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治理大事件 治理“塑料紫菜”谣言情况介绍

  • 2018-02-26 09:17
  • 作者: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情况介绍:


  2月中旬,有一段操北方口音的女网民称“买到假紫菜”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有人称,福建阿一波、海佳味等企业产的紫菜是“废旧黑塑料袋做的”,并表示紫菜嚼不烂,劝诫网友“别吃了”。此后,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平台上,陆续出现了“紫菜是塑料做的”等内容类似的几十个版本的视频;形成网络舆论热点,给福建等地紫菜生产销售企业、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塑料紫菜”谣言涉事企业包含北京、浙江等地,福建省主要涉及晋江市的阿一波、福利来、安海三源和鲜之惠等4家紫菜加工企业。受该事件影响的还有晋江的61家紫菜加工分装企业。晋江不少紫菜企业负责人陆续接到威胁电话。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18名违法犯罪人员,其中造谣者王某祥被晋江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10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以下从四个方面对本次谣言事件治理进行介绍。


  一、与媒体联动,第一时间进行权威辟谣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发现“塑料紫菜”谣言的网络舆情后,联合福建官方《网络辟谣举报平台》(东南网承办)对网传视频进行求证核实。2月20日,该平台刊发稿件《“紫菜是黑塑料袋制成”视频广泛流传福建水产专家辟谣》,通过采访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研究人员对“塑料紫菜”进行了权威辟谣,同时介绍了福建紫菜的特点,以及如何鉴别紫菜和塑料袋等科普内容。


  《网络辟谣举报平台》首发的辟谣稿件,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应急管理信息专报”引用表扬。据悉,该稿件为全国媒体首发,被不少媒体引用。随后,福建日报、海峡导报、海峡都市报、东南早报、泉州晚报、晋江经济报、海西晨报、厦门日报等省内主流媒体,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网、千龙网、北京青年报等央媒纷纷跟进报道。


  作为涉事企业所在地的食药监管部门,泉州市局和晋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动当地媒体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海都报闽南版等走进紫菜生产企业、行业协会,报道谣言造成的影响和应对举措。


  二、开展舆论引导和科普工作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发现,有关“塑料紫菜”视频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衍生出各种“地方版本”,甚至出现福州话版本的“紫菜是黑塑料制成的”。经过分析发现,这些视频存在“指向性较强”、人为操作,或是竞争对手、不法分子故意制作、散播不实信息的可能。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及时推送权威媒体的辟谣和科普内容;发动系统网评员队伍作用,在微信朋友圈积极转发正面信息;发动谣言主要“受灾地”媒体通过图文、视频的形式宣传紫菜相关知识。


  东南网还通过网评、专题等多种手段,开展舆论引导工作。1、向特邀网评员约稿,第一时间推出网络评论文章。《网络谣言为何偏爱傍上食品安全?》《杜绝食品安全领域谣言不能止于辟谣》等网评,通过探讨谣言产生的原因和解决之道,引导网友明辨是非。2、推出新闻专题《“受伤”的紫菜》和评论专题《“塑料紫菜”会是最后一个食品谣言吗》,对“塑料紫菜”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


  三、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进行应对


  谣言事件发生后,晋江市市场监管局立即对谣言涉及的4家生产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同时,引导紫菜企业主张权益,指导其主动澄清谣言,鼓励企业联合维权。随后,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林凤祥局长召集泉州、晋江市局领导,专题深挖谣言制造者。要求:晋江、泉州局加强与统计公安机关沟通配合,尽早抓获嫌疑人;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积极与省公安厅沟通,请求加强对该案件的协调与督导。


  2017年2月21日,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发布《联合严正声明》,表示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紫菜产品生产,对恶意造谣者将严肃追究法律责任。阿一波公司分别于2月22日和2月24日向晋江市公安局和江西兴国县公安局报案。2月25日,江西公安锁定两名造谣者。


  随后,晋江70多家紫菜加工企业发起“行业保卫战”,抱团维权、开展“灾后重建”。包括: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第一时间发表“严正声明”,回击网络谣言;启动“晋江紫菜”地理标志申请工作;举办首届晋江紫菜文化节等;不断提高群众对紫菜的认知。


  晋江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分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广西贵港、福建福州和厦门、山东东营、辽宁辽阳等地对涉案谣言视频进行侦查。截至6月6日,公安机关共抓获18名制造、传播“塑料紫菜”谣言以及实施敲诈勒索的违法犯罪人员。2017年11月30日,晋江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造谣者王某祥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10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四、分析舆情应对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在此次舆情事件中,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作为,第一时间开展舆情监测、分析以及应对处置工作。在引导舆论方面,始终秉持公开、正面的原则,联合媒体进行辟谣,主动回应舆论关切;并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进行科普宣传。在具体处置方面,第一时间对相关企业开展抽检和监督检查,并督促指导企业应对网络谣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情况。


  与此同时,定期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省政府、省食安办汇报相关情况。如2017年3月,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省食安办报送书面材料《关于应对“塑料紫菜”谣言的情况报告》,向省委办公厅报送舆情专报《“塑料紫菜”谣言风波带来的启示》等。


  此外,还撰写《“塑料紫菜”谣言舆情案例分析》,从“事件概述”、“舆情走势分析”、“事件应对”、“事件启示”等方面,对本次舆情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四点建议:1、及时查处造谣行为严惩造谣者,完善法制建设提高造谣成本。2、不断加强对执法和监管,树立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3、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科普。4、食品谣言传播载体发生变化,应联合政府部门、媒体、行业协会、专家、网友等社会各界,建立起辟谣举报统一战线,提高辟谣的时效性,降低辟谣成本。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