫反击战”
“这次发布会我的心情与往次是完全不同。” 益海嘉里公共事务总监王巍说,“既没有发布新技术、新产品的兴奋,也没有协会、学会表彰金龙鱼的喜悦,有的是沉重和愤怒。”
益海嘉里有理由对网络谣言深恶痛绝。
截至2016年底,在网络中以各种名义恶意攻击金龙鱼品牌的信息达到四万多条。每到食用油的销售旺季,类似的攻击谣言就沉渣泛起。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说,这些谣言往往有针对性地指向食品行业的重点企业和国内外食品的品牌产业,他们将过去发生的不实事件配上新的标题,偷换概念以后整合成新闻再次传播。
在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看来,网络谣言幕后黑手存在的原因在于,企业在应对互联网环境下的舆论还缺乏经验,也容易忽略对消费者的引导。
王巍说,益海嘉里和金龙鱼已经退无可退。于是,金龙鱼成为首个响应“亮剑计划”的企业,他们出资3000万元成立“打击网络谣言专项基金”,麦当劳、李锦记、维益、汇源果汁、鲁花、加多宝等企业也参与响应。
而“亮剑”之剑,直指散布网络食品谣言背后操盘手及其产业链条。新闻发布会上,企业们宣誓将共同打击食品谣言形成的黑色产业链,他们决心要打响一场“网络自卫反击战”。
“有视频也无真相”
“以前说‘有图有真相’,现在有视频都不一定能看到真相了。”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运营经理杨宏伟的感受是,食品安全谣言年年有,但今年“特别多”。而今年食品谣言传播新特点在于以视频为主的传播手段。
比如,塑料紫菜、塑料大米、塑料粉丝等今年年初开始一系列以“塑料”为名的网络谣言。
在2017年2月“曝光”“塑料紫菜”的网传视频里,某市民称要泡发某品牌紫菜“看看这是什么做的”,对紫菜进行揉搓和拉扯的“实验”后,该声音直截了当地判断“这都是黑塑料袋做的”“嚼不碎、扯不断、还有腥臭味”。
“揭露”“塑料粉丝”的网传视频拍摄手法和“塑料紫菜”如出一辙。某女子点燃某品牌粉丝并一口断言,“比柴火还好烧”的粉丝“是塑料做的”。
国家食药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对这些谣言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一是有意编造、别有用心,二是偷换概念、混淆视听,三是旧闻翻炒、刻意抹黑,四是负面传播。
其实,上述视频传播的食品安全谣言漏洞百出。比如,网上流传的“塑料大米”加工的视频,其实展示的是再生塑料颗粒的加工过程。同样泡在水里,塑料颗粒会浮起来,而大米会沉下去。而塑料不能吸水泡发,口感也和真正的紫菜相去甚远。
黑色产业链
网络短视频给民众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让相关食品行业遭受重挫。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说,塑料紫菜的谣言甚至影响到了整个南方的紫菜种植产业。
颜江瑛清楚,问题关键在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一段一两分钟的短视频,拍摄视频的人的脸甚至不用出现在画面里。”
“现在很多谣言,尤其是一些谣言的发布者,已经是团队化的运作了。”阮光锋说,很多平台通过发布谣言赚取流量费、广告费,甚至向企业勒索。“散谣是利益驱动,辟谣还是处于单打独斗。”
谣言形式变了,辟谣形式也要跟着改变。阮光锋说,那个“用一篇文章就能辟谣”的时代已经过去,应对以短视频形式出现的谣言,需要新的方式。
在颜江瑛看来,从政府角度首先要及时发布信息,用证言压缩谣言的空间。
为此,食药监总局网站增设网络平台,每周二公布食品的抽检信息,还专门设计了“食安查”的APP,让公众随时查到各地方抽检食品安全的检测信息。截至2016年底总局网站访问量已经达到了5亿多人次。
而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也很重要。在上述视频中的“市民”都表示是“听说了想自己试试”“我昨天还吃了不知会不会有事”,这让人们对本就面临信誉危机的食品行业产生本能的怀疑。而怀疑过后,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相信。
颜江瑛说,要提升公众辨识谣言的能力,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的前面。此外,加大辟谣的力度和对违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同时鼓励企业站出来,也很重要。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 美丽520:破解化妆品谣言正当时
5月20日,坊间颇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活动”在广州举行,化妆品专家蒋丽刚《破解化妆品谣言》的专题讲座也如期开讲。 2019-05-27 09:55科普大讲堂
2019-04-28 15:07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