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聪明药”变聪明?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新学期伊始,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是每位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取得好成绩的方法和变聪明的“灵丹妙药”成为了家长群的关注热点。
近日,关于“聪明药”的信息在网络流传,网传报道称,某高中女生成绩下滑,妈妈为她找了一种“聪明药”,服药一段时间后,该女生成绩有显著提升。但是,却出现了“掉发、彻夜失眠”等问题,甚至出现服药上瘾的症状。那么,报道中提到的“聪明药”究竟是什么呢?
早在2016年,微信公众号“中国禁毒”就对该药进行过科普。所谓的“聪明药”大多由三种药品组成:Adderall(阿德拉)、Modafinil(莫达非尼)和Ritalin(利他林)。当时有媒体报道称,美国高中生为考入常春藤大学,普遍使用Adderall和 Modafinil等药物,更夸张的是,服药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被称为“学霸必备”。另外,文章还提醒这股“歪风”已经在国内悄悄刮起。
《新京报》刊文对“聪明药”的药理进行了解释。“聪明药”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用于改善多动症等症状。哌醋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在药效内,服用者的注意力提升、疲劳感下降。但从药理来分析,用于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是对症下药,而普通人没有病症而擅自用药、妄图达到变聪明的目的,无异于饮鸩止渴。另外,如毒品一样,服用“聪明药”一旦形成药物上瘾,戒断之路就是千难万难。鉴于此,卫生行政部门将其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是严格的处方药,对患者的使用也设置了重重限制。
《光明日报》刊文称,目前“聪明药”流通的隐秘渠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国内,如医生开方造假导致药品流出;二是走私。而无论是哪一种渠道,折射出来的都是重视不够、制度不严的问题。在学业压力巨大、竞争形势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如果听任此类精神药品成为大众的“提神神器”,必然会严重危害公众健康,损害社会正常的价值观。管好此类精神药品,勿使外流、杜绝滥用已迫在眉睫。
总结
“聪明药”之所以风靡,主要是由于当今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大家为了提高成绩、业绩而不惜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在“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刺激下,往往忽视长期的损害。
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精神类药品的科普,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如若当事家长能够认清“聪明药”的实质及危害,那么可能就不会给孩子使用。此外,公众还需要对电商、微商平台上的商品“忽悠”提高警惕,尤其对“入口”的东西宣称功效的宣传,切勿盲目相信。须知,凡事无捷径,无论是工作业绩还是学习成绩,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来获得,脚踏实地才是真正的“聪明药”。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风向标: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体系进一步完善
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坚持职业化方向和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到2020年底,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和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基本完成... 2019-08-05 17:47网易考拉再陷售假风波 电商打假任重道远
在彻底解决假货问题上,除了电商平台需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进货渠道的监督力度外,还需要更多“较真”的消费者积极参与打假。当然,监管部门也应不断加大打假的力度,让造假售假者付出高昂代... 2019-06-21 09:58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