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领域垄断频发 原料药行业成监管重点

  • 2024-01-04 09:07
  • 作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WechatIMG2 1


  事件概述


  12月22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其官方微信号上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生化)、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汇海)、武汉科德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科德)、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康制药)(除一生化外,余下公司统称为汇海方)滥用在中国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制剂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分别处上一年度销售额3%、8%的罚款,罚没款总额约12.19亿元。其中,一生化为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药)的全资子公司。17日,上海医药已就子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进行了公告,合计罚没4.62亿元。


  调查发现,武汉汇海、武汉科德、民康制药实际控股股东相同,具有关联关系,三家公司通过合作的省级代理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学术推广和医院开发,统筹开展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销售。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一生化与各省药品招采部门对接,进行挂网报价,并根据上述三家公司的指示开票销售给流通企业,获得制剂销售收入。这三家公司在一生化的配合下通过虚高的原料药价格套取垄断利润。


  舆情走势及关键节点


  以2023年12月16日-12月28日为监测时间段,如图1所示,舆情走势呈“波浪式”发展,网民关注度高于媒体关注度。12月17日,受上海医药发布全资子公司被罚公告的影响,舆情热度迅速攀升,于12月18日到达监测期内最高峰。12月22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其官方微信号上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相关内容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舆情出现波动,并于12月24日达到监测期内次高峰,随后逐渐回落至平稳。


1

  图1舆情走势图


  第一阶段: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因违反《反垄断法》被罚4.62亿引发媒体关注,舆情热度次日达到最高峰


  12月17日晚,上海医药发布《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子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称,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一生化收到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处罚决定书,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认定一生化高价销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相关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公平高价行为,决定没收违法所得3.4亿元,并处2022年销售额3%的罚款合1.2亿元,拟罚没4.62亿元。


  上海医药表示,上述4.62亿元的罚没款金额将对公司当期财务报表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整体影响有限。上述事件未对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上海医药还表示,公司将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缴款手续。


  据悉,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用于抗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脑膜炎、肺部感染、败血症以及皮肤、软组织、眼、耳、关节感染等。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网显示,目前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仅有一张批文,上市许可持有人为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此外。上海医药披露,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于2019年上市,2021年处于市场深入期,2021年销量同比增长60.53%。该产品已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处罚消息公布后,引发媒体关注。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网、中国经济网、证券时报网等中央媒体,北青网、《长江商报》《广州日报》等地方媒体,每日经济新闻、21财经网、同花顺财经、金融界等财经媒体,微信公众号“中国医药报”、微信公众号“健识局”、微信公众号“新浪医药”等行业媒体纷纷转载报道。此外,媒体主要关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关注此前涉事药品中标价大幅下调。如网易号“大众证券报”发表《上海医药一子公司被罚4.62亿元一药品调整前价格是调整后价格的八倍》称,2021年至2022年,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50万U)的药品集采中标价格分别为2120-3100元/支、2303元/支,期间产品销量分别达到61万支和75万支。以2022年集采中标价格和产品销量来计算,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在2022年或为上海医药贡献营收约为17亿元。2022年,在包含上述产品的全身性抗感染治疗领域,上海医药实现营收27亿元,相关业务毛利率为32.97%,比同行业同领域产品的毛利率均值22.27%高出近10个百分点。据报道,就在今年6月,山西、广西、江苏等多省将上海生化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50万U)的挂网价格由2303元/支调整为270元/支,价格降幅近88%。也就是说,该药品调整前的价格是调整后价格的八倍多。


  二是关注到一生化对违法行为负次要责任,认为该垄断事件还有其他责任主体。百家号“健识局”发表《价格垄断巨额获利,上海医药子公司被罚4.6亿,四名高管落马》称,处罚决定显示:“综合考虑一生化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和消除违法行为后果的情况等因素,同时考虑一生化对违法行为负次要责任,”故作出如此处罚。可见此事件的“主要责任”另有其人。


  三是关注上海医药销售费用高企。《经济参考报》刊发《上海医药子公司因垄断被罚没4亿余元涉事药品最高曾卖3100元/支》称,上海医药2023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77.33亿元,比2022年上半年的67.94亿元增长13.81%。而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上海医药前三季度销售费用高达104.70亿元,去年同期则为103.3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上海医药销售费用始终居高不下。2022年,上海医药销售费用高达142.79亿元,在所有上市医药企业中高居榜首。业内人士指出,与多名管理人员被查相比,上海医药存在的年销售费用超百亿元、商誉超百亿元、“增收不增利”等问题,同样将困扰公司未来的健康发展。


