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数量增速明显 研发实力集中释放——上半年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情况分析

  • 2025-07-24 09:36
  • 作者:张静
  • 来源:中国医药报

  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下同),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达80款,较去年同期增长74%,半年备案数量已逼近2024年全年90款的总量。按此增速,今年新原料备案数量或能很快突破100款。


  深入剖析今年上半年80款新原料备案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在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中占据主导地位,肽类和植物原料是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的热门类别。与此同时,“妆食同源”的化妆品新原料因开发成本低、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


  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从备案主体来看,本土企业以69款化妆品新原料备案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际企业贡献了11款。


  维琪科技[包含其全资子公司维琪医药研发(广东横琴)有限公司,下同]以6款新原料备案量稳居榜首。其中,三肽-29、乙酰基六肽-97酰胺、乙酰基二肽-3氨基己酸酯,这3款肽类原料聚焦抗衰赛道;金线莲提取物、蓝玉簪龙胆提取物、独一味提取物则深挖我国特色植物资源价值。


  截至今年上半年,维琪科技共计成功备案18款新原料(其中1款主动取消备案)。其中,10款为肽类原料,4款来源于植物。


  可以看出,维琪科技新原料备案呈现“肽类+特色植物”并行的格局,这与该企业在新原料研发上的战略布局密切相关。维琪科技在持续领跑肽类原料市场的同时,积极挖掘我国特色自然资源价值,推出“源起中国”系列,其备案的4款植物来源原料,均是该系列的重要成果。


  今年上半年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紧随维琪科技之后的企业是莹特丽和贝泰妮。其中,莹特丽备案5款、贝泰妮备案4款。


  作为意大利美妆代工巨头,莹特丽备案的5款新原料分别是聚氨酯-42、聚氨酯-102、聚酯-43、IPDI/二 C12-13 醇酒石酸酯/双-羟乙氧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HDI/二C12-14 醇酒石酸酯/氢化二聚亚油醇共聚物,均为化学原料。


  而深耕云南特色植物资源开发的贝泰妮,今年上半年成功备案的4款新原料,全部为植物原料,分别是白刺花籽提取物、滇牡丹籽油、马兰提取物、长梗冬青苷。


  从企业的备案情况可以看出,国外企业更倾向于化学原料,而国内企业则偏好生物技术原料和植物原料。


  肽类与植物原料备案数量爆发


  从备案类型来看,今年上半年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中,生物技术原料备案数量达34款,其后依次是植物原料25款、化学原料19款、动物原料2款。在生物技术原料中,肽类原料占据主导,多达14款。


  对于这一现象,浙江中贸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贸合规中心)负责人解释:“肽类原料成备案热门,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功效特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已上市产品的出色表现。”


  肽类是业界公认能够减少皱纹产生、紧致肌肤的有效成分。一些国际品牌纷纷将肽类成分应用于产品中,珀莱雅、韩束等国货头部品牌也在其产品中加入了环肽成分。品牌的示范作用推动了肽类原料市场需求的增长,促使更多企业备案相关原料。


  在植物原料领域,中草药成为化妆品新原料的重要来源。今年上半年备案的25款植物原料中,13款来源于中草药。例如,蓝玉簪龙胆花提取物、蓝玉簪龙胆提取物、红景天苷、独一味提取物、粗茎秦艽根提取物均属于藏药资源。


  中草药相关成分成备案热门,很大程度上缘于中医药理论的长期实践验证。中草药在我国有数千年应用历史,《本草纲目》《四部医典》等古籍中对中草药的应用有大量记载,为化妆品新原料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为植物原料提供了文化I P与民族特色的附加值,增强了市场吸引力。


  政策层面也为中草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定助力。国家药监局于今年2月发布的《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提出,对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发的新原料提供优先审评等支持。这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对中草药资源的研究与转化。


  “妆食同源”概念逐渐成为热门


  从单个原料的备案频次来看,今年上半年,金耳子实体提取物备案3次,位居第一;吡咯并喹啉醌二钠盐(PQQ)、岩藻糖基乳糖、二羟基苯乙醇、红景天苷均备案2次,并列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金耳子实体提取物、PQQ、岩藻糖基乳糖、二羟基苯乙醇均是在食品领域应用成熟的原料。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自2021年起,金耳子实体提取物陆续被6家企业备案(详见表),PQQ陆续被备案6次,二羟基苯乙醇与岩藻糖基乳糖均被4家企业备案。这些原料是食品类原料延伸至化妆品领域的典型代表,亦是当下热门的“妆食同源”概念原料。


金耳子实体提取物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情况


  金耳素有“菌中燕窝”美誉,其多糖降解产物有良好的保湿性能;二羟基苯乙醇是一种天然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具备显著的抗氧化性能;岩藻糖基乳糖则是母乳低聚糖(HMO)的重要成分,具有保湿、抗炎、修复屏障三重功效;而PQQ作为第三类辅酶,能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和清除自由基实现抗衰。


  此外,纵观2021年以来的新原料备案情况,膳食补充剂成分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被备案12次,是备案次数最多的化妆品新原料。


  显然,这类“妆食同源”原料已成为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中的“大热门”。在中贸合规中心负责人看来,对于消费者而言,已在食品领域应用的原料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更具有吸引力。


  从新原料申报的角度来看,就开发成本而言,“妆食同源”的化妆品新原料可以豁免系统毒理项目检测。按照《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具有安全食用历史的化妆品新原料,做毒理学试验时,只需要提供皮肤和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光毒性试验;皮肤光变态反应试验等局部毒理数据。这至少可以帮助企业减少80%的毒理检测费用,大大降低新原料开发成本。


  因此,岩藻糖基乳糖、PQQ等“妆食同源”原料的高频备案,本质是功效、安全、政策等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合成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技术的不断迭代,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妆食同源”原料通过“功效筛选-毒理简化-配方适配”的路径进入美妆领域,形成原料创新的新增量。不过,备案仅是起点,如何通过临床验证、专利布局与品牌叙事,将原料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将是化妆品企业下一阶段的关键命题。


  【作者单位:品观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