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预防青光眼
眼睛是视觉器官,由睫状体、房水、角膜、晶状体、瞳孔、玻璃体、视网膜、神经等组成。如果把眼球比作一个排水系统,睫状体能生成房水就是“水龙头”,房角作为房水排出的途径就是“下水道”,“下水道”堵塞后“水池”里的水越来越多,眼压就会越来越高。而长期的高眼压状态,就会对视神经造成持续性损害诱发青光眼。
过度用眼导致青光眼
青光眼的典型症状是视力下降。有的患者是看东西时模糊、重影,也可能出现彩虹圈、眼痛、眼红、畏光,发病眼睛同侧也有偏头痛,或者出现头晕作呕、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有的患者是经常感到眼球胀痛,鼻根眉弓痛而又无近视、远视和散光或其他疾病。有的患者是眼睛红肿充血,虽然没有分泌物但是有强烈的疼痛感觉。有的患者眼睛注视正前方,在不转动眼球的情况下利用余光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比正常小。如果有了这些症状就要高度怀疑自己得了青光眼,要尽快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
处在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可能患上青光眼,导致青光眼的病因主要有3个。一是有害光的影响。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装备和平台显示屏带来大量有害的蓝光;对于喜欢户外运动的人们来说,眼睛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会接触大量的强光、炫光。这些有害光的辐射,将产生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超低频、静电场和声辐射,这些都对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导致眼睛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视疲劳等症状。二是基础疾病的影响。有的人本身患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病,就需要定期检查眼底,同时要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这些疾病是导致青光眼的重要诱发因素。三是情绪波动的影响。爱生闷气、脾气火暴、喜怒无常等情绪波动较大的人,患青光眼的几率会更高。人在过分激动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易出现血管痉挛、血黏度升高、血压上升、眼压波动大等病理生理变化,容易诱发青光眼。
对症治疗同时要做好日常防护
青光眼发病隐匿,是导致人类失明的“头号”眼病。患者如果确诊了青光眼,心理上一定要正视这一疾病。既不能轻视自己的病情,也不必过度紧张。目前青光眼的基本治疗原则是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针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用滴眼液进行局部治疗是首先选择和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滴眼液仍不能有效降低眼压,则加用口服药或全身静脉用药。如果口服或全身静脉用药仍不能有效降低眼压,则应选取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应早期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为辅助手段。
做好早期的筛查检查和日常保健防护是防治青光的关键。要定期查视力,每年至少1次。定期视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视力是否有变化,如果视力急剧下降,有视物模糊、视物遮挡、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视野改变等症状,应及早到眼科就诊。
防治青光眼要从远离光伤害和改变生活方式与用眼习惯开始。眼睛很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袭,尤其是在艳阳高照的夏天,到紫外线比较强的海边、高山时,都要戴上太阳镜或适合的眼镜护具,避免眼睛长期暴露在强光照射下。在使用计算机、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时,要贴蓝光保护膜或佩戴防蓝光镜片眼镜,避免直视LED光源,可以有效预防与改善视觉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做到健康用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在光线太强和太暗的地方以及车、船、火车、飞机上读书写字。建议在书写、阅读时,间隔半小时适当休息放松眼睛。眺望远方或者闭眼休息一会,可以有效放松眼睛的睫状肌。
缓解眼部疲劳,还可以进行快速眨眼,头向后仰并不停地眨眼,使眼部血液畅通。眼睛轻微疲劳时,只要做2-3次眨眼运动即可。也可以采用眼珠运动法,头向上下左右旋转时,眼珠也跟着一起移动。还可以采取看远看近法,看远方3分钟,再看手掌1-2分钟,然后再看远方。也可以进行热冷敷交替,先用热毛巾捂在闭着的眼睛上30秒钟,然后浸一条长毛巾到冰水里,捂在眼睛上30秒钟,重复几次,可以舒缓眼部疲劳、酸痛。同时要定期做眼保健操,经常按压鼻翼根部的迎香穴,位于枕骨下方的风池穴和眼部正中央下一指宽处的四白穴,也可以把拇指放在太阳穴上,用食指第一和第二节关节间的指腹,平稳地触压眼窝上缘和眼窝下缘,方向是从鼻子往太阳穴进行。
预防青光眼需合理膳食
预防青光眼,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精神紧张或劳累,更要从饮食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在食材选择上,可侧重选择维生素A、花青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等营养含量较高的食物(各种动物的肝脏、深海鱼、鱼肝油、蛋黄、胡萝卜、西红柿、菠菜、油菜、芹菜、包菜、韭菜、红薯、杏、苹果、橙子),也要多食用补益肝肾的食物(黄花菜、佛手、桂圆、红枣、枸杞子、童子鸡、花生、核桃、豆浆、茯苓、猪肉、牛肉),同时可以喝清肝明目的枸杞、决明子、菊花等泡的水。
在膳食制作时,推荐选择蒸、煮、汆、烫、快炒等对营养素有较好保护作用的烹饪方式。对于红、橙、黄色等深颜色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采用蒸煮的方式还会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并且不会影响人体的吸收和利用率。
(赵双林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眼科主任吴星)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