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共议“防治心脑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

  • 2021-07-16 21:13
  • 作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7月9日至11日,中国卒中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与会专家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深入探讨了“脑心同治”问题。


大会开幕前,赵步长教授与饶明俐教授、赵继宗院士、葛均波院士交流

大会开幕前,赵步长教授与饶明俐教授、赵继宗院士、葛均波院士交流


  院士谈脑心同治


  7月10日大会开幕式结束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分享《脑心同治进展》报告开启大会学术交流:“首先从一个病例引出,59岁患者,2019年3月来院看病,住院心内科,诊断冠心病冠脉狭窄,准备做支架或者搭桥手术,但是病史发现患者1989、2000、2006年发生过三次脑卒中……”赵继宗院士深入介绍了发病在心、伤害在脑的病例;建议创建脑心同治新学科,探索脑心共患疾病联合诊疗和研究中心,开展脑心同治、同研、同防、同康。赵继宗院士总结:脑心同治代表了临床医学一个潜在的创新领域;脑心同治需要多学科联合,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从心脑血管病发病机理入手,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开创新局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分享《心血管疾病发生机理与防治的新认识》,提出泛血管疾病是一组血管系统疾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危害心、脑、肾、四肢等重要器官。


  两位院士从临床实践中均证实心和脑具有密切的生理关系,心脑血管病变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同样的病理基础、同样的危险因素造成不同的疾病,对心脑血管病进行共同干预,需要脑心同治。这也再次呼应了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们共同提出的“防治心脑血管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


  脑心同治高峰论坛


  同期下午,脑心同治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赵步长教授担任论坛主席,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院张祥建教授、火箭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牛俊英教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亚明教授主持脑心同治学术交流。


张祥建教授、牛俊英教授、林亚明教授共同主持论坛

张祥建教授、牛俊英教授、林亚明教授共同主持论坛


  首先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步长教授致开幕辞,他从赵继宗院士推崇脑心同治理论、葛均波院士提出泛血管医学概念、陈香美院士提出心脑肾协同治疗理论谈起,紧接着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进入脑心同治时代的五个科学依据:国家认可(科技部立项);三个研究院(中心)多位院士科学家的系统研究;脑心同治理论及其产品写入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老百姓(人民群众)认可;治未病(防治并重)。同时还重点分享了脑心通胶囊研制的背景和其科学的组方理论(传承并发展王清任补阳还五汤,补气补血+通经络+活血化瘀,缺一不可,防治结合),最后他还表示今后步长制药将一如既往地为推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进入脑心同治时代而不懈努力,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步长教授

赵步长教授


  随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蔡定芳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一项自己开展的脑心通提高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疗效的临床研究。他从研究目的、入组标准、主要疗效指标及次要疗效指标、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了介绍,研究结果表明脑心通提高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临床疗效,在指南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脑心通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生。


蔡定芳教授

蔡定芳教授


  陆军总医院张微微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项谷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多中心回顾研究,她从立项依据、试验设计要素、纳入标准、数据资料收集、安全性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从研究结果来看,谷红注射液确实要优于对照组丁苯酞,但是谷红注射液在临床应用的时间还很短、数量还很少,因此今后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前瞻性、回顾性的大样本研究。


张微微教授

张微微教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新志教授以“共轭的脑出血与脑梗死”为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课,他从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定义与分类、病理生理机制,脑出血后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了阐释。


王新志教授

王新志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戚晓昆教授以“心源性卒中病因与防治进展”为题,从卒中和心源性卒中的概况、心房纤颤的流行病学与卒中关系、非瓣膜病房颤与卒中风险评估、心源性栓塞的诊断、心源性卒中的治疗等方面系统讲解了这一课题。


戚晓昆教授

戚晓昆教授


  浙江中医药大学万海同教授以“强化脑心同治理论的科技支撑”为题,从心脑血管疾病现状、脑心同治理论、丹红注射液及脑心通胶囊的作用机制、脑心通胶囊的一项临床研究和未来研究计划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万海同教授

万海同教授


  林亚明教授带来了“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新理念及中药治疗”报告,他讲道,缺血性脑卒中依旧是中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抗血小板聚集是基石治疗,存在明显的抵抗现象,影响临床结局,寻找有效药物依然是一个关键环节;多项临床试验研究总结证实,形成共识或指南明确指出:口服中成药有效,中药静脉注射剂有效;口服中药、中成药与中药静脉注射剂显著地抗血小板聚焦和降低血浆黏稠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实际中客观上提高了疗效。


林亚明教授

林亚明教授


  以上这些学术观点都说明脑心同防,脑心同治的重要性。脑心同治理论、组织、会议都发展很快,从2010年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脑心同治专家委员会成立。截至目前,已成立29省市、179个地市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


  脑心同治助力健康中国


  会后,赵步长教授做客了大会官方媒体中心,接受了《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神经时讯、全科学苑等多家媒体联合采访,在访谈中赵步长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他推广“脑心同治”理念的初衷,在他从医60余年的临床经验中,他深刻地意识到心脑是相通的,尤其在中医理论中强调心脑相通,30%神经科病变由心脏引起,心脏治不好,脑也治不好;从西医来看,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是动脉硬化,需要全身心同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血液一脉相承,影响着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很多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与心脏存在一定关联。因此,“脑心同治”理论得到了中医和西医的认可,这种理念改变了医学上治脑不治心、治心不治脑的现状。


  “脑心同治”理论的实践中,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行业同道专家学者共同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大家从自身出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三方联合才能更好地将“脑心同治”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图片


  在农村很多人因病返贫,疾病可以让一个脱贫的人再次回到贫穷状态。因此,疾病给患者带来身心摧残的同时还会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赵步长教授表示在未来会加大“脑心同治”理论的实践,进一步推广落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文章部分转载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