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种类那么多,应该怎么选?

  • 2024-04-28 12:25
  • 作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常见病,甚至还有走向年轻化的趋向。


  2020年,时年23岁的著名电子竞技选手Uzi退役上了热搜,而他的退役理由则出乎了大多数人预料——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异常为特征的慢性病。正常人进食后,当血糖水平升高时,我们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就会升高,促使血糖进入细胞中、并作为能量物质使用,从而降低血糖。


  而糖尿病患者无法有效将体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糖的摄取、服用降低葡萄糖产生的药物或服用增加胰岛素水平的药物。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糖尿病患者是血糖水平紊乱,而并非单纯性血糖水平升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带来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疗上的进步。目前,治疗高血糖的药物主要集中在纠正导致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


  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和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主要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TZD)、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药物就是对抗疾病的武器,既然降糖的“武器”种类这么多,了解它们的特点可帮助我们有效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今天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有的这些降糖“武器”。


  磺脲类


  此类药物主要选择性地作用于胰岛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且能增强外源性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当前临床用的多是第二类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和第三代磺脲类(格列美脲)。


  ①格列本脲:作用时间最长,降糖效果最好,但易引起低血糖;


  ②格列吡嗪:降糖效果比优降糖略低,是短效磺酰脲类药物,主要用于餐后血糖居高的患者,很少引起低血糖,老年人服用比较安全。同时研究也发现对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也有显著调节作用;


  作用较温和持续时间较长能够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④格列喹酮:95%由肝脏代谢,只有5%经肾排泄,适合糖尿病合并轻至中度肾功能减退者。


  ⑤格列美脲:为长效制剂,与受体结合及离解的速度皆较格列本脲快,较少引起较重的低血糖其胰外作用,可增加葡萄糖的摄取。


  格列奈类


  在我国上市的格列奈类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也有一定的降空腹血糖作用,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5%-1.5%。与二甲双胍合用有协同作用,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比磺脲类要快,餐后降血糖作用较快,引起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现已广泛用于临床。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Ⅳ而减少胰高糖素样肽-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胰高糖素样肽-1水平升高。胰高糖素样肽-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为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这类药物降糖效果与糖化血红蛋白基线水平有关,即糖化血红蛋白基线水平越高,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绝对幅度越大。此类药物的优点是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耐受性良好。


  双胍类


  双胍类药物能够刺激组织摄取与利用葡萄糖,提高基础状态葡萄糖的无氧酵解,限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抑制肝糖原异生,拮抗胰高血糖素,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主要产品为盐酸二甲双胍,是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具有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能力,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可改善心血管的危险因素,但胃肠道不良反应(腹泻、恶心等)发生率高。


  二甲双胍与山羊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曾经还是有名毒药。经过多年沉淀,它现在已经“脱胎换骨”成为降糖“神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戳图片了解。


  噻唑烷二酮类


  此类药物可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脂肪组织、肝脏、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格列酮类。


  此类药降糖作用强,但可增加体重,可致皮下组织脂肪增加而非内脏的脂肪堆积,对有心衰危险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的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国内上市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此类药物很少引起低血糖,但胃肠道不良反应(腹胀、腹泻)多见。


  ①阿卡波糖:可延缓淀粉和蔗糖的消化吸收。研究发现阿卡波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比伏格列波糖要好。本品适宜轻、中度高血糖患者,特别是餐后高血糖患者服用;


  ②伏格列波糖:对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比较轻,对麦芽糖酶与蔗糖酶的抑制作用更大;


  ③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相比抑制作用更广泛。它对血液胆固醇水平没有影响,可使空腹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降低。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这是一类近年受到高度重视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可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从而促进尿糖的排出。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SGLT2i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艾托格列净。此类药物单药治疗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幅度约0.5%-1.2%,可单用或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此类药物很少引起低血糖的发生,并且可降低体重和血压。常见不良反应为多尿、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及与血容量不足相关的不良反应。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


  目前国内上市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为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均需皮下注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有效降低血糖,并有显著降低体重和改善甘油三酯、血压和体重的作用。


  单独使用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明显。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主要见于初始治疗时,不良反应可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轻。


  现如今降糖的药物可选择的品种很多,价格也相差很大,建议大家在选择“武器”降血糖时根据自己的疾病情况、用药依从性及经济能力来选,千万别盲目跟风,只有适合自己的“武器”才是好“武器”。(安安网供稿)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