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李杏翠:让“协和种子”在高原生根发芽
李杏翠,北京协和医院主管药师。2010年8月参加工作,目前在药剂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负责医嘱前置审核及教学工作。
2019年,李杏翠主动报名参加“第五批”援藏医疗队,进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将“协和经验”带到西藏。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李杏翠提前结束休假,返藏抗疫,宣传防疫知识,结合“西藏特色”开展药学服务。
创新形式开展药学服务
西藏地域辽阔,经济及交通并不发达,作为西藏地区的医疗中心,患者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看病可能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遇到大雪封山或道路塌方等情况,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到医院看病就医。如何才能打破时空界限,为藏区同胞提供药学服务呢?这是摆在李杏翠面前的一个难题。她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语言障碍,无论是到病区查房、到门诊各部门提供药学服务,还是走在医院的甬道上,都会有患者称她为“安吉拉(天使)”——但是,他们后面的求助她却无能为力,她的普通话藏族老百姓能听懂的少之又少,必须依靠西藏同事的翻译。然而,学习藏语绝非能够一蹴而就,这让她十分苦恼。
北京协和医院有一系列用药教育视频,因不完全适合藏区不能照搬。有一天,李杏翠看到电视台的藏语节目,这给了她灵感,那就是录制“汉藏”双语版用药教育视频。想到这,李杏翠一刻也不耽搁,立马组织成立了用药教育视频录制小组。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第一个“汉藏”双语版用药教育视频——“舒利迭使用方法”终于在2020年6月3日正式上线,同时,她将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打印出来,张贴在发药窗口上,便于广大患者扫码关注。“在用药教育视频上线的第一天,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增加的关注人数达到了一年来的高峰。”李杏翠说,用药教育视频的推出,使患者在家也可回放药品使用方法,在极大地方便患者的同时,也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更保证了患者能够正确用药、安全用药。
提升处方管理水平
在月度质控中,李杏翠发现麻醉药品处方问题不是个例,其他处方的开具也存在很多问题。为规范处方书写,借鉴北京协和医院抗菌药物成功的管理经验,她将2019年9—11月麻醉药品全样本处方点评结果数据上报医务处,申请成立处方点评组。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法律文件,经医务处审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4月成立了处方(医嘱)点评工作组,开展处方(医嘱)的复评工作。自复评工作开展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全样本点评的合格率逐月升高。处方点评组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之前仅由药师点评的工作模式,也解决了之前临床科室对最终点评结果存在争议的问题,使得临床科室对处方的规范书写越来越重视,处方合格率逐步提升。
为确保处方书写规范及临床合理用药,经过李杏翠及药剂科团队几个月的努力,2019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品处方集》首版出版,该书的出版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合理用药提供了很好的用药参考。
“输血式”到“造血式”转变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整个医院,甚至整个藏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地造福当地患者。为加快从“输血式”援藏转变成“造血式”援藏,李杏翠意识到必须加快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援藏医疗队。李杏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按照本地药学人员需求“量身定制”学术会议内容、带领“徒弟”赴内地参会,并选派科室1名临床药师到内地进修临床药师师资培训、2名科室骨干到内地进修临床药师,逐渐提升本地人员服务能力。她还通过为当地同事授课、点评课件、教学查房等多种形式带领大家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毫不保留地打包“协和经验”,让“协和种子”在高原生根发芽。与此同时,李杏翠与本地同事一起联合申报自治区级科研项目,逐步带领大家从接触课题、完成课题再过渡到自行申报课题;签订“师带徒”协议,制定学习计划,不断扩大帮带队伍,逐步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根本转变。
高原虽高,但比高原还高的是协和人的敬业。李杏翠在最珍贵的中青年阶段选择去到祖国最美丽却又艰险的西藏,她承受着习俗差异却依旧坚守,她忍受着孤独却甘之若饴,她怀着对家人深深的愧疚而无怨无悔,她背负着压力和挑战却一次又一次将胜利的旗帜插在藏区。
(责任编辑:宋佳薇)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