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舆情: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落地 沈阳骗保案暴监管漏洞
【医药行业舆情热点解读(11.12-11.25)】
近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等文件先后发布,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落地。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将有利于进一步挤压药价水分,保障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提升医药服务,使药品采购机制不断完善。日前,沈阳两院恶意骗取医保行为引发公众热议,舆论认为,有关部门不仅要严惩涉事主体,也需建立医保监管长效机制,同时还需创新监管方式与方法。另外,深交所启动对长生生物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是从资本市场制度层面对重大违法企业从严监管,回应社会期待。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通过 药品降价为关注焦点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会议指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目的是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降低群众药费负担,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提高群众用药安全。
11个试点地区委派代表组成的联合采购办公室15日发布了《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文件确定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西安、大连、成都、厦门7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带量采购,涉及31个指定规格的采购品种。11月21日,根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信息显示,《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上海地区补充文件》已经公布。
舆论观点:药品集中采购具有重大意义 可推动药品质优价廉
媒体聚焦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解读。《人民日报》发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通过 能否降药价?》,从“跟现行的集中采购有何区别?”“能推动药品质优价廉吗?”“落地还需要配套什么措施?”三个方面对方案进行解读。新华社发文《专家解读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从药品“团购”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多方共赢企业亦是受益者、重在执行确保带量采购正常运行三个方面解读。
药品集中采购具有重大作用,让社会各界有更多期待。《人民日报》指出,这次组织的集中采购主要是以完善带量采购方法换取更优惠的价格,对于消除医院“二次议价”空间、规范评标专家行为、促进评标过程规范化等具有重大作用。《人民日报》再发人民时评《国家组织药品“团购”,好!》表示,此次采购竞标品种全部是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优质药品,更加贴近了集中带量采购的本意。因此,社会各界对此次集中采购试点有了更多期待。微信公众号“中国医药报”表示,“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是一次自上而下、全面贯彻的招标采购模式探索,其意义重大,显示出国家层面深入推进医改的决心。
落实药品集中采购还需推进配套改革。《湖南日报》表示,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这项新举措,可能会遭遇或明或暗的阻力。如何将国家组织的集中带量采购落到实处,需要加强相关配套改革,如同步配套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等。只有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取长补短,相互作用,共同发力,各个击破,才是解决药品价格虚高、乱象丛生的根本之道。
业内表示,带量集中采购将促进原料药企业的重要性和竞争力逐步提高。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主打品种最终通过这种竞价模式使得企业没有利润,对企业未来发展表示担忧。
大部分网民认为,以价换量、带量采购有利于降低药价,可以让患者用上质量好、价格低的好药。还有网民指出,要将国家组织的集中带量采购落到实处。
舆情点评:持续加大“三医联动”改革力度 切实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近来,加快抗癌药降价、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强化监管等多项举措,引发医药行业强烈关注,获得舆论超高赞誉。此次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有关政策将进一步挤压药价水分,保障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提升医药服务,使药品采购机制不断完善。同时也展现出有关部门“三医联动”改革力度在持续加大。
目前,除了现有的“4+7”城市外,已有河北、四川、福建、山东4个省表示要跟标。药品集中采购规模在不断扩大,也意味这药品集中采购将是发展趋势,未来或将在全国范围推广。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使原研药、仿制药药价回到合理区间,将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同时该政策也将促使企业转型升级,未来,医药行业竞争格局或将发生变革。
沈阳两院恶意骗取医保行为暴露出监管漏洞
