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业绩筑底企稳,细分板块表现分化 494家医药生物企业半年报披露完毕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张一) 近日,A股市场5400余家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医药板块494家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表现不及A股整体水平。
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A股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达35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微增0.17%,归母净利润约为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医药生物板块494家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出现小幅下滑,营业收入1.23万亿元,同比下滑约3%,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91亿元,同比下滑约4%,中报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为-6.69%,处于较低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医药生物企业整体业绩下滑,行业估值处于低位,但第二季度营收显著回升,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业绩筑底企稳。结合细分板块来看,创新药及其配套产业链表现出色,多数企业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疫苗板块持续承压,医疗耗材板块细分领域业绩表现分化明显。
创新药领域表现亮眼
今年上半年,创新药及其配套产业链表现出色。
申万行业分类中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共计135家与创新药相关,其中有99家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占比达73.33%。其中按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五的医药上市公司分别为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复星医药和丽珠集团。
不难看出,“创新+国际化”是创新药企业逐渐走实走稳的法宝。
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半年报显示,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达95.6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的60.66%。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等医保内创新药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艾瑞昔布、瑞马唑仑、吡咯替尼及氟唑帕利等上市较早的创新药持续为销售收入贡献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恒瑞医药在半年报中表示其“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恒瑞医药完成了3项海外授权交易,首付款超7亿美元,其中,与GSK合作项目潜在交易额高达120亿美元。
复星医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5.14亿元,同比下降4.63%;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与恒瑞医药相似,复星医药认为,创新产品上市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是其报告期内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创新药收入超过43亿元,同比增长14.26%,占制药业务收入的31%,制药业务研发投入总额占制药业务收入比例达16.51%。
在国际化方面,报告期内,复星医药在产品授权、市场准入取得进展,有近2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获得境内外监管机构批准,多项全球化双向许可达成。
华东医药在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16.75亿元,同比增长3.39%;实现归母净利润18.15亿元,同比增长7.01%。其半年报指出,公司良好的业绩受益于新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带来的增量释放和创新产品业务收入贡献持续攀升,其中“当期实现销售及代理服务收入合计10.84亿元,同比增幅达59%,已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丽珠集团创新药研发及国际化布局方面在今年上半年也取得显著进展。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丽珠集团的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黄体酮注射液获得上市批件,另有十余项产品处于上市申报阶段,核心在研项目加速兑现;其海外业务收入达10.04亿元,同比增长18.4%,收入占比提升至16.01%。
值得注意的是,药明康德的归母净利润位列第一,报告期内,营收为2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6%,归母净利润则为85.6亿元,同比上涨101.9%。作为医药研发服务企业,药明康德亮眼的业绩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药物创新研发的蓬勃发展趋势。
疫苗板块持续承压
在创新药整体向好的同时,疫苗板块则持续承压。
根据申万医药生物子板块分类,疫苗板块共有14家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共177亿元,同比下降45%,归母净利润6亿元,同比下降86%。不仅如此,在14家公司中,仅有辽宁成大、华兰生物和康乐卫士3家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上涨,其他11家公司均同比下降。
智飞生物、万泰生物、沃森生物被称为“疫苗三巨头”。今年上半年,三巨头均为营收与利润双降,其中,智飞生物和万泰生物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半年报亏损。
从半年报中可知,“行业内卷”是上述企业认为业绩承压的核心因素。
根据万泰生物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44亿元,同比下降38.25%;归母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下降155.3%。“疫苗行业多个细分领域竞争激烈,临床及注册阶段的产品数量不断增长,供给端持续扩张,行业‘内卷’现象愈发显著。”万泰生物半年报如是分析,如部分地区二类疫苗价格体系持续下探,行业内还出现了优惠套餐、增值赠送等多种形式的促销与让利行为争夺终端市场,进一步压缩了产品价格空间,整体利润水平持续承压。
与万泰生物相似,智飞生物的业绩表现同样不佳,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3.06%;归母净利润-5.9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6.72%。对此,智飞生物认为,疫苗上市公司在研产品布局呈现同质化趋势,在流感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等成熟产品领域,供给过剩导致价格承压。此外,存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较高也对该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沃森生物今年的半年度报告虽然没有出现亏损,但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同比下降,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1.5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47%;归母净利润为431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4.69%。
至于辽宁成大、华兰生物和康乐卫士这3家同期净利润出现上涨的企业,记者发现,主要是其他业务板块的贡献。如辽宁成大的医药医疗板块营业收入为7.07亿元,仅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3.22%,主要获益来源为金融投资板块和纺织品服装出口和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贸易板块;华兰生物的主营业务包括血液制品和疫苗制品两大部分,其中血液制品占营业收入的96.57%;康乐卫士的疫苗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其子公司滇中立康开展的物业服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8.48%。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业绩承压,多家疫苗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新上加大投入,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如万泰生物积极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转化效率,同时加快海外注册进程,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智飞生物通过研发创新破解同质化难题,截至报告披露日,有十余条研发管线取得突破性进展,多款在研产品国内暂无同类品种。
西南证券分析指出,加速独家创新产品的研发上市和寻求海外增长空间或许是国内疫苗企业重塑增长曲线的破局之道。
医疗耗材细分领域差异较大
根据申万医药生物子板块分类,医疗耗材共有50家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59亿元,同比增长2%,归母净利润为63亿元,同比下降2%。
记者分析发现,在政策影响下,医疗耗材板块业绩表现分化明显。骨科医疗耗材领域增长迅猛,如春立医疗、威高骨科、大博医疗、三友医疗等重回高增长赛道,业绩增速均超过40%;乐普医疗、心脉医疗等心血管植介入医疗耗材企业则面临营收利润双降的局面。
以春立医疗为例,2025年上半年,这家以植入性骨科医疗器械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营业收入为4.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27%,归母净利润为1.14亿元,同比增长44.85%。其半年报认为:“报告期内营收、利润双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稳定供应集采产品,推动了销量增长。”
据了解,春立医疗的3个髋关节产品系统以及全膝关节系统均在2024年5月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接续采购项目成功中标。“受国家人工关节、脊柱、运动医学集采政策的影响,骨科医疗耗材国产替代加速,目前国产企业逐步占据优势地位。”春立医疗半年报指出。
此外,部分骨科高值医疗耗材企业的海外市场也为上半年业绩添光增彩。
大博医疗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25.55%;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76.69%。报告期内,其境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50.84%,境外业务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13.02%。
心血管植介入领域业绩则表现疲软。
根据心脉医疗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1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4%,归母净利润3.1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03%。心脉医疗半年报认为导致营收利润双降的原因之一是竞争剧烈。美敦力、波科等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在我国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领域占据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加入这一赛道,市场竞争加剧。
“2024年下半年市场环境变化,公司对产品价格及推广策略进行调整,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速及利润受到一定影响。”心脉医疗半年报认为政策是影响公司业绩的另一重要因素。
业内人士指出,医疗耗材价格受集采等政策影响较大,企业需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差异化竞争路径,通过加大产品研发创新、拓展海外布局等方式重塑增长曲线。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