  四是关注此前多家上市药企因反垄断事项被罚。百家号“银柿财经”发表《医药反垄断再现亿元级别罚单,这次是上海医药》称,今年来还有多家上市药企因涉及反垄断问题被罚。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4月信息,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与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并实施“固定或者变更商品的价格”“分割销售市场”的垄断协议行为,据公开资料,两家公司分别为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医药”)的联营公司和津药药业的子公司。5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远大医药与武汉汇海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作出行政处罚。相关处罚决定书显示,两家公司达成并实施了关于销售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原料药和肾上腺素原料药的垄断协议。市场监管总局责令远大医药和武汉汇海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远大医药违法所得1.49亿元,并处罚款1.36亿元;没收武汉汇海违法所得约0.31亿元,并处罚款约0.04亿元。


  经济观察网发表《以不公平高价销售一款药物上海医药子公司被罚4.62亿元》称,医药行业的垄断并不鲜见,2021年4月,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因垄断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罚款7.6亿元,涉案的药品包括蓝芩口服液、百乐眠胶囊、黄芪精、依帕司他片、苏黄止咳胶囊等;2021年4月,天药股份也因垄断被罚款0.44亿元,涉案产品为醋酸氟轻松原料药;2021年1月,先声药业也因为垄断被罚款1亿元,所涉产品为巴曲酶注射液原料药。


  第二阶段: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四家药企被罚12亿,舆情再次升高后逐渐走低


  12月22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微信号上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一生化、武汉汇海、武汉科德、民康制药四家公司滥用在中国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制剂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分别处上一年度销售额3%、8%的罚款,罚没款总额约12.19亿元。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指出,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属于医保乙类药物,主要在公立医院临床使用,由国家医保基金支付部分费用。涉案公司的违法行为增加了国家医保基金支出,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同时,涉案行为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损害了患者利益。


  值得一提的还有,《决定书》显示,武汉汇海、武汉科德、民康制药实际控股股东相同,具有关联关系,三家公司存在人员、办公地点混同情况。三家公司根据统一决策,分工协作,共同实施了涉案行为,共享垄断利润。一生化在案件中主要是根据三家公司的指示开展销售工作,对违法行为负次要责任,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被罚没4.62亿元。武汉汇海等三家公司合计被罚没近9.49亿元。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引起舆情波动。人民网、央广网、中国经济网、每日经济新闻、新浪财经、北青网等媒体,纷纷报道此事。除转载相关处罚外,媒体还关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关注涉事药品挂网价与生产成本比值及国内外高价差。中国经营网发表《抗菌药垄断案内幕:4药企被罚12亿元最高挂网价是成本价的339倍》称,2017年至2022年,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生产成本合计约为8.6至14.6元/支,而挂网价格为2303至2918元/支,该药品的挂网价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达到157至339∶1。据披露,一生化与武汉汇海等公司在原料药销售环节安排38家医药经销公司流转过票、层层加价,将从丹麦雅赛利处73-94元/克采购的原料药,逐步推高至1.8万-3.5万元/克销售给上药第一生化用以生产制剂,造成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价格高是因为原料药价格高导致的假象,掩盖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市场实施不公平高价的行为。4家药企市场垄断后,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在国内的销售价格是同期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价格的数十倍。


  微信公众号“蒲公英Ouryao”发表《四企业罚没款超12亿元!》称,经查,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挂网价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明显高于同一生产线所产其他制剂。2017年3月,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进入福建省医保挂网目录,挂网价格为2303元/支。2017年8月,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在上海挂网,价格达到2918元/支。此后,各省陆续挂网,价格多为2303元/支至2918元/支。而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生产成本合计约为8.6元/支至14.6元/支,挂网价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达到157∶1至339∶1。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2017年以来,在与中国市场销售量接近的美国、印度、俄罗斯市场,同规格或者相近规格的制剂销售价格折合人民币47元/支至183元/支,中国市场是该价格的12倍至62倍。2022年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加权平均价格为65元/支,中国市场挂网价格是该价格的35倍至44倍。今年6月,上海医药旗下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在甘肃、山西、江苏、四川等多省的挂网价格,由2303元调整至270元。


  二是分析此案背后真正的操盘手以及垄断模式。百家号“南方都市报”发表《上药生化垄断案背后:真正操盘手是谁,如何撬动上亿垄断市场》称,从纸面实力上看,垄断的另一方武汉汇海、武汉科德、民康制药三家企业,注册资本从300万元到2500万元不等,但这三家“小”企业形成的共同体汇海方恰恰是垄断的核心所在,注册资本仅300万且拥有垄断“前科”的武汉汇海更是扮演着“操盘手”的角色。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武汉汇海、武汉科德和民康制药三家企业实际控股股东相同,具有关联关系;根据统一决策,分工协作,共同实施了涉案行为,并共享了垄断利润。而且不同于以往局限单一市场的垄断模式,本案垄断版图覆盖了原料药供应、制剂生产乃至销售投标等整个行业链条。


