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疱的形成与治疗方法
肺大疱,又称为肺大泡,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进而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内形成的含气囊腔。这种病症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将详细探讨肺大疱的形成机制、分类、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而专业的知识。
一、肺大疱的形成
继发性肺大疱
继发性肺大疱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常继发于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如哮喘、肺炎、肺结核、尘肺、间质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囊性纤维化等。在这些疾病的作用下,小支气管出现水肿、狭窄,管腔部分阻塞,形成单向活瓣效应,使得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被排出,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同时,炎症还会使肺组织受损,肺泡壁及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升高而破裂,肺泡互相融合,形成直径大于1cm的含气囊腔,即肺大疱。这类患者的肺大疱往往为多发、大小不一且弥散在双肺各个部位。
原发性肺大疱
原发性肺大疱,又称特发性肺大疱,其详细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肺的发育不良有关。这类患者多为青少年,尤其是身材瘦高的个体。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骨骼生长过快,而肺相对生长缓慢,导致胸顶和肺尖部的筋膜过度牵拉肺尖部组织,使得该处肺组织的肺泡发育不良,进而形成肺大疱。这类肺大疱往往位于双肺的肺尖部,大疱数目不一,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大小各异。
肺大疱的分类
根据大疱周围肺实质内有无阻塞性肺病的表现,肺大疱可分为以下几类:
Ⅰ型大疱伴正常的肺实质:大疱位于肺实质内,有明确的空腔和边界,常位于肺尖。大疱较大时,会压迫周围肺组织,但因肺实质正常,患者相对无症状,肺功能仍可接近正常。
Ⅱ型大疱伴周围肺实质的广泛气肿:为广泛肺气肿基础上的局部加重,大泡常为多发、双侧、有植入肺内宽的基底。通常包括一些中间状态或特定类型的大疱。
Ⅲ型毁损肺:为弥漫性大疱性气肿,使该区域完全失去肺实质,多局限于肺段或肺叶,但也可累及一侧全肺。
二、肺大疱的诊断方法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大疱最常用的方法,表现为肺野内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薄壁空腔,腔内肺纹理稀少或仅有条索状阴影。最大吸气时拍摄X线可明确肺大疱的数量、位置及真实大小。
胸部CT:比X线更精确,能清晰显示肺大疱的大小、数量及范围,观察X线难以显示的大疱,明确大疱与肺实质的分界以及是否伴有其他肺部疾患,并有助于鉴别自发性气胸、包裹性气胸和肺大疱。
三、肺大疱的治疗方法
无需治疗的情况
偶然发现的无症状的肺大疱一般无需治疗;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患者,主要治疗原发病变;继发感染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
①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肺大疱破裂导致气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②巨大肺大疱:压迫相邻肺组织或引起纵隔移位、膈疝等严重并发症。③并发血气胸:肺大疱破裂导致出血,形成血气胸。④继发感染性疾病:如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⑤特殊人群:如拟参加中考或高考的学生、经常出差、从事高空作业或潜水等高风险工作的人员以及未婚待孕的女性青年等。
手术方式
目前绝大多数的肺大疱手术均可在微创电视胸腔镜(VATS)下完成。术中发现体积较大的肺大疱应于其基底部正常肺组织处进行肺楔形切除,以完整切除肺大疱;较小的或靠近肺门难以完整切除的肺大疱可行结扎、缝扎或电凝灼烧等处理。对于肺大疱巨大或合并感染、继发性肺大疱合并肺毁损、反复咯血等情况,必要时可行肺叶切除术。合并复发性气胸的肺大疱患者,在肺大疱切除的同时需要进行肺减容(马蹄形切除肺大疱及气肿肺组织)及胸膜固定术。
肺大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部疾病,其形成机制复杂多样。对于肺大疱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手术是治疗肺大疱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仍需注意保养和定期复查,以确保患者的长期健康。同时,提高公众对肺大疱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该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唐山中心医院胸外科/王昕)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