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据中国医药报讯 记者李雪墨报道 “中药材产业扶贫资金帮助我们增收脱贫,2009年,我们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产值近2亿元。”5月26日,在“中国(重庆·南川)中药材产业扶贫论坛暨中药材产业招商会”上,重庆奉节县金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钱乔芝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起了17个分社,覆盖了6个乡镇、31个村、11000多农户,13万多亩中药材去年产值将近2亿元。”
钱乔芝介绍,去年,重庆市补助30万元中药材产业扶贫资金,帮他们建起了4000多平方米的晒坝,还给村民赠送了100万株“川牛膝”中药苗,为村民脱贫创收真正办了实事。
钱乔芝所在的专业合作社只是重庆市中药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中的众多典型之一。重庆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全市中药材种质资源占全国药用动植物总数的48%。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得发展中药材产业成为实施“两翼”农户增收工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重庆市扶贫开发办主任王义北介绍,2009年,重庆市将财政性扶贫资金总额的50%约3亿多元用于发展产业,促进了贫困地区林、果、药等产业发展迅猛,仅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就达100多万亩。重庆市扶贫办将以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重点,以整村脱贫、连片开发为抓手,推进中药产业扶贫。重庆还将支持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帮助农民脱贫增收。
论坛上,重庆市南山区被重庆市扶贫办授予该市首个“中药材产业化扶贫工程示范基地”,国家质检总局授牌南川区为“玄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据了解,以南川金佛山药材资源为代表的西南中药材体系有着丰富中药材物种资源,其中金佛山玄参品质优良,基地面积已达2万多亩,是全国最大的玄参基地。2007年8月,科技部批准重庆市建立国家中药材现代化科技产业(重庆)基地,南川被遴选为重庆市中药材现代化3个重点基地之一。2008年4月,南川区被列为重庆市中药材产业基地区。
为了打造“渝药”产业,南山区政府把中药材产业作为骨干产业来抓,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目前,南山区培育了8家中药材基地型龙头型企业,3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实现产值1.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玄参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针对当前重庆市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中药材优良品种资源储备不足、良种繁育技术低下、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等问题,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副院长李隆云建议,启动重庆市中药材振兴规划,把重庆中药材产业纳入农业主导产业,完善中药产业管理、服务的内部组织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技术研发体系与推广体系,从而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王义北也表示,下一步重庆将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打造“渝药”产业。一是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力争通过3年的重点扶持,打造出更多在全国有影响的道地中药生产基地;二是对到贫困区县投资中药产业的扶贫龙头企业,给予贴息贷款;三是帮助贫困家庭以其土地、资金、劳力等为股份,加入到中药产业企业和合作社;四是为企业加工和中药材栽培免费培训人员;五是大力支持中药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县,建立中药材加工和销售基地;六是支持中药科研院所加大对重庆道地中药材的研究,鼓励科研机构与区县、基地、企业合作发展。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