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医疗:绘就国际化发展蓝图
图为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
5月14日,第8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在上海开幕。
这一天,CMEF现场人潮涌动,有的洽谈业务,有的参观展区,还有各种独具创意的广告宣传,一派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场面。
这一天,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现场为集影像云、医学影像智能诊断平台、临床诊疗解决方案、医院设备平台运营服务于一体的MDaaS(战略性产品线)举行了首发式,同时还展出了256层宽体能谱CT、无轨悬吊双中心七轴智能血管机等10余款医学影像产品和解决方案。
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告诉记者,东软医疗已经发展成为“以影像设备为基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为1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总装机量达到3万余台。
推动业务向全球迈进
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部分医院还在依赖国外的二手CT,医疗水平和患者健康得不到切实保障。“那个时候,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方面,我们总是受制于人。”武少杰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当年东软在极其困难的技术和资金条件下,毅然投入到国产CT的研发和产业化事业中。
自1997年起,东软的第一代创业者们,心怀激情和梦想,用他们的才智,克服了没有技术、没有供应商、没有图纸等重重困难,研制出第一台国产CT。这不仅开创了以PC机代替阵列处理机的技术潮流,引得国外品牌
争相仿效,而且还迅速迫使进口产品整体降价达30%,一举驱散了笼罩在国人头顶的垄断阴霾,开启了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的历史篇章。
为了更好地将国产CT产业化,1998年,东软医疗公司宣告成立。从此,东软医疗开启奋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征程,力争在大型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拥有自主创新品牌。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东软医疗在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逐渐具备了与国际厂商一较高下的能力。2000年,东软医疗向欧洲出口第一台CT,向国际化迈开了可喜的一步。这也标志着以东软医疗为代表的中国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企业,正式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逐中。
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需要研发团队持续跟进。自2015年以来,东软医疗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海外成立了整建制的研发团队,通过采用捆绑式CPU设备与CAD软件结合、面向专科医院推进研发、开发移动(床旁、车载)设备、与国际厂商进行开放式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和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公司业务不断向全球迈进。
目前,东软医疗的研发、生产、服务、物流等网络已扩展到世界各地,在海外建立起7个子公司、1个办事处、10个海外服务中心和12个海外物流中心等,以随时响应全球客户的需求。
打破国外企业垄断
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东软医疗依托东软集团和东北大学的产学研资源,不断提升研发实力,一次次改写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史——中国第一台全身CT、第一台螺旋CT、第一台超导磁共振(1.5T)、第一台DR设备、第一台三维彩超等里程碑式的创新成果,都在东软医疗诞生。
2018年,东软医疗又推出了拥有多项专利的256层宽体能谱CT和无轨悬吊双中心七轴智能血管机,加速高端医疗设备的进口替代。
“过去,我们没有高端的国产血管机,国内市场几乎被几家进口公司垄断,他们的占有率达95%以上,而国内企业的占有率还不足5%,主要集中于低端产品。”武少杰说,“心血管的治疗,涉及心脏、神经等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如果机器有问题,那就是大事故。因此,质量安全有效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目标。”
2016年,东软医疗在北京组建团队开始立项研发;2018年,东软医疗推出了一款填补国家空白的无轨悬吊双中心七轴智能血管机。
据了解,这款高端的智能血管机,除了搭载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与AI低剂量成像平台外,还融合了双旋转中心机械结构、高热容量X线球管、第三代数字平板探测器等技术,大大提升了影像清晰度和介入术中的医患体验。目前,无轨悬吊双中心七轴智能血管机已经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临床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做了几百个病例的临床试验。
“我们很高兴,也非常自豪推出这款高端产品,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这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战略举措,目的是让中国的老百姓也能用得起高端医疗器械,并且用得好、用得方便,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武少杰说。
在这次CMEF上,东软医疗还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晶探头四维彩超系统。今年3月,东软医疗收购了全球领先的高端探头制造厂商韩国Humanscan,实现了完全控股,使公司在产品技术水平上有了很大的飞跃。
企业发展,除了做好硬件以外,在软件方面该如何发力?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背景下,东软医疗的最佳价值,应该体现在与临床更好结合、提供更多的临床解决方案、帮医院提高运营效率和诊疗水平等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武少杰表示,基于这些思考,东软医疗推出了全新的MDaaS战略性产品线。
——影像云,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的院内影像服务拓展成为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影像传输、存储、管理、共享产品,为影像的云端应用提供平台。
——医学影像智能诊断平台,由医学智能软件构成的开放式平台,可辅助医生诊断,帮助医生减轻工作负担、提升诊疗水平。
——临床诊疗解决方案,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医学方法和流程相融合,为专科疾病提供软硬件协同、上下级医院联动的诊疗解决方案。
——医院设备平台运营服务,即通过提供软硬件设备、业务培训、运营服务、合作经营等方式为医疗机构赋能的服务模式。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东软医疗在非洲开展的项目,前不久成功入选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成为他们国际化进程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武少杰介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与东软医疗合作的已达50余个,比例超过80%,共计实现装机量达千余台。
以肯尼亚标杆项目为例,东软医疗作为肯尼亚政府“全民健康覆盖计划”的核心合作伙伴,为肯尼亚定制化地提供“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集成解决方案”,使医疗诊断服务快速覆盖至肯尼亚的37个郡、约3000万人口,服务该国总人口数的76%,使当地居民足不出郡就能享受到及时的诊治,大大提升了肯尼亚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肯尼亚项目仅仅是东软医疗在“一带一路”沿线众多项目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些项目,东软医疗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为广大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带去健康福祉的同时,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
更为重要的是,东软医疗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的不只是设备,还提供本土化的服务和定制化的基于医学影像设备的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本土化深耕细作,东软医疗在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升医疗服务范围和能力的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东软医疗未来会更加国际化,我们的员工也会有不同种族、各种肤色。”武少杰说。
2019年即将过半,武少杰用“非常非常忙”来回答记者关于今年工作状态的提问,他说:“发展不忘来时路,每次新产品发布,每帮助医院和患者解决一个医疗问题,大家都感到非常充实。无论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都是值得的。”
采访结束,记者下意识地望向展区上方东软医疗的Logo——“Neusoft东软医疗”,感觉特别真实、温馨而美好!(记者 涂桂林)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