11月14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播出调查报道《雇人住院为哪般》,曝光沈阳市于洪区济华医院、沈阳友好肾病中医院内外勾结、骗取医保费用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事件曝出后,官方密集回应。11月15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文表示,已派出工作组赴沈阳督促当地开展查处工作,涉事医院已被责令停业。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15日赶赴现场督导查处工作并指出,“骗保事件性质恶劣、手段猖狂,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要重拳出击、坚决打掉、决不手软,切实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卫健委回应,已要求全行业针对此次报道暴露出的问题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国家卫生健康委一贯高度重视涉及卫生健康领域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严厉打击上述行为,整肃行业不正之风。”沈阳市政府15日凌晨也通报表示,14日当天已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核实,责令两家医院停业整改,同时依法控制了相关负责人,目前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官方通报骗医保事件调查结果。11月20日上午,沈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沈阳市两家医院组织无病老人骗取国家医保基金的最新调查结果。截至19日18时,沈阳市成立的专案组,已经依法传唤相关人员242名,审查后依法刑事拘留37名,监视居住1名,取保候审1名,移交沈阳市纪委监委2名。
有关部门即将开展采取专项行动。11月2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了骗保事件发生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监管组牵头人黄华波发布了公众近期针对骗取医保资金行为的举报投诉电话。黄华波还表示,国家医保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专项行动“回头看”,已下发《通知》进行专门部署。11月28日,据新华社沈阳报道,辽宁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医疗保险欺诈骗保专项行动,为期一个半月,重点检查骗取、套取医保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舆论观点:严惩骗医保行为 完善监管制度
骗医保行为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害。《北京青年报》刊发《医“患”合谋骗医保不只是践踏了底线》,表示这样的行为除了严重践踏社会和人伦底线外,还涉及违法诈骗,同时后果的蔓延将影响中国医保制度的走向,并让中国人的看病难和看病贵更加恶化。这不仅加剧了全社会在医疗资源利用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还可能让整个社会对现有的医保制度产生怀疑、动摇。
媒体呼吁严厉打击骗医保行为。《中国青年报》表示对此类行为,绝不能姑息宽容,只有依法进行严惩,才能保护缴费人的权益,维护国家医保制度的尊严。《北京青年报》发布《打击诈骗医保的重点在医疗机构》表示,这些来自医院的“白衣天使”的罪恶勾当,使医保基金在当地几乎产生了“溃坝”式的影响,必须给予严厉打击,特别是对医保部门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参与欺诈骗保的,更是要做到绝不姑息、绝不手软。《法制日报》表示,希望这次调查不仅针对涉事医院和参与骗保的中介以及老人们,也要拔出萝卜带出泥,对监管部门内部失职、渎职行为开刀,让一个典型案件的查处能够真正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潇湘晨报》表示,医保诈骗案背后,几无例外地晃荡着权力与资本合谋的魅影;唯有动用法律手段,依法从严查处涉案人员,方能使其为自己的劣行,付出应有的沉重代价。
骗医保行为引发舆论反思。《人民法院报》表示,对于“医疗骗保病”,我们必须给予最大的重视和警惕,必须拿出最大的决心、最有力的手段进行全面防治,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满足于就案论案地对个案的查处,而是应该进行系统性的反思和用药。《经济日报》刊发《管理漏洞不补后患无穷》表示,因骗保行为而锒铛入狱可谓咎由自取,但案件背后暴露出来的漏洞更值得反思。东方网表示,医院这种集体骗保行为,可以说是明目张胆,公开与监管叫板,成为刺痛公众眼球、损害社会公平的一颗“毒瘤”。然而,监管缺位是导致医保资金频遭蚕食的重要诱因,这显然更值得有关部门反思。
媒体分析造成骗医保乱象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建议。人民网发表《别让医疗行业“薅医保资金羊毛”习以为常》来论,表示要想堵住这股歪风邪气,除了要加大打击力度,还要从从管理体制上寻找问题。医保制度的管理漏洞和对骗保的打击力度不够,是造成这种乱象的原因。对于医保资金出现的这些问题,管理部门应该及时通过纠偏机制,让医院走正路、赚干净钱。执法机构和管理部门还应从立法的角度推进医保制度改进,遏制薅羊毛行为,防患于未然。《健康报》建议,应从健全信用体系入手,强化失信惩戒,对于某些医疗机构,应坚决解除服务协议,取消定点资格。对于配合医院演戏的“群众演员”,记入个人诚信档案,直接与医保报销额度挂钩。北国网评论,从立法层面进行明确和规范,建立审核医疗保险领取资格和条件的规章制度,推行举报骗保行为的奖励制度,形成社会监督、群防群治的合力,才是规范医保制度的根本方法。只有重典治罪,才能斩断那些伸向“救命钱”的利益黑手。
网民对骗医保行为表示愤慨,认为骗保是医德的丧失,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参保人员的利益,浪费医疗资源,也严重危害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网民认为,骗医保行为屡次发生主要原因还是违法成本过低,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惩处力度。另外,部分网民表示遏制骗医保行为还应完善顶层设计,及时堵住监管漏洞。
舆情点评:创新监管强化机制约束堵住骗保漏洞
