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食品药品监管新篇章——张家界永定区食药监局监管工作纪实

  • 2018-03-13 14:02
  • 作者:孙晓琦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中国医药报记者 孙晓琦 报道  近日,“永定区食品安全检测监控项目快检设备交付及培训启动仪式”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永定区食药监局”)内进行。仪式结束后,永定区食安办副主任、区食药监局副局长刘新华对记者说:“这次倍肯快检设备的引入,为基层食药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设备武装”只是手段之一,为保障辖区居民和游客“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参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永定区食药监人迎难而上,奋力谱写食品药品监管新篇章。


  强化食药安全宣传


  “这个图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QS生产许可旧标识,而在新标识中,SC两字紧贴在蓝底圆圈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在张家界市第一幼儿园且住岗分园进行,台上,永定区食药监局执法人员董小平绘声绘色地用儿童动漫授课方式进行讲解,台下的小观众们听得聚精会神。这只是永定区食药监局为保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而发起的“护苗行动”活动之一。2017年,永定区食药监局先后开展“护苗行动”执法检查117次,规范引导办证198个,下达责令整改129份。


  “叮咚——”永定区食药监局综宣股的工作人员陈艳红的手机响了,一条关于“食品的保存日期和保质日期怎样区别”的手机报推送了过来。原来,这是永定区食药监局联合新闻媒体开设的《永定食事药闻》栏目,每日都会给订阅者推送食品安全知识。


  食药安全宣传不仅走进校园,还走上了街头和乡镇。去年8月是毒蘑菇中毒防控宣传月,永定区食药监人在市中心广场、汽车站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广泛开展相关科普宣传工作,派发科普宣传资料50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1000余份。


  “走”活提质升级一盘棋


  米粉、湿面、豆腐都是张家界人爱吃的食物,然而,一些加工小作坊的卫生条件却让人无法放心。据介绍,这三种食品的加工小作坊在永定区有百余家。对于如何规范这些小作坊,永定区食药监人一直在探索。针对张家界山区城市的特点,经过集思广益,永定区决定推动所有小作坊整合办厂,鼓励小作坊业主们按生产企业的标准要求入股建厂。


  但是,“坊转企”的起步之路并不顺利。已经不记得开过多少次通气会,永定区食药监局局长邓朝晖回忆,“不能强制关停人家的生意,我就对他们说,你们转成厂,是走在全市人的前面,市场初期谁进入得早,谁的优势就越明显。”随着第一批参与的“股东”们尝到了“甜头”,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而今,无名的小作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落户张家界工业园内的“杨雄绿色米粉厂”“洪杨豆制品厂”“新润面业”等食品生产企业。新的加工生产车间全部采用机械化生产,厂内宽敞明亮。目前,全区的米粉和面条供应均是从工业园中采购的。


  设备升级如虎添翼


  去年到北京学习的经历给邓朝晖留下了深刻印象。“看了北京市东城区食药监局里的倍肯快检设备,操作很方便,数据回传很快。”回来后,他决定也引入几套这样的快检设备。


  这次“鸟枪换炮”让基层监管的技术支撑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刘新华说:“原来的快检设备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对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也比较复杂,数量还少。”而在新式仪器使用培训上,不大的长条桌可以放下两三台快检设备,执法人员仅对食材进行了简单的检前处理就将其放进了快检仪,很快结果便出来了。“过去一年我们完成快检批次大概有500~600批,今年添了新设备,预计可以至少完成2400批次产品的快检。”刘新华自信地说。


  另一项技术“革命”——“天眼工程”也在永定区内稳步推行着。目前,永定区第一批30个试点的监控室设施设备已安装完毕,并已在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市政府和市食药监局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与帮助,这次的快检设备靠的就是区委区政府给我们的专项拨款。”邓朝晖介绍道。支持来自于对工作的肯定,据了解,近年来,永定区食药监局连续被张家界市食药监局评为“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郭思男)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