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新闻

山西:从“煤老大”到能源革命排头兵

  • 作者:梁晓飞
  • 来源:新华网
  • 2019-09-05 17:37

  新华社太原9月3日电 山西,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累计产煤192亿吨,外调130多亿吨,供应了全国28个省区市用煤,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

  

  进入新时代,山西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不当“煤老大”,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开创出转型发展新局面。

  

  甩掉半个多世纪的“煤老大”帽子

  

  “挖1吨煤,要破坏2.48吨水。种一亩牡丹,可以涵养168立方米水源。”不久前,首次把牡丹籽油出口到韩国的冯国宝,是山西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的最后一任党委书记。

  

  石圪节煤矿曾被誉为“中国煤矿一枝花”,是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边区接管的首座红色煤矿,也是全国首批建成的现代化矿井之一。由于资源枯竭,3年前,这座老矿成为全国首批去产能关闭退出的矿井之一。

  

  矿井关闭后,石圪节的故事没有落幕。冯国宝说,目前潞安集团油用牡丹种植规模近30万亩,育苗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成为国家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家研发基地,吸引了“油用牡丹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前来落户。

  

  石圪节煤矿,是山西煤炭工业的缩影。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尽快恢复煤矿生产,是当时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煤炭供不应求,大规模开发山西煤炭,也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自1957年到2012年,山西当了半个多世纪的“煤老大”,源源不断地将地下深处的“乌金”运往全国各地。

  

  进入新时代,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为之一新,对煤炭工业提出新的要求。山西煤炭行业随之走上“减、优、绿”发展之路。

  

  2016年以来,山西煤炭去产能规模全国第一。不久前,山西刚刚宣布今年将继续推进煤炭去产能。至此,近四年来,山西已关闭和即将关闭的煤矿增至106座,退出产能1.1亿吨,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升至68%。

  

  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在柳林县石西乡薛王山村的地头上,伴随着机器的隆隆声,几名工人正在打钻。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口煤层气井已经打了1630米深,再打500米就能出气了。

  

  过去,守着全球稀有的4号主焦煤资源,吃惯了“精粮”“大餐”的柳林县看不上这股气,大量瓦斯、煤层气被空排浪费。

  

  为提高煤炭开采的安全性,保障企业和居民用气,柳林县调整发展思路,抓住山西煤层气体制改革机遇,积极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今年当地煤层气日产气量有望从10万立方米增至30万立方米。

  

  煤层气,俗称瓦斯,既是导致煤矿瓦斯事故的“杀手”,也是难得的清洁能源。山西省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山西已建成煤层气产能92亿立方米/年,运行钻井15000余口,煤层气地面抽采利用量约占全国的90%。

  

  把煤炭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实现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是山西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今年以来,全球首家煤基合成Ⅲ+基础油在潞安集团下线,阳煤集团成功制造出世界首台R-GAS煤气化炉,我国首个基于煤矿巷道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在同煤集团开工建设……

  

  得益于科技创新,煤炭从燃料变成原料,被制成精细化学品,实现了从“按吨卖”到“论克卖”的转变;煤层气被制成金刚石,实现了从“按立方卖”到“论克拉卖”的价值链延伸。

  

  近年来,山西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异军突起,装机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氢能也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多家老牌煤企“氢”装上阵。

  

  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

  

  “过去我们求着政府办,现在政府追着我们办。”晋中惠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曹玉峰说,晋中市锦绣园二期项目报批与一期相比,拿到施工许可的时间提前约82天。

  

  曹玉峰说,过去,为砍门前一棵树,要准备大量报批材料。现在绿化、水利等成了政府服务项目,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帮企业办。

  

  2017年以来,山西率先在全省域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原本由企业办理的30项审批事项,缩减至最多8项。晋中市发改委主任张晓平说,据晋中试点项目统计,报建审批办理时间平均缩短三分之二以上,企业制度性成本显着降低。

  

  近年来,山西以改革促转型,着力打破“煤炭市场好时,无暇转型;市场不好时,无力转型”的怪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国企改革不断向“深水区”推进。近年来,山西密集组建了燃气、现代煤化工、文旅、环境治理、大数据、通用航空、信息技术、生物、设计等12家新公司,出清72户省属“僵尸企业”,推动煤与非煤产业“结构反转”。

  

  开发区成为转型发展新引擎。到去年底,山西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达到64家,创造了山西14%的地区生产总值、65%的进出口、57.6%的实际利用外资。

  

  如今,大同建设“氢都”,吕梁培育“数谷”,晋城发展“光谷”,阳泉打造“纳谷”,晋中建设“农谷”……山西转型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一煤独大”的格局正在改变,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三晋大地正以崭新姿态迈上新征程。(记者 梁晓飞)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