近年来,冒名报销、挂床住院、虚假治疗、“点菜式”开药、刷医保卡套现等乱象屡见不鲜。今年媒体再次曝光江苏省淮安仁济医院“涉嫌骗取医疗保险资金”、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保套现”、沈阳两院恶意骗取医保等事件,为何骗医保行为屡禁不止?舆论分析,造成多起骗医保案件的根本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就此次沈阳骗医保案件而言,暴露出医院管理失序、医疗管理部门监管不足、医保中心监督乏力等多个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少部分人群存在贪婪、失衡、侥幸、投机的心理共性。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严格规范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是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落实到整治欺诈骗医保行为,不仅要严惩涉事主体,有关部门也需建立医保监管长效机制,同时还需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舆论期待,通过各地不断开展整治骗医保专项行动,严肃追责问责相关责任人、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提升智能监控水平等举措,可有效遏制骗医保违法行为。
深交所启动对长生生物重大违法退市机制
11月16日夜间,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同时修订《股票上市规则》、《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适用的违法行为,包括首发上市欺诈发行、重组上市欺诈发行、年报造假规避退市、其他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实施办法》还规定,对于构成欺诈发行强制退市情形的公司,因其自始不具备上市资格,将不允许其重新提出上市申请。
随后深交所宣布,启动对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680,*ST长生)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11月8日至16日,*ST长生在投机炒作下出现7个连续涨停板,退市机制启动将让不理性的“博傻”资金付出沉重代价。
舆论观点:强制退市机制传递出重大违法退市“从严”信号
新华社表示,将上市公司“社会公众安全类重大违法”情形纳入强制退市新规的同时,改革方案传递出重大违法退市“从严”信号。此外,新华社指出,除了“史上最严”还传递出“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出一家,退一家’”“退市制度改革仍将随着市场发展持续完善”“退市常态化将成为大趋势”三大信号。
澎湃新闻表示退市制度的社会功能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是优化完善退市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涉及“五大安全”的重大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投资行为,将其纳入强制退市情形,有利于维护市场运行秩序,将保护投资者权益落到实处。
面临退市的长生生物被游资炒作收获7个连续涨停,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退市新规的正式落地以及深交所明确对长生生物启动强制退市,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部分游资的投机炒作。
网民表示支持强制退市,认为有利于整顿市场秩序。同时,网民也表示不希望长生生物如长航油运退市后重新上市。
舆情点评:对重大违法企业从严监管 回应社会期待
*ST长生主要子公司长春长生存在涉及公共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长春长生问题疫苗案件既暴露出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也反映出疫苗在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存在制度缺陷。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相继发布,从法治角度强化疫苗管理,也可看出政府治理疫苗问题的态度与决心。
深交所启动对长生生物重大违法退市机制,意味着长生生物可能成为社会公众安全类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第一股。强制退市制度也是从资本市场制度层面对重大违法企业从严监管,回应社会期待。此举将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利益,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舆论也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构建多维监管体系,营造国产疫苗良好的生产与流通市场环境,避免问题疫苗案件再次发生。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风向标: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体系进一步完善
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坚持职业化方向和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到2020年底,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和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基本完成... 2019-08-05 17:47网易考拉再陷售假风波 电商打假任重道远
在彻底解决假货问题上,除了电商平台需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进货渠道的监督力度外,还需要更多“较真”的消费者积极参与打假。当然,监管部门也应不断加大打假的力度,让造假售假者付出高昂代... 2019-06-21 09:58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