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编老师”

  • 2019-01-03 19:56
  • 作者:缪宝迎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编老师”者,编辑老师之谓也。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不少“编老师”。不知道《中国医药报》总共有多少位编辑,但与我建立微信朋友关系的就有十多位。尽管与编辑老师们从未谋面,但在许多问题上时常通过微信“共鸣”。我的手机内存总是“报警”,但与编辑老师们的“信笺”往来却从未删除。


  2018年,我与《中国医药报》的编辑老师互动频繁。前几天,王晓冬老师与我讨论便利店销售非处方药、发放药品经营许可证问题。王老师介绍了一些地区的做法,我则从依法行政角度谈了看法。《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后,法治天地版的康绍博编辑约我尽快写一篇评论。虽然时间较紧,我当时又在湖南长沙参加培训,但还是允诺“明天交稿”。第二天一早,我就完成了编辑交给的任务。


  2018年,我在《中国医药报》上发表了十多篇稿件。遗憾的是,由于忙于事务,自己主动写的长稿较少,多为“命题作文”。2019年,我要多学习、勤动笔,争取有更多收获。


  2019年,希望《中国医药报》的报道更加专业,在报道监管工作的同时,多解析产业政策,毕竟《中国医药报》的读者群主要在监管部门和医药企业,而企业对政策的关注度较高。


  希望新的一年继续与各位编辑老师经常沟通。不少年轻的“编老师”也称呼我为“老师”,那就互相为师、一起提高吧!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