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不减凌云志 海阔天空铸宏图——2015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评析

  • 作者: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7-25 09:15


    表1:榜单排名迅速提升的百强企业

  百强主营业务收入层次分布图

  表2: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层次分布

  表3:百亿元企业排名变化

  2015年,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可谓是风起云涌、政策频出,让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或多或少地体会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安与彷徨。这一年,医药行业改革政策集中组合出台,拉开了全面构建药品采购新机制的大幕;开启了理顺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新格局;吹响了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号角;医保控费力度继续加大,更多医院取消药品价格加成、压低药占比,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逐步降低。在此背景下,这个以国家安全、人民健康为重任的产业,这个承载着中国医药人梦想的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是人们迫切想要了解的。

  2016年7月,在第33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备受瞩目的“2015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如期揭晓。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百强企业是中国医药工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既代表着我国医药工业的最高水平,亦具备足够的潜能推进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通过对这一群体的探究,能概括出整个医药工业的运行趋势,亦能从中寻找到促进我国医药工业长足发展的力量。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在行业监管趋严、药占比控制、处方控费的大背景下,由于不同的业务及产品结构,企业在发展速度方面所受的影响不尽相同,表现各异。与上一年相比,2015年百强榜单中有44家企业排名上升,39家企业排名下降,出现5家新晋企业,折射出行业竞争的激烈态势。其中,榜单排名上升位次最快的企业是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其次是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表1)。

  大浪淘沙,强者胜出。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百强企业的总体表现可谓名副其实。2015年,百强企业整体主营业务收入达6131亿元,与上年相比,百强企业入围门槛达到23亿元,依然保持着持续提升的态势。

  从百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层次分布来看,2015年,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百强企业达到16家,较2014年增加了5家;规模在30亿~100亿元的百强企业数量减少2家,规模在30亿元以下的百强企业数量减少3家(百强主营业务收入层次分布图)。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国家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正逐渐发挥效应,行业规模层次分布水平呈现明显提升的态势。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从子行业分布看,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和中成药制造业仍然是百强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2015年,这两个子行业共产生了85家百强企业。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在200亿元以上的企业中,2家来自中成药制造业,1家来自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表2)。与2014年相比,来自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的百强企业数减少了3家,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百强企业分别增加1家,这与产业链价值分布以及终端市场需求趋势大致保持了一致。

  “十二五”期间,本土医药企业正在加速崛起。近年来,尽管入围百强榜的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数比例没有显著变化,但是,这两个群体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差距正逐渐趋于一致,这一趋势在2015年最为显著,作为衡量业务水平最直接的指标,这一差距缩小的背后是值得所有医药人为之自豪的民族工业进步的成就。

   百亿元企业集群再添新成员

  提高产业集中度既是我国医药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也是实现制药强国梦的必由之路。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的企业达16家,较上一年增加45%,折射出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而在整个“十二五”期间,百亿元企业的表现也尤为突出,其主营业务收入总和的复合年增长率高于百强企业增速5个百分点,是名副其实的行业排头兵。

  2015年,首次跨入百亿元企业集群的共有5家企业,分别是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百亿元企业中,11家来自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4家来自中成药制造业,威高集团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来自医疗器械制造业的企业。以主营业务收入为指标,“十二五”期间增速达到20%以上的有6家企业,依次是远大集团、济民可信、步长制药、齐鲁制药、辉瑞制药和复星医药;2015年增速达到20%以上的有2家企业,依次是济民可信和复星医药。

  在行业整合升级的浪潮下,百亿元企业集群表现出一如既往的稳健。这16家百亿元企业同样是2014年榜单的前16强,排名变化是由于威高集团、济民可信、步长制药、远大集团和复星医药排名分别提高2位而产生的(表3)。

  对于大多数百强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是可期的目标,而对于已经迈过这一门槛的百亿元企业而言,则意味着新的征程起航。

   殊途成就行业翘楚

  入围百强榜单的企业堪称医药行业的翘楚,这些企业不仅包括国内最成功的仿制药生产企业、研发创新领域的实力派、传统中成药的经营典范,还涵盖了擅长多元化资本运作的投资集团。纵观这些企业的“制胜法宝”,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研发创新与国际化发展,多元化营销模式并进,投资并购外延式扩张。

   研发创新与国际化发展

  研发投入强度是衡量企业潜在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15年,50%上榜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高于3%,30%上榜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高于5%,其中,研发投入强度在10%以上的企业数量也有所增加。