  为引进硫酸多黏菌素B原料药,2010年4月,武汉汇海与丹麦雅赛利签订了《原料药供货协议》,成为丹麦雅赛利中国市场代理商。2015年,汇海方与一生化共同商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再上市合作事宜,就独家生产制剂和招投标价格、配送商等事宜达成约定。2017年1月,一生化获得再注册批件,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生产企业。与此同时,2016年开始,汇海方买通丹麦雅赛利中国区销售负责人,要求其不向其他企业销售原料药,将国内硫酸多黏菌素B原料药供应牢牢控制在手。铺垫到位后,汇海方和一生化顺理成章地各司垄断其职。汇海方居于幕后,不仅负责原料药供应,还组建省级代理商团队,制定下达各省销售指标并进行考核,根据销售数量支付推广费用。一生化则位于台前,与各省药品招采部门对接,进行挂网报价,并根据汇海方的指示开票销售给流通企业,获得制剂销售收入。


  三是分析此案认定上的创新与突破,以及影响。新华社客户端发表《罚没款合计12.19亿元!专家解读“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反垄断案》称,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先林表示,关于不公平高价行为,此次执法机构同时从三个角度、运用三种方法来分析认定,即:一是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挂网价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明显高于同一生产线所产其他制剂;二是以不公平的手段实现高价销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目的;三是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国内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同期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价格。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汇海方和一生化并不是处于同一个生产经营环节,而是涉及原料药采购与销售、制剂生产与销售全链条。双方密切配合,行为交织,共同实施了涉案行为。本案中,执法机构认定两方四个经营者作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共同主体,更能准确还原行为全貌,无疑具有明显的创新意义。可以说,这是我国第一个覆盖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例,值得持久关注和深入讨论。


  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原料药垄断罚12亿元,相关药品降幅近90%》称,专家认为,此次原料药垄断案是2023年年底的一个重磅炸弹,可以说是近些年医药垄断案中开出的最大的一张罚单。此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涉及产业链齐全,对相关消费者或患者影响巨大。通过此案件整治后,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价格从每支2303元至2918元,大幅降至每支270元,降幅近90%,这一处罚有效维护了广大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是分析原料药垄断频发的原因。《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4家药企合谋抬高药价被罚没超12亿元严打原料药价格垄断成监管重点》在医药领域的垄断问题中,原料药因为其在相关商品市场、地域市场以及时间市场上同时具有高度甚至百分之百的市场支配地位,即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原料药具有不可替代性,原料药垄断行为尤其是不公平高价行为成为医药领域垄断的“罪魁祸首”,实为“源头性垄断”,所以,原料药势必成为国家医药反垄断的重点。专家认为,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和执法经验的积累,除了传统垄断行为,更多潜在的反垄断违法行为也将被纳入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范围。由于原料药领域多为寡头垄断市场,企业更应对自身行为作出更高的合规要求。


  微信、短视频平台分析


  以12月16日-12月28日为监测时间段,按阅读量排序,热门微信文章如表1所示;按点赞量排序,热门短视频如表2所示。


2

  表1热门微信TOP5


3

  表2热门短视频TOP5


  短视频平台网民观点类聚


  在短视频平台,网民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认为医药行业垄断害人,支持严惩。如“药是救老百姓命的!垄断害人啊!”“恐怖,几十块一克的药被推到几万一克,除了用丧尽天良来形容,我能想到的就是无法无天”“处罚太轻了!”“严惩不贷!”“罚得太轻了”“这样的药企就应该让他们关门”“这么大金额就该判刑”。


  二是吐槽药价贵。如“昨天用医保卡刷2包板蓝根,一共40小包花了158块钱”“牛黄解毒片药店都卖18了”“现在药店卖的药真贵呀,老百姓买不起了”。


  三是建议相关部门查处药品价格乱象。如“在医药上国家应该好好查查乱象”“应该在全国检查大药房的药品价格,进行监管”。


  舆情点评


  自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医药行业反垄断的力度逐渐升级。多起药企被罚案例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也再次将医药行业的垄断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药企垄断的危害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控价格、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垄断企业往往缺乏创新动力,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放缓。再者,垄断企业可能通过控制市场来提高药品价格,降低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此外,垄断企业可能会导致药品短缺、价格上涨等问题,从而损害人民群众健康利益。


  对于药企来说,近期的反垄断执法行动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警示,为药企敲响了警钟,提醒药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责任,轻视法律红线。只有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药品质量和疗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刘洋)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