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有道 告别干燥 ——干性皮肤护肤指南

  • 2025-07-24 09:59
  • 作者:冯晓月 刘有停
  • 来源:中国医药报

  干性皮肤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皮肤类型。这类肤质的人群皮肤容易干燥、脱屑,日常护肤要注意温和清洁、有效保湿,以减缓皮肤水分流失。


干性皮肤不只是表面“干”


  干性皮肤最直观的特征是皮肤干燥、脱屑、粗糙、暗淡无光。相较于中性或油性皮肤,干性皮肤更容易出现干纹和细纹,也更容易显得衰老。部分干性皮肤的人可能有肤色偏灰、皮肤弹性下降、纹理加深等现象,甚至可能出现红斑、刺痒、皲裂等情况,特别是在皮脂腺分布较少的部位,如小腿、前臂、手部和足部。


  事实上,干性皮肤不只是外观的“干”,而是一种与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质腺油脂分泌能力、脂质组成等多方面有关的综合性生理状态。


  一般而言,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在10%~20%之间,而干性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通常低于10%。这与干性皮肤中天然保湿因子(NMF)较少,以及NMF合成酶活性较低有关。角质层含水量低不仅会使皮肤干燥,还会影响角质层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降解过程,导致老化角质堆积,使皮肤表面变得粗糙无光。


  干性皮肤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较其他类型的皮肤少,由皮脂和汗液乳化形成的皮脂膜也较薄。皮脂膜具有锁水和抵御外界刺激的功能,皮脂腺变薄会削弱皮肤的天然防护能力。同时,干性皮肤角质层中的脂质总量也比较少。神经酰胺等脂质成分不足,会进一步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中的水分更容易流失,外界刺激物更容易侵入皮肤深层。因此,干性皮肤人群的皮肤更容易出现微小裂口、炎症和瘙痒,也更容易出现接触性皮炎或其他刺激性反应。


干性皮肤有多种成因


  干性皮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年龄因素等。


  丝聚蛋白基因的突变会显著增加皮肤干燥的几率。作为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重要蛋白,丝聚蛋白表达减少或缺失时,皮肤屏障功能会受损,皮肤容易干燥,并且可能导致鱼鳞病及湿疹等皮肤问题的发生。


  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皮脂腺分泌减少,真皮中的糖胺聚糖结构发生改变,也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


  婴幼儿皮肤发育尚未成熟,调节水分的能力较弱,皮肤容易干燥。老年人皮脂腺和汗腺功能下降,皮肤表层保水能力减弱,角质层更新速度变慢,NMF减少,也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的问题。同时,老年人皮肤中丝聚蛋白的含量也会减少,进一步削弱皮肤的保湿功能。


  外源性因素主要是指环境、护肤方式、药物作用等。


  干冷、大风、强烈日照等天气情况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护理不当(如频繁使用碱性皂、过度去角质等),会破坏皮脂膜,削弱皮肤屏障;部分药物(如维A酸、利尿剂、抗肿瘤药物)也可能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皮肤干燥。


  此外,某些疾病也会引起皮肤干燥,如特应性皮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种情况


  导致的皮肤干燥,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干性皮肤护理五要点


  干性皮肤人群要注意温和清洁、选用合适的保湿产品,并在外出时加强防晒。科学的护理方法有助于干性皮肤人群修复屏障功能、减少水分流失,并有效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对改善皮肤干燥有一定的帮助。


  温和清洁


  干性皮肤对清洁产品与清洁方式较为敏感。


  干性皮肤人群应避免使用含皂基的碱性洗护产品(如肥皂),以免破坏皮肤酸碱平衡、加重干燥。推荐使用pH值接近5.5、温和无刺激的洁面乳或沐浴液。


  洁面频率可控制在每天1~2次,早晨用清水洗脸即可,晚上可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洁面产品。洁面时水温以37℃左右为宜。水温过高会加速皮脂流失,削弱皮肤屏障功能;水温过低则可能导致毛孔收缩,影响清洁效果。洗澡时间建议控制在5~10分钟,不宜超过20分钟,长时间浸泡可能导致皮肤进一步脱水。


  干性皮肤屏障功能较弱,不宜频繁去角质。建议每2~3周使用一次温和型的去角质产品,促进角质更新,改善皮肤粗糙。避免使用颗粒粗糙或高浓度酸类产品,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


  有效保湿


  保湿是干性皮肤护理的核心。建议选择滋润度较高的保湿乳霜,这类产品质地相对厚重、封闭性更强,更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加强屏障功能。


  保湿乳霜的功能成分主要包括吸湿剂和封闭剂。吸湿剂有亲水性,可从环境或皮肤深层吸收水分,提升角质层含水量,常见成分包括甘油、丙二醇、透明质酸、乳酸钠、尿素等。封闭剂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蒸发,强化锁水能力,在干燥、寒冷或多风的环境中对皮肤尤为重要,常见成分有凡士林、霍霍巴油、矿物油等。


  为增强保湿效果,建议在清洁后皮肤微湿状态下立即使用保湿产品。在秋冬或干燥天气,外出前可提前30分钟涂抹有屏障修复作用的护肤品,重点护理手部、小腿和面颊等区域,有助于缓解干裂、瘙痒,维持皮肤屏障稳定。


  日常防晒


  紫外线不仅会加剧皮肤干燥,还会破坏皮肤屏障、诱发色素沉着。因此,干性皮肤人群即便在紫外线较弱的秋冬季,也建议每日使用防晒产品。干性皮肤人群可以选择有保湿功效的防晒产品,以兼顾防护与滋润。


  调整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对改善皮肤干燥有所帮助。


  合理使用加湿器、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或暖气环境中,都有助于减少外界环境对皮肤屏障的损伤。


  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清洁剂、消毒液等刺激性化学物质,避免加重皮肤屏障负担。


  饮食方面,摄入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及ω-3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萝卜、深色蔬菜、坚果和鱼类,有助于增强皮肤的保湿与修复能力。同时,保持每日1500毫升~2000毫升的饮水,并维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稳定皮肤状态。


  (作者单位:北京安德普泰皮肤生态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