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如何采、如何写?

  • 2018-08-29 09:41
  • 作者:
  • 来源:新闻与写作

编者按


       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名记者经常会遇到人物专访、事件专访、问题专访和风物专访等工作。越来越多的媒体喜欢用专访的方式去进行新闻策划和报道。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专访的那些事儿,学习一下如何专访、如何写专访。


什么是专访


       专访,即新闻专访,又称访问记。是就特定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门访问的纪实性报道。根据其报道的内容,专访可分为人物专访、事件专访、问题专访和风物专访。专访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样式,既区别于消息,又区别于通讯,还与特写不同。它比消息更具体、详实、细致,而且富有现场感。与通讯相比,更强调一个“专”字,内容更集中,更富有吸引力;它比一般通讯的新闻性、针对性更强;在写作上,比一般通讯更自由、灵活。专访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一性;

2、针对性和代表性;

3、特殊性;

4、自由性和灵活性;


专访如何采



       相对于其他的文体,专访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一个“专”字上,而这个“专”字所体现出来的途径就是“访”,重点在“访”。专访的写作是以成功的采访为前提的,没有成功的采访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专访。那么,如何成功采访呢?

 

1、用足功夫,有备而来

 

       做专访,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可以这么说,专访是否成功,关键就在于采访。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以采访世界风云人物而闻名。法拉奇形容她每次作专访前的准备状态时说:“紧张得就像学生准备大考一样,要读大量的材料,要用几周的时间来准备”。

 

在采访前至少要作如下准备:

 

       首先是被访问者的情况、背景材料。要尽可能了解被访问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爱好、性格、家庭等基本情况。 


       其次是与采访有关的知识准备。作专访由于是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话题,被访问者所回答的内容或问题也必然会有一定的专业或职业特点,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观点、学术专访,会涉及到不同领域、多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内容。所以,记者在访问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掌握、了解、熟悉与采访有关的知识、资料,才能使访问顺利、成功。 


       第三是拟写采访提纲与设计所提问题。确立了专访访问对象后,首先要围绕主题,拟定一份采访提纲,以免在和采访对象谈话时,泛泛而谈。平时,我们所说的“不打无把握之仗”,记者“有备”而来,就是指记者要带着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有准备、有目标、有计划的采访。这就需要采访者事先设计访问的问题、提问的顺序、问题的分类和性质等。


2、采访中如何提问

 

       人物专访的提问大体上有三种类型:漫谈式、直指式和商量式提问。一般以直指式为主,结合其他两种提问方式,提高访问效率。访问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采访提问应注意的事项: 


       一是注重采访的第一个(组)问题。现场采访中,采访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很重要,它是打开采访对象心扉的第一把钥匙,关系到采访能否顺利进行下去。所以,必须对采访对象的身份、背景、情况等进行了解、熟悉,使设计的第一个问题能问到点子上。 


       二是提问要语言通俗,简洁明了。记者在采访提问时,多用朴实自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使采访对象可以准确理解,以便回答。另外,提问的问题要简洁明了,切勿冗长。 


       三是提问要具体,有内容。提问要有分量,提出核心问题,抓住要害。提问的问题不要浮在面上,要提问得有分量、有深度、有内容,才能采访到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素材。

 

3、找准采访时机和场合

 

       采访时一定要注意与采访对象商定适当的采访时机和适宜的场合。根据采访的内容选择与问题、事件、人物有关的访问场所。选择的场所应使采访对象感到亲切、有助于记者和读者理解新闻事实的环境。


专访如何写


       专访将访问记、通讯、特写三者融为一体,要求具备人物、现场、记者三个基本的要素,需要采访者不拘形式和手法,灵活写作。

 

1、渲染气氛,写出“活”现场

 

       专访的记者,是受广大读者委托的调查人员、代言人,也是新闻事件的见证人、旁证人,要善于带领读者进入现场,进入事件发生发展的典型环境,把访问的环境烘托出来。当记者用“我”的眼睛、耳朵、鼻子把读者带进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之中时,便可把谈话和环境联系起来呈现“活”现场,增加作品的可信性和可读性。如,柏生的名篇《写在绢帕上的诗——访邓拓夫人丁一岚》这篇专访的开头就很有现场感:

 

        深秋的一天,我踏着街头萧萧黄叶,来到了丁一岚大姐家里。在她客厅的东墙上,挂着邓拓同志的遗像,旁边是一幅隶书对联:“又闻子规啼夜月,独骑驄马入深山。”一岚大姐对我说,这副对联恰好描绘了战争年代的生活情景。

 

       这段文字借采访环境渲染的气氛,凸显出强烈的现场感,这样,读者也饶有兴味地被带入当时的氛围中了。

 

2、借用人物外貌,表现主题

 

       在人物专访中,经常要有人物外貌的描写,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风貌、性格特征及报道主题。人各有其貌,写人物外貌首先要抓住特点,把人物的身份、性格衬托出来,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人物的外貌描写不能停留在机械地描摹外形上,要力求把人物外形与内在性格、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写得有深度、有感情。这样才能给人以启迪,达到预期效果。

 

       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的人物描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以一个外国记者特有的敏感,观察和解剖共产党领袖人物的外部形象和内在性格,并和读者倾心交谈。例如描写毛泽东时,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起来。

 

       这一段叙述,反映出斯诺观察和思考之细致深入,见人之所未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也使作品增添了吸引人的力量。

 

3、抓住人物特点,突出个性,体现细节

 

       写人物专访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个性,写谁像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人物活起来,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专访中写出人物的个性首先要着力刻画人物的典型形象,使其具备具体、可感的特点,能让读者感觉到栩栩如生的人物,从而以其鲜明的个性,将读者紧紧吸引,并和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 


       细节虽然很小,但很重要,尤其要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因为它是文章感人因素中的精华。而要写好细节,记者就必须在采访中深入细致地观察,手、眼、耳、口、鼻、脑一起用,观察细致,从人物的服饰、举止神态,到周围的有关事物,都应在记者视线之中,那怕是瞬息即逝的动作。只有这样做才能在专访中刻画出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新闻人物形象。 


       在采访人物的过程中,作者要把采访看作是排演“一台戏”。这里所说的“一台戏”是指人物专访的作者要像导演一样去引导作为主角的采访对象及作为配角的采访对象身边人的全过程。从而保证采访沿着自己思路顺利进行。


(本文内容摘编自《军事记者》2015年第9期的《专访的特点及采写技巧》一文,转载时有删节,版权归《军事记者》,特此声明)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