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器材市场需求巨大 政策利好
近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结合我国透析器材进出口贸易、产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潜在市场需求,对我国透析器材产业作出乐观预期。
数千亿元潜在市场
《中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病发病率高达10.8%,即约1.5亿人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估计尿毒症患者约200万人。据全国病例信息系统统计,2013年我国肾功能损害患者的透析治疗率在15%左右,远远低于全球37%的平均治疗率,更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5%以上的治疗率。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我国85%的未治疗患者能够接受规律的透析治疗,按照目前每例尿毒症患者每次血液透析费用约420元、年透析费用6万~8万元计算,预计我国血液透析市场潜在需求高达千亿元。
我国正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13年,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老人数量突破两亿,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4.8%,已超过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判断标准(即老龄人口占比为10%)。2030年,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预计我国尿毒症患病率高达0.23%,届时将有315万尿毒症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理论市场规模达到2500亿元。
政策支持透析业做大
现阶段,我国透析治疗主要集中在各级医院进行。虽然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几乎都是满负荷运行,但是仍难以满足治疗需求,这种供需矛盾在基层尤其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血液透析中心的实际需求量在3万家左右,截至2013年底,全国仅有血液透析中心3630多家,约600个县尚未建立血液透析中心,这意味着血液透析中心数量存在8倍的增长空间。
2014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印发了《关于征求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规范和基本标准意见的函》,该文件透露出允许独立透析中心辅助科室外包等倾向。而河北等省已经出台民营企业开办血液透析中心的试点方案。由此可见,我国血液透析中心建设政策有可能逐步放宽,血液透析服务机构的数量或迎来增长期,社区透析中心,独立、合资、连锁等经营模式的透析中心可能成为未来透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近两年,新华医疗、威高集团等医疗器械企业成为引领透析服务新业态的先行军。
进口替代值得期待
透析产业中涉及医疗器械产业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透析服务,二是以透析粉、液、管路为主的耗材,三是以透析器、透析机为主的医疗设备。其中,透析粉、液、管路等耗材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但是高端器材仍有待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
血液透析的核心耗材是血液灌流器和血浆分离器。目前,我国血液灌流器市场规模不到10亿元,处于起步阶段,成长空间巨大;血浆分离器市场规模不到2亿元,几乎被进口产品垄断。透析器、透析机是透析治疗的核心设备,约占透析医疗器械市场70%的份额。据全国透析病例信息登记系统统计,1999~2012年,我国血液透析机数量从4967台增加到35769台,年均增长率超过40%。随着透析中心数量的增加,透析设备市场需求必将显著增长。相关市场研究机构预计,我国每年新增透析设备购买量将超过1.5万台。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透析设备市场仍由德国费森尤斯、瑞典金宝、德国贝朗和一些日本品牌占领。不过,近几年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透析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具备生产透析机的技术和能力,陆续取得了透析机、透析器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且加速出口,透析机的“国产化”与“国际化”值得期待。国产透析机的主要生产商有威高、暨华、山外山、多泰、奥凯龙和威立生等;国产透析器的主要生产商有威高、华鼎金泉、佩妮等。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