  在研发投入不菲的前提下,百强企业的研发效率又如何呢?来看一看百强企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新药申请情况。在过去5年里,百强企业(在分析新药申请及国际认证时,百强企业包括其集团下属关联公司)新药申请数占行业企业新药申请总数的28%。其中,新药临床申请数占行业企业新药临床申请总数的28%,而新药上市申请占行业企业新药上市申请总数的33%。与2011年相比,百强企业新药申请数稳步快速增长,由此可见,百强企业同时是我国医药行业研发的主力军团。

  在这一精英企业群体中,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专注研发的典型代表。这2家企业在2015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12%和10%,而过去5年间,2家企业新药申报数量平均每年达到了50件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正大天晴和恒瑞医药同时也是将创新推向海外的实践者,继恒瑞医药于2015年9月转让PD-1单抗海外权益,造就创新药国际化升级里程碑之后,今年年初,正大天晴将一款处于临床前的乙型肝炎治疗新药转让给强生制药。

  创新也体现在国际认证方面。近年来,在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中,百强企业的占比逐年增加。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约7成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为百强企业;其中,在获得美国认证、欧盟认证和日本认证的企业中,百强企业的占比分别为60%、78%和80%。参与国际认证的代表企业有海正药业、华海药业、东阳光药业和普利制药。

   多元化营销模式并进

  营销的实质是产品价值的信息传递,医药营销是企业与医师、患者之间的桥梁,对于企业品牌价值的建立、塑造和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医药营销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给医药营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行业政策的陆续出台及监管力度的持续增强,医药营销也日趋合规。

  近年来,分级诊疗、互联网+、大数据、慢病管理、零售市场是医药营销的热词,而众多的百强企业亦身先士卒,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营销新环境。例如,赛诺菲与阿里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码医药O2O和慢病管理;辉瑞制药先后与医药商业企业九州通、国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国药控股携手启动“辉瑞-国控县级医院项目”,应对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趋势。与此同时,近两年稳居百强榜第一位的国内制药大鳄扬子江药业则通过推进营销供给侧改革,探索多元化营销模式,此外其还积极布局零售市场,大力实施零售推广战略,与各大连锁药店深化战略合作,加大新产品和重点产品推广力度。

   投资并购外延式扩张

  医药行业已成为资本逐鹿的热土,在政策引导产业升级的趋势下,一些企业借力资本,通过参股、收购、并购的方式,或加固“护城河”,或延伸产业链,更多的是渗透新领域,布局下一个“风口”。

  2015年,医疗健康领域的PE/VC融资案例有134起,融资规模达34.72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50%。这一年,医疗健康领域的IPO达到34起,融资规模达40.36亿美元。无论从融资案例还是规模来看,2015年医疗健康领域IPO都进入回暖阶段。

  这一年,誉衡药业和三生制药均是投资并购外延式扩张的深度受益者,这两家企业在2015年分别完成了对山西普德和中信国健的收购,从而首次跻身百强榜单。

  综上所述,无论是基于研发创新、营销策略调整的内生式发展,还是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投资并购所获得的外延式扩张,百强企业,这个肩负着实现我国医药产业升级梦想的主力军团,能够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实现自身稳健扩张。而事实上,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并适时调整战略策略的优质企业,才能够挺立潮头、迎接波澜壮阔的新里程。

   无限风光更看未来

  纵观百强企业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可以看到,整个医药工业正处于分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市场需求稳步释放的同时,整个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截至2015年底,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已全面实施,与旧版药品GMP认证相比,新修订药品GMP更接近国际标准,由此促进制药企业生产设备的升级、管理水平的提升,亦会进一步推进行业加速整合。与此同时,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我国制药行业也将面临又一次洗牌。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均面临对批文的再梳理,通过“断舍离”,选择优势品种开展一致性评价,优化提升产品线结构。此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则是通过提高药品审批标准、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等多重措施来提升行业创新的积极性,从源头上杜绝低水平重复。其中,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试点,对于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将有利于我国制药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助力制药工业的供给侧改革。

  在政策密集出台、监管日益趋严的当下,大大小小的医药工业企业均面临着一场必须的考验。然而放眼全球,今天行业所经历的洗礼,必将释放无数变革红利,以此成就我国医药工业的质变升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过程中,百强企业在挖掘自身后发优势的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驱动下,一定会持续在平衡政策与需求、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的实践中撑起产业发展的梦想,从而带动我国医药工业实现加速转型升级。